![]()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直面“四難”,破解農村養殖臟亂差
我國畜牧業產值達2.98萬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27.8%,同時也產生了大量的養殖廢棄物,畜禽糞污問題日益突出。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指出,加快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處理和資源化,力爭在“十三五”時期,基本解決大規模畜禽養殖場糞污處理和資源化問題。(1月4日《人民日報》)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古代詩歌中用來表征田園生活之豐足與閑適的家庭養殖,在漫長的詩歌演進過程中,逐漸成為一種頗具象征意味的符號,深刻影響著人們對農村養殖直至農村生活的印象。不是親眼所見,人們很難想象規?;r村養殖背景下的畜禽糞污問題有多嚴重。
筆者的家鄉西距北京100公里。改革開放前,農村家庭散養雞鴨,數量不多;生產隊集體養豬,規模不大,豬圈建在遠離村莊的農田里,畜禽糞便用作莊稼肥料,也算變廢為寶。那時的農村養殖,不但是村民改善生活的保障,還是家庭重要的經濟來源,畜禽糞污問題也不明顯。改革開放后,作為一種致富手段,規?;B殖場開始出現,畜禽糞污問題才逐漸顯現,并越來越深地影響人們的生活。
北方平原的村莊,家挨家、院連院,鄰居之間僅有一墻之隔。養豬或養雞的人家,豬圈或雞舍雖說建在其自家庭院里,豬圈或雞舍的味道卻可以便利地傳到左鄰右舍。養殖場內的蒼蠅也經常登堂入室,到鄰居家“串門”。夏天的傍晚,院子里比較涼快,筆者家鄉人喜歡在庭院里吃晚飯。不過,如果哪一家的鄰居是養殖專業戶,這樣的福利就會被取消。因為一到傍晚,蒼蠅就會抱著團、打著滾地“東游西逛”,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掉在碗中。微觀環境的改變,是宏觀環境惡化的反映。常見的情況是,一家養殖場堆放的畜禽糞便就會污染一條溝渠或一片水塘,導致魚蝦滅絕,使一彎清泓變成一片死水。
農村養殖的畜禽糞污問題,不是解決不了,而是難度太大。人們將其總結為“四難”,即還田難、利用難、調控難、推廣難。具體來說,糞肥、沼肥等檢測標準和生產技術規范不完善導致還田難;能源產品缺乏競爭力,導致市場利用難;支持政策不足,導致引導調控難;科技支撐不到位,導致推廣難。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明確了解決大規模畜禽養殖場糞污處理和資源化問題的方針,即政府支持、企業主體、市場化運作。但這一方針能否落到實處,能否盡快解決農村養殖臟亂差問題,關鍵還是“四難”問題如何解決。“四難”中的很多問題已經超出企業能力范圍,解決問題,要看政府支持力度。這種支持可以表現在很多方面,比如盡快制定相關檢測標準和生產技術規范,實施以綠色發展為導向的農業補貼政策,對能源產品生產企業提供必要的資金技術支持等。
小心生態養殖這個坑!
生態養殖現在有多火?打開電視看看就知道了,幾乎所有的農業電視節目都有提到過。但是今天要說,生態養殖如果沒有十足的把握做好,對于投資人來說,絕對是個坑!
生態養殖成本高
凡是從事生態養殖的,都需要一定面積的土地和相關的配套設施,一般情況下,這樣的審批會更嚴格,手續也比較復雜,當然,這些都離不開很大的資金投入。
生態養殖技術門檻高
有些人把生態養殖等同于散養或者放養,不需要太多的管理,其實這種認識是錯誤的。生態養殖其實需要很精細的投入和管理,特別是在糞污處理上面,這樣才可以真正做到生態。記住,原始并不等于原生態,原始的養殖方式也不等于生態養殖。
生態養殖風險高
養豬業本身就是高風險低收益的行業,生態養殖更是如此。通常來講,生態養殖的生豬飼養周期更長,投入成本更高,一旦產品銷路不暢,就會很麻煩。如果再遇到自然災害或者什么意外,可以說打擊是毀滅性的。
盡管生態養殖是未來的發展趨勢之一,但還受到資金、技術和銷路等諸多因素的影響,要想做好并不容易。如果沒有十足的把握,建議不要輕易涉足生態養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