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疫動態與防控
來源: 發布日期:2011-03-02 發布者:曉天 共閱1090次
新城疫也稱亞洲雞瘟或偽雞瘟,主要為雞和火雞等禽鳥的一種急性、高度接觸性傳染病,常呈敗血經過。主要是高熱、呼吸困難,嚴重下痢,病程稍長的并伴有神經癥狀。新城疫仍是我國目前最常見、最普遍、危害最嚴重的禽傳染病,近年來本病流行趨勢有以下特點:①典型新城的發病率,死亡呈逐年下降趨勢;②免疫雞群中的非典型新城疫較為普遍,通常無大批死亡,但產蛋量持續下降;③多病因的混合感染日益增多,新城疫與法氏囊,及其它呼吸道傳染?。ㄇ萘鞲?、傳支等)、大腸桿菌、支原體等混合感染,造成更大損失;④水禽是NDV天然貯存庫,并引起鵝、鴨發病死亡,鴿子也暴發ND。
1 新城疫病毒分類與基因型 省略
2 非典型新城疫
2.1非典型ND造成原因
雞新城疫的臨床表現決定于新城疫病毒的毒力和機體的免疫狀態。當NDV強毒遇到免疫水平低的雞群或NDV中毒遇到無免疫力的雞群時可表現非典型新城疫。當雞群HI抗體<4log2,免疫活苗產生應答,但遇強毒可造成感染死亡;HI抗體4~6log2,遇強毒可發病而不死亡或少數死亡;HI抗6~8log2,遇強毒可產蛋下降而無明顯癥狀;HI抗體>9log2,可完全低抗野毒感染,即免疫。非典型ND流行通常發生在免疫過的成年雞群中,當雞群免疫已久(如新母雞Ⅰ系疫苗肌注2~3個月后或肌注油苗4個月后),抗體水平為≤7~8log2可發生感染。此時雞群產蛋下降,病毒可在感染雞的上呼吸道繁殖,并不斷排毒。因此抗非典型ND需高于抗死亡的抗體水平2~4個滴度以上。
2.2非典型新城疫的特征
①臨床表現和病變:通常無大批死亡,僅散發性死亡或無死亡,雞群出現溫和的、一過型的減食、呼吸癥狀、拉綠痢、但產蛋量明顯下降(下降15%~70%,延續15~30天),淺色蛋、軟蛋增多。出現的癥狀與抗體水平有關,如抗體水平稍高,則可僅見產蛋下降而無癥狀。因為在一個大雞群中并非一次全部雞只都感染,所以過一段時間又會發生感染出現產蛋下降。在剖檢上非典型ND少見典型新城疫的腺胃乳突頭出血和腸道棗核樣壞死,有時可見咽喉、泄殖腔、盲腸扁桃體、卵巢充血、出血;腸道卡它性炎癥。
②雞群呈持續感染狀態:具有低免疫力的雞當暴露于強大野毒時,可能耐過,但可在體內繼續潛留野毒成為隱性感染。病毒主要在感染雞的上呼吸道局部黏膜定居、繁殖,持續幾周至1個月,并不斷排出病毒,感染易感雞。一個大雞群,當抗體下降時,不同個體不在同一水平,有高有低,遇強毒侵入后會出現雞死亡(<4log2),部分雞感染耐過后產生極高抗體(>15log2),部分雞暫時尚未感染或發?。?~8log2)。
③雞群產生高水平的抗體:通常雛雞弱毒苗免時,HI抗體為4~6log2,雛雞滅活苗免疫時,HI抗體4~7log2,成雞Ⅰ系苗肌注,HI抗體為6~9log2,成雞滅活苗免疫,HI抗體10~14 log2。受野毒感染耐過的成雞,HI抗體可達2~15 log2以上,主要見于感染后期,且持續2~4個月。
抗體水平高低不齊:見于感染的早期、中期。由于群體內個體之間抗體水平有差異,感染也有先后,所以在感染的早、中期,雞群內既有低水平的易感染雞、正常水平的免疫雞,又有極高抗體水平的新感染雞和感染稍長的高水平抗體雞。個體之間抗體水平分布極不平衡,離散性很大,呈非正態分布。
雛雞母源抗體的水平決定于種雞的抗體水平。污染種雞群的后裔,其母源抗體水平也出現以下情況:各個體之間的抗體水平離散性很大,呈非正態分布,且有部分高母源抗體的雛雞;或母源抗體水平整體升高。
2.3 非典型新城疫的診斷
HI抗體檢測:未免疫的雞群,檢出高水平的抗體,無疑是NDV感染的結果。免疫過的雞群,一般應采取雙份血清診斷,即在出現癥狀(產蛋下降)初期采血,10天后再次采血,二份血清同時檢測,若后者較前者HI抗體高出2~3滴度或以上時,表示野毒感染。
有下述情況之一,也可認為雞群疫感染過ND野毒:未經免疫的雞群,在連續監測過程中,HI抗體水平下降后自動回升;免疫已久,雞群個體間抗體水平離散性加大,非正態分布,有部分(10%以上)高抗體雞(12~13log2以上)存在;免疫已久,雞群保持持續的高水平抗體。
3 新城疫免疫失敗的原因及對策
3.1 母源抗體影響
由于種雞群的年齡不同,免疫次數,免疫方法和免疫時間不一以及不同批次種蛋同時入孵等原因,致使雛雞群體和個體之間母源抗體水平差異很大,影響免疫效果的一致性。尤以污染野毒的雞群,母源抗體水平較高,離散性很大,若不考慮雞群的具體情況進行免疫(弱毒苗),則其中有相當數量的雞只會因母源抗體的干擾而未能達到預期的免疫效果。
克服母源抗體對雛雞免疫效果影響的最好辦法是采用弱毒苗與滅活苗同時免疫,其中活苗的作用可,刺激呼吸道黏膜產生局部免疫。滅活苗注射后緩慢釋放,持續刺激機體免疫系統,產生最佳的體液免疫(抗體水平高,維持時間長)。
為防制ND流行,雛雞應在7~10日齡用弱毒苗點眼,同時注射滅活苗。應注意雞免疫滅活苗后抗體反應緩慢,通常需3周后出現抗體。因此,可于18~21日齡進行二次活苗點眼(鼻)或飲水(4倍量)。
3.2 免疫抑制的影響
免疫抑制也是導致ND免疫失敗的重要原因,這里包括免疫抑制病對ND的免疫干擾,也包括其他疾病和不良環境因素的應激,造成機體免疫功能下降,導致ND暴發。免疫抑制病有:腫瘤病毒(MDV、REV、ALV、ALV-J、NDV),呼吸道病毒(AIV、ILTV、ARV),中樞免疫抑制病毒(CAV、IBDV)等。REV的亞臨床感染在我國雞群中相當普遍,特別是常常與MDV、ALV-J和CAV混合感染,這種情況下對ND造成的免疫抑制更為嚴重。通過對AIV-H5、H9及NDV免疫抗體檢測,表現抗體水平低下,特別是REV與其它病毒共同感染,均在免免疫抑制效應上表現很強協同抑制作用,和出現較多的大腸桿菌等繼發感染(表1~表5)。
一日齡SPF雞用103TCID50的REV接種,然后在1周齡用NDV、AIV-H5及H9疫苗免疫。以相同的疫苗株進行抗體檢測。表中抗體滴度為平均數。統計學處理表明REV感染組與對照抗體滴度有明顯差異(P<0.05)
以預防免疫抑制病的發生在新城疫防制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其主要措施:①加強免疫抑制病監測和疫苗免疫;②建立標準化養殖場和科學飼養管理。
3.3 疫苗質量和疫苗間干擾的影響
3.3.1 疫苗質量與制苗種毒的免疫原性和抗原含量有關
優質的油苗:肌注15日齡雛雞0.2ml,HI抗體達6~7log2可保護3個月;肌注120日齡或成雞0.5ml,HI抗體達11~14log2以上,可保護8個月以上(抗死亡)。劣質的油苗除種毒的免疫原性差外,主要是疫苗中病毒含量不足,建議采用濃縮的ND油苗,特別是聯苗。
3.3.2 疫苗間的干擾
IB病毒可對NDV繁殖產生干擾。因此ND活苗應先于IB疫苗7天以上免疫,或用ND和IB聯苗免疫。
IBD疫苗對ND疫苗免疫效果影響主要是強毒力的IBD活苗免疫后造成法氏囊萎縮,即法氏囊組織不可逆的損傷,影響ND疫苗的體液免疫,所以在IBD免疫上應慎用毒力偏強的疫苗。
3.4 免疫程序的影響
免疫程序不合理,不知抗體水平頻繁免疫,或盲目推遲免疫會造成免疫麻痹或出現免疫空白,是導致免疫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
制定合理免疫程序的依據是:當地疫情流行情況;雞群母源抗體水平;雞群日齡及健康狀況;疫苗種類及免疫方法;飼養管理方式和水平;環境條件等,同時應通過ND抗體的檢測,及時了解雞群的免疫狀態,不斷修訂或調整免疫計劃最終確定雞場最佳的免疫方法和程序。
在制定免疫程序時務必考慮活毒疫苗的局部免疫,如果僅用滅活疫苗,呼吸道、消化道黏膜和生殖道等局部的免疫保護仍大多不足。在缺少局部免疫抗體(IgE)時,機體需要有更高的循環抗體才能阻止ND的感染。所以開產后的雞群每2~3個月應用活毒疫苗點眼(鼻)氣霧或飲水一次,以提高呼吸道黏膜的局部免疫力,每隔3~4個月油苗免疫一次,以維持高水平抗體免疫。
總之,ND免疫原則:①局部免疫和全身免疫相結合;②死苗與活苗免疫相結合;③弱毒苗與中毒苗免疫相結合;④反復多次免疫;⑤免疫與抗體檢測相結合。
3.5 環境污染的影響
正常雞群免疫后抗體迅速上升,維持一段時間后再有規律地下降。而ND污染的雞群HI抗體水平偏高,且離散性較大,用ND疫苗免疫后抗體水平往往不見上升或略有上升,但抗體的衰落較正常免疫的雞群快,因此在作ND免疫時必須弄清被免雞群的背景情況,對有呼嚕,產蛋下降或有ND可疑的雞群,免疫時應慎重,最好先監測HI抗體,免疫后再定期監測抗體,及時補防,以免ND再次感染。造成ND免疫失敗的原因很多,以上幾方面的主要原因僅供參考。
網友評論
暫無評論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
豫ICP備10211513號
獸藥直銷網|獸藥行業網絡直銷的首選網站-獸藥直銷網版權所有 © 2008-2017
獸藥直銷網|獸藥行業網絡直銷的首選網站-獸藥直銷網只提供交易平臺,對具體交易過程不參與也不承擔任何責任。望供求雙方謹慎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