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番鴨花肝病是1998年以來我國沿海地區發生的一種新的鴨病毒性傳染病,以軟腳、搖頭和肝臟、脾臟及胰臟大量白色壞死點為主要特征,故暫稱之為“花肝病”,其病原的歸屬問題仍在研究中。它主要侵害1月齡內雛番鴨,7-8日齡即可發病,最多見于10-25日齡的雛番鴨,潛伏期為2-4天,發病率可高達100%,死亡率通常為20%-30%,嚴重的可高達95%以上,給番鴨養殖戶造成了嚴重的損失。本病發病急、傳播快,幾天內即可波及全群,在出現死亡鴨后,病勢發展較快,1-2天內即達死亡高峰。
番鴨花肝病癥狀:病雛鴨表現精神沉郁,毛松震顫,兩腳軟弱無力,頭頸下垂,有的可見喘氣和下??;有的表現健康,一旦出現癥狀則往往已是疾病的后期。
番鴨花肝病病變:剖檢的特征性病變主要見于肝臟。肝稍腫大,色棕褐,散布許多針頭大至粟米大的灰白色壞死小點;脾稍腫大,亦可見如肝臟的類似病變;腎蒼白,有小點壞死出血;間或見胰腺水腫及小點狀壞死,部分肺瘀血、水腫。
番鴨花肝病防治:迄今尚無特異性的有效防治藥物,在疫區以本地病鴨分離毒株研制成的滅活疫苗進行免疫預防,效果良好。對患病早期的番鴨使用當地分離毒株制備的高免蛋黃抗體或血清抗體進行治療,結合使用多維、抗生素和中草藥制劑,能取得較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