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最近,筆者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不下10個豬場反映其育肥豬到了快出欄時出現了口蹄疫疫情,不僅爛蹄子(圖1),個別還急性死亡,剖檢后可見明顯的虎斑心(圖2),還蔓延到了架子豬,而場內的母豬,哺乳仔豬均平安無恙,一詢問,發病的場幾乎都是使用的政府采購0型滅活苗,普遍免疫程序是母豬一年4次普免,商品豬免疫1-2次。“政府采購苗效果不好直接導致了今 天的損失”一位豬場老板直言不諱的說。
果真是政府苗無效導致的結果嗎?一直以來,總有一種聲音在影響著口蹄疫的防疫,那就是:現有口蹄疫疫苗尤其是國家免費發的口蹄疫疫苗無效。加之滅活苗應激比較大,所以,一些豬場不愿免疫,口蹄疫年年有,甚至于不分季節經常在不同豬場有發生。
根據一線調查結合多年實驗室檢測工作經驗,筆者有話要說:現有國家批文口蹄疫疫苗是有效的!豬場口蹄疫是完全可以預防控制的!
之所以屢次出現上述的出欄豬易發的情況,在于廣大養殖戶對口蹄疫免疫認識仍不到位。筆者認為,現有國情下,盡管預防口蹄疫不能完全依賴疫苗,但絕對不能不打疫苗;發揮有效疫苗的免疫作用關鍵在于打好疫苗;如何打好口蹄疫疫苗,我們必須知道并做到如下幾點:
一、口蹄疫免疫抗體存在一定的消長規律,最好根據抗體水平監測制定免疫程序
據文獻報道,易感動物感染或注射疫苗后存在如下抗體消長規律:
1)人工免疫的豬:首免后3~4天產生免疫抗體,14~28天達峰值,通常在首免后一個月二免,一般可維持2~3個月。
2)母源抗體:10-15日齡達到高峰,然后緩慢下降,45~60日齡時,仔豬母源抗體降至最低水平,可以首免。
而目前口蹄疫免疫五花八門,有采用跟胎免疫的,也有部分豬場采用傻瓜式的4次普免法,即每三個月免疫一次,這些做法都不保險。
其一,跟胎免疫,如果有些母豬生產不正常,如發情不正?;蚍登榈?,易造成部分母豬漏免成為口蹄疫高威豬,導致散發或所產仔豬無母源抗體。
其二,三個月普免一次,對于母豬,公豬合適,但對于商品豬威脅大,假如仔豬在85-90日齡遇上了首免,那么三個月后豬就已經出欄,出欄前只進行了一次免疫,抗體水平不夠,遇上夏季5-6月份還好說,畢竟8-9月份出欄天氣還很熱,口蹄疫的防控壓力不大,如果是遇上秋天9-10月份,只免疫一次的話,天氣一涼問題大了,發病幾率很大。
筆者認為最為科學的方法是根據自己豬場抗體監測結果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有條件的豬場可抽取豬血進行口蹄疫抗體檢測,確定母豬每年的免疫次數及商品豬一免與二免的最佳時間,及是否有必要進行第三次免疫,沒有條件監測抗體的豬場,根據抗體消長規律,筆者建議參考如下免疫程序:
種豬:初次接種:間隔30天2次;常規接種:每年普免4次。
商品豬:50、80、140日齡豬只,連續免疫三次,冬天尤其如此。
小細節:疫苗接種前需要回溫,這樣應激會減少。
二、重視口蹄疫免疫次數,無需加大免疫劑量
很多豬場誤以為政府口蹄疫疫苗效果不好,可以通過增加免疫劑量來解決,實際上是沒有必要的,因為口蹄疫疫苗是濃縮苗,其抗原含量足夠,且做成了油乳劑緩釋工藝,依靠其緩釋的抗原持續刺激機體免疫系統產生較高抗體水平,單次注射劑量過大其副作用更大,且容易形成局部包囊而影響吸收,所以按照疫苗廠家推薦劑量注射即可。湖南農業大學動醫學院大量的實驗室檢測結果也證明口蹄疫免疫2次(間隔一月)的抗體水平遠高于免疫1次的,而不同劑量組(2ml,3ml,4ml)產生的抗體水平無明顯差異。
從上圖可以看出,初次抗原刺激產生的抗體水平不高,而且在25天后基本消失,再次抗原刺激產生的抗體遠遠高于初次抗原刺激產生的抗體。與初次應答比較,再次應答時抗體的產生過程有如下特征:
?、贊摲诙?,大約為初次應答潛伏期的一半;
?、诳贵w濃度增加快,快速到達平臺期,平臺高(有時可比初次應答高10倍以上);
?、劭贵w維持時間長;
?、苷T發再次應答所需抗原劑量小;
?、菰俅螒鹬饕a生高親和力的抗體IgG,而初次應答中主要產生低親和力的IgM。
再次應答的強弱主要取決于兩次抗原刺激的間隔長短:間隔短則應答弱,因為初次應答后存留的抗體可與再次刺激的抗原結合,形成抗原-抗體復合物而被迅速清除;間隔太長則反應也弱,因為記憶細胞只有一定的壽命。再次應答的效應可持續存在數個月或數年。
所以,根據抗體消長規律:45~60日齡時,仔豬母源抗體降至最低水平,進行初次免疫,在初次免疫后的3~4周的再次免疫是相當重要的!
三、重視免疫密度和群體免疫力
很多豬場誤以為政府口蹄疫疫苗效果不好,可以通過增加免疫劑量來解決,實際上是沒有必要的,因為口蹄疫疫苗是濃縮苗,其抗原含量足夠,且做成了油乳劑緩釋工藝,依靠其緩釋的抗原持續刺激機體免疫系統產生較高抗體水平,單次注射劑量過大其副作用更大,且容易形成局部包囊而影響吸收,所以按照疫苗廠家推薦劑量注射即可。湖南農業大學動醫學院大量的實驗室檢測結果也證明口蹄疫免疫2次(間隔一月)的抗體水平遠高于免疫1次的,而不同劑量組(2ml,3ml,4ml)產生的抗體水平無明顯差異。
從上圖可以看出,初次抗原刺激產生的抗體水平不高,而且在25天后基本消失,再次抗原刺激產生的抗體遠遠高于初次抗原刺激產生的抗體。與初次應答比較,再次應答時抗體的產生過程有如下特征:
?、贊摲诙?,大約為初次應答潛伏期的一半;
?、诳贵w濃度增加快,快速到達平臺期,平臺高(有時可比初次應答高10倍以上);
?、劭贵w維持時間長;
?、苷T發再次應答所需抗原劑量小;
?、菰俅螒鹬饕a生高親和力的抗體IgG,而初次應答中主要產生低親和力的IgM。
再次應答的強弱主要取決于兩次抗原刺激的間隔長短:間隔短則應答弱,因為初次應答后存留的抗體可與再次刺激的抗原結合,形成抗原-抗體復合物而被迅速清除;間隔太長則反應也弱,因為記憶細胞只有一定的壽命。再次應答的效應可持續存在數個月或數年。
所以,根據抗體消長規律:45~60日齡時,仔豬母源抗體降至最低水平,進行初次免疫,在初次免疫后的3~4周的再次免疫是相當重要的!
四、一定要避免育肥豬免疫力消失而成為豬場最危險的豬群
為什么大部分豬場都是從肥豬開始發病然后再波及其他豬群?因為大部分豬場商品豬只免疫2次,即45-50日齡一免,90日齡二免。結合以上抗體消長規律,商品豬免疫1-2次,150日齡后基本喪失對口蹄疫病毒的抵抗力。
所以,大部分豬場發病都是從育肥豬開始。肥豬發病后產生大量病毒,使一些具備不完全保護力的免疫豬群隨后波及發病。所以,生產中,筆者建議在前2次基礎免疫的基礎上,再在140日齡左右注射一次口蹄疫苗,同時注意豬場健康和免疫營養的補給,避免口蹄疫的發生。
五、一定要重視注射疫苗前后豬群的健康狀況和免疫營養的供給
健康狀況不好的豬群,不僅嚴重影響疫苗免疫效果,而且有可能導致亞臨床感染豬群因注射疫苗應激而爆發疾病。同時,據文獻報道,機體營養尤其是與免疫相關的營養優先滿足免疫系統的需要,那么,一旦營養缺乏,最先受到影響的也是免疫系統,而且,疫苗免疫時對免疫營養的需求會增加,所以說,免疫系統是需要營養支持的,免疫疫苗是需要額外免疫營養補充的。
筆者建議,健康狀況不理想的豬群,免疫疫苗時最好實施“兩清除一提高”策略。即針對亞臨床感染豬群在免疫前10~15天用5天廣譜抗生素清除體內環境病原,停藥5~10天后再注射疫苗,尤其在注射疫苗前后注意豬舍環境清潔(清除外環境病原),在注射疫苗前3天后7天于飼料中添加免疫營養產品,補充疫苗免疫時對免疫營養的額外需要。
結論:口蹄疫的防控生物安全固然重要,但仍須打好疫苗。打好疫苗的前提是:合理的免疫程序,足夠的免疫密度,有效的免疫方法,免疫健康的豬群,為免疫豬群提供免疫營養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