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早在春節之前大家對于節后豬價下調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然而,從初七開始到現在,才三四天的時間,屠宰企業壓價的瘋狂卻遠遠超出了我們的想象,東北地區三天的時間下調了1.2元/公斤!
春節后消費轉淡,屠宰企業騰出手來狠命壓價!
圖1 春節前后豬價漲跌 單位:元/斤
就壓價地區來看,仍舊是先拿東北開刀,黑龍江、吉林、遼寧分別下調了0.6元/斤。
其次是華東、華中也有不同程度下調。
節后屠宰場一上班,就拿出這么大力度來壓價,首先是因為2月份是一年中屠宰需求最低的時候。
圖2 2009-2016年全國生豬屠宰量
可以看出,每年的2月份幾乎均為屠宰量最低的時候,主要是由于春節剛過,老百姓還不需要從市場上大量購買豬肉。也就是說,這個時候的屠宰企業向市場供應生豬的壓力很小。
對于屠宰企業來說,壓價與供應生豬是一架天平,如何平衡這兩者以取得最大利潤是屠宰企業的操作的關鍵。在沒有供應生豬的壓力之后,屠宰企業壓價的砝碼將加重。
這也是為什么屠宰企業在春節之前再怎么狠命壓價,豬價也不會短期內出現這種一天5毛,幾天一塊的下調。
特別是今年春節期間,豬價維持在18元/公斤的位置,客觀來說,這個價格已經處于相對較高的位置。在春節前,屠宰企業壓價不成功,也不得不高價采購,以保證供應。但是現在節后,消費端以大不相同。何況,今年豬價高位,春節期間消費不及往年,節后消費下降也更明顯。
圖3 2014-2017年北京新發地春節前半個月生豬上市量
以北京新發地春節前半個月生豬上市量來看,2017年為四年同期最低的一年。而影響豬肉消費的,最重要的便是價格。這也是為什么大家普遍認為,春節過后豬價會出現下調的原因。
再加上2016年進口肉162萬噸,2017年進口肉在100萬噸以上,將繼續作為屠宰企業壓價的籌碼,屠宰企業壓價更是有恃無恐。
而為什么東北幾次三番成為屠宰企業壓價的突破口?
之前我們曾多次探討,2016年江浙、珠三角地區是生豬禁養力度較大的地區,而東北、華為禁養區規劃還在進行中,環保要求也不是特別嚴格,養殖環境相對寬松。特別是2016年取消了玉米收儲,東北、華北玉米主產區價格大幅下跌,東北玉米采購價格甚至達到0.5-0.6元/斤。玉米價格大跌,促使東北、華北當地生豬養殖成本下降,養殖戶補欄積極性上升。甚至有行業外的不斷進入,也是屢見不鮮。就養殖結構上看,東北地區仍舊是中小散戶為主,主要集中在存欄30-100頭左右。并且,東北人口豬肉消費為2個人1頭豬消費需求不大。
這是為什么屠宰企業壓價幾次從東北入手的主要原因,生豬供應增長較快,缺乏需求支撐,散戶為主,難以團結。
但是,從圖2我們也看到了,在2月份春節過后3月份開始,屠宰量一般都會逐步恢復。這個時候屠宰企業壓價,并不是為了當下的利潤,更多是考慮先把價格拉下來,為了3-5月份備貨做準備!然而,我們知道,目前全國來看,生豬并不過剩,盡管東北、華北相對較多,但是并不過剩。特別是2017年生豬禁養、拆遷的繼續,2017年全國生豬供應難以大幅增長。因此,屠宰企業狠命壓價,這種非理性的操作,將透支后期豬價的正常狀態,加大豬價后期的震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