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母豬猝死癥是豬場常見疾病,在全國各個省區均有發生。在秋冬季節交替之時,發病率明顯升高,特別是膘情好懷孕母豬,約占母豬死亡病例的80%左右。該疾病的顯著特點是猝死,故治療對于控制本病的意義有限,我們應以預防為主,控制該疾病在豬場的流行。通過對本類疾病的流行病學、臨床癥狀、剖檢診斷以及用藥情況進行分析,絕大多數為腸炎或腸扭轉。本文對本類疾病的共性進行闡述,以饗讀者。
基本情況
從2012年至今,筆者走訪華北東北地區很多的規?;i場,了解母豬的猝死癥的比例逐年在升高。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病,秋末冬初尤其在氣候變化異常時易發,陰雨潮濕的條件下流行,且不同年齡、性別、品種的豬只均可發病。在母豬和種豬中發生率高于育肥豬,育肥豬多發于90-180日齡,種豬以繁殖母豬多發。豬只突然發病,病程極短,常來不及救治就死亡,也有不見任何先兆癥狀突然死亡。
臨床癥狀
營養和體況較好母豬的母豬更容易發病。該病一般無先兆癥狀,臨床可見母豬突然臥倒,抽搐,幾分鐘后死亡。突然發病的母豬狂躁不安,共濟失調;多數表現急性腹圍膨脹,呼吸困難,皮膚及兩耳微紫,突然倒地,口吐白沫,肌肉顫抖,四肢劃動,皮膚蒼白,角弓反張,一般體溫正常,38℃左右,也有部分母豬,體溫高燒不退,瀕死體溫稍降低,呼吸急促,來不及治療。
病死豬只,腹部發紺,后蒼白,甚至個別母豬皮下水腫。部分病死豬口鼻流出白色或血樣泡沫,有的舌頭外吐;有的肛門外凸或者松弛,有排出黑色或血色樣便,尸體很快腐敗。有的母豬后期腹瀉便血。
剖檢診斷
喉頭氣管充滿泡沫,部分病例泡沫中混有血液,個別豬只肺氣腫。肝臟脾臟充血,個別脾臟有破裂,腹腔積液多呈紅色,腎臟個別腫大,皮質有出血點。個別母豬心外膜、心肌出現條紋狀出血。淋巴結腫大或出血,主要病變在消化道,胃腸道鼓氣,打開胃腸放出氣體,胃內一般有大量食物,部分病死豬胃黏膜有卡他性炎癥,或胃底粘膜脫落;或空腸段脹氣充血,其部位食糜含有血液呈鮮紅色或暗紅色,嚴重者從十二指腸道結腸高度臌氣,腸壁菲薄,彌散性炎癥或壞死性炎癥。
有的母豬回腸壁粘膜完全脫落,腸道內充血。肉眼可見小腸末端50厘米和結腸螺旋上1/3處腸壁增厚、呈深褶狀,腸管直徑增粗、變硬似橡膠管,腸黏膜變厚、壞死,內容物黃灰糊狀,偶有線狀潰瘍、出血,含血塊,即增生性出血性腸病。部分患豬漿膜下和腸系膜常見水腫,腸系膜淋巴結腫大、切面多汁。有的豬大腸段出現卡他性出血性炎癥。
推測分析與辨別
根據流行病學,臨床癥狀及剖檢診斷,主要考慮由魏氏梭菌引起的性腸炎,由胞內勞森氏菌引起的急性回腸炎,由密螺旋體引起的豬痢疾和腸扭轉。
1)由于母豬妊娠期抵抗力下降,母豬妊娠前期與中期控制喂料量導致胃酸反饋性分泌減少,十二指腸內環境pH升高、堿性增強,適宜厭氧梭菌的繁殖。另魏氏梭菌性腸炎散發突發為主,傳染性較差。
2)回腸炎一般發生在后備母豬和胎齡較低的母豬上,往往感染慢性型的母豬會有糞便不成形,黑褐色糞便的過程。
3)豬痢疾發生在后備母豬居多,或更傾向日齡偏小的豬只,如果控制不當傳播速度快,發病豬有弓背腹痛的表現。
4)腸扭轉多發于妊娠1-2月的母豬,常常在吃食后2-3小時后突然死亡,誘發本病的因素較為復雜,胃腸道臌氣是導致扭轉的主要因素。
5)按其發生病變部位辨別:魏氏梭菌發生在小腸段居多;回腸炎發生在回腸部位;豬痢疾發生在大腸段;腸扭轉有明顯的界限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