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王建新當屬不容置疑的養豬實干家。這位年近六旬的養豬人已深耕養豬業35年有余,在海南養豬業可謂聲名顯赫。“他就是把豬做透了,從豬頭研究到豬尾巴。”海南神牧技術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董續中如此評價王建新對于養豬的熱愛。
1959年出生于湖北省黃梅縣普通農村家庭,王建新的成長乃至整個職業生涯都和“農”、“豬”打了交道。1981年從湖北省農墾學校牧醫專業畢業后便進入國營龍感湖農場開始工作,從一線技術員做起的王建新此后一步步晉升為龍感湖飼料廠廠長、龍感湖畜禽廠總公司辦公室副主任。1993年他開始前往海南下海經商,進入羅牛山股份有限公司管理養豬板塊,到1998年時已是羅牛山副總經理級別。2008年,王建新離開羅牛山,前往海南農墾畜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任副董事長兼總經理。
回顧自身的職業發展,王建新認為自己靠的是腳踏實地、勤懇敬業,尤其是技術上、管理上的獨到經驗讓他得以獨當一面??梢哉f,他對于養豬的多年鉆研為羅牛山、海南農墾管理系統做出很多基礎性的工作,也影響了不少養豬人。
2013年離開海南農墾,王建新臨近花甲再創業,2014年成立了海南大牧人,由1萬頭母豬自繁自養起步開始新的征程。
職業場上已是風生水起,為何還要出來創業經營豬場?王建新在接受《農財寶典》新牧網記者專訪時透露,年過知命之年,其實內心還有渴望不受他人約束經營自己的豬場。“當然,創業的前提是有了一定的基礎。”他提醒道。
“現在沒啥任務,邊走邊看。”目前海南大牧人養殖的丹系豬已有年出欄20多萬頭生豬的規模,王建新對于自身企業的發展顯得從容,這幾年主要將精力花在了新項目籌備上。
2014年生豬行業行情低迷的情況下,海南大牧人仍保持著一定的利潤,造肉成本仍然保持比2014年度生豬均價低2-3毛/斤的水平。
憑什么?王建新總結自身的優勢為:全產業鏈養殖降低了成本;技術優勢,生豬養殖各項指標優良;輕資產運作,開放或半開放的豬舍結構,控制了養豬前期投入的成本。
“抵抗低迷行情,最重要的是要把豬養好。”王建新認為,養豬要關注PSY,更要關注綜合的造肉成本。“養豬是為了賺錢,不是賺PSY數據。”把養豬當投資看待,據此,海南大牧人的豬場建設都是綜合利用海南地緣優勢,輕資產運作,不做大成本的投入。
三十多年的養豬經歷中,王建新可謂見慣風云。但最近他對于行業中不少大集團動輒啟動上百萬頭千萬頭的養豬項目表示擔憂。他認為,如此重資本、高投入投資養豬,在畜牧人才缺乏的情況下,可能造成虧損難題。幾百幾千頭母豬的規模還是可控制的模式。養豬并非排斥工業化,但要讓工業基礎、信息化技術相匹配時,才穩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