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農村的養殖戶在生產中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本來就很低,2016年養殖業又受到了非市場因素的強勢影響,也就是禁養區的養殖場拆遷、轉移的強勢執行,很多地區都定下了禁養區清場的最后期限。農村的養殖戶面臨的不光是疫情、盈虧等問題,而是能否繼續從事養殖的問題。
禁養區拆遷
禁養區強勢執行禁養為哪般?首先,養殖業的環境問題是一個不能在回避的問題,養殖業污染已經成為農業污染的最大來源。隨著我國畜禽養殖總量不斷上升,每年產生近40億噸畜禽糞便,有效處理率卻不到50%,有效利用率不到10%。
禁養區
養殖業對環境最大的威脅是水污染,糞污在清理、貯存和堆放過程中過程中,隨沖洗水直接流失或被被雨水沖刷。也有畜禽養殖場建在河邊, 糞污直接排入到河流中。資料表明畜禽糞水進入水體率達 50%。
禁養區的養殖戶
另外,國家為了進一步優化養殖區域的分布,對一些地區加快了調整力度。例如生豬方面,國家根據水系河流、糧食產量、消費水平等因素優化生豬養殖區域分布,基本劃分為重點發展區、約束發展區、潛力增長區、適度發展區。像南方水網地區處于約束發展區,2016年該區的133個生豬主產縣禁養區關閉、搬遷養殖場24659個,直接減少了282萬頭的生豬存欄量。
養殖戶
農村的養殖戶應及時關注當地的畜牧養殖發展規劃,禁養區的養殖戶應爭取合理的拆遷補助,或到適養區重新開始自己的養殖事業??仞B區、適養區等非禁養區的養殖戶應做好相應的糞污處理工作,環保審查在非禁養區也會越來越嚴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