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南豬北遷,勢在必行
農業部印發《全國生豬生產發展規劃(2016-2020年)》的通知中提到:“綜合考慮環境承載能力、資源稟賦、消費偏好和屠宰加工等因素,充分發揮區域比較優勢、分類推進重點發展區、約束發展區、潛力發展區和適度發展區生豬生產協調發展。”
其中河北、山東、河南、四川、重慶、廣西、海南為重點發展區域;而潛力發展區則包括東北四省(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以及云貴兩省。2014年該區域豬肉產量1054.4萬噸,占全國的18.6%,預計今后年均增長可實現1-2%,成為我國豬肉產量增加的主要區域,可實現供給本區域需求的同時,重點滿足京津冀等大中城市的市場供應。
按照中央規劃布局不難看出,養豬業北遷的趨勢伴隨著我國工業化進程的推進而變得不可避免與忽視,而在事實上,這并不是中國養豬業歷史上的第一次北遷行為了。早在2008年奧運會前后,伴隨著上一波的天價豬肉行情,國內就有很多企業摩拳擦掌,并在北方攻城略地;但是隨后的實際結果表明并不是每一次的遷移都能帶來繁榮,大多數的企業在隨后的養豬低潮中抑或苦苦支撐;抑或鎩羽而歸、偃旗息鼓。
而今卻又伴隨著新一輪的北遷潮開始,并且是在中央政策大棒的指揮下,中國養豬業的新一輪洗牌與棋局能否獲得成功還是會重蹈覆轍?筆者認為在考慮下述相關問題的情況下做到步步為營、穩扎穩打,或許能夠站穩腳步獲得一線生機,順應得北方者占中國養豬業半壁江山的新一輪格局。
養豬業的再一次革命從豬舍設計開始
北方區域氣候干燥,相比南方的高溫高濕更適宜豬只的生活習性,夏季熱應激這一問題在北方對于養豬尤其是對于繁殖母豬群體的影響會更小。但隨之而來的也是一個令所有養豬人頭疼的問題,那就是冬季的保溫問題;冬季的保溫與通風問題。
筆者從接觸的國內大型農牧業集團負責人的觀點交流中能夠普遍感受到,目前的豬舍設計總體要求都朝著高效、節能、環保的三大目標邁進。但具體如何實施確實各有不同的方式和方法,曾聽聞某農牧集團收購的北方豬場還是按照南方卷簾加立柱的建造模式,但卻在一個冬天就凍死了500頭以上后備青年母豬。
目前國內國際大型農牧集團如唐人神、天邦、派斯通都紛紛在國內新建高效自動化豬場,從實際運轉效果來說并不會因為基建成本的上升攤銷就一定會帶來養豬成本上的不可逆轉。派斯通瑞東項目的運轉就是一個尤為典型的案例,該公司內部人士就公開其生產數據并算出其生產成本可以保持在6.05元/斤左右。天邦集團在收購艾格菲原有養豬版塊后進行快速布局,并逐步興建高效豬場同時加以流程管理與生物安全控制,目前在國內已經實現20多個場,總計存欄5萬頭以上母豬的生產規模,同時擁有3個現代化豬場飼養1.2萬頭藍耳病偽狂犬病雙陰母豬群。美國華特希爾種豬育種集團的國內合作伙伴之一浙江沃德威先種豬有限公司采用獨特專利設計的AirWorks進行種豬培育,至今仍然保持著多種疾病雙陰的良好勢頭,全年生產統計數據更實現了斷奶到上市死淘率3%以下。
我們不能說這些成績的取得僅僅是因為采用了高效豬場、自動化設計,但我們在面對北方的極寒天氣時,則不得不去考慮豬舍的設計目標問題,最近伴隨著國內霧霾問題的再一次嚴重突出,北方已經全面禁止了燃煤取暖模式。如何建造更適應北方氣候的豬舍把豬養好,是我們每一位布局北方版圖者首當其沖需要思考的問題。
AirWorks豬舍垂直通風系統在考慮北方氣候設計時加入了熱交換回收系統,利用廢氣排放不直接接觸的情況下預加熱新鮮空氣,回收了70%以上的熱源,對于北方的密閉式豬舍來說,也許是一個值得研究的方案。
產業配套升級化
中國養豬業興起于廣東,也得益于廣東。曾經的廣東養豬業滿足了香港人士的發展需求,同時也向源源不斷南下的打工大潮提供了足夠的動物蛋白能源滋養。聽聞曾經的廣東惠州博羅區域,豬場一個緊接一個。開句玩笑的講,這個豬場豬只跑出來會進到另外一個豬場的欄舍;一個小鎮上會接連有十幾家獸藥店;出售五十頭仔豬一個電話就可以完成,這就是我們所謂的產業配套升級。不禁讓人想起之前新聞爆出的如果蘋果手機回遷美國生產,則每臺手機的生產成本就會暴增至8000元每臺,原因很簡單:富士康對面的配套附屬加工廠僅間隔一條街就可以將手機的噴涂面板或按鈕送至蘋果車間,去了美國怎么解決配套問題?
養豬版塊同樣如此,當我們布局區域百萬頭或者千萬頭的時候我們需要進行如下整體布局規劃。
1、種源問題:
100萬頭上市豬只的種源來自于哪里,如何確保生產流程的均衡與持續補充問題?如何在源頭上把控實現疾病凈化問題?
2、豬源流通問題
一點式還是多點式?多點式是不是越多越好?多點式的管理與控制如何實現?如何確保豬源流通中的生物安全問題?
3、公豬站與車輛管理控制中心的獨立問題
公豬站獨立輻射母豬群體;車輛管理中心的協調與生物安全制度的堅守。輻射范圍與核心點的布局也是重中之重。
4、 數據化管控
建立數據采集標準,實現數據化精準分析、可視化分析是養豬業做大做強的基礎,全世界的養豬從業者都已經運用管理軟件進行精準生產分析,這讓還在運用塑料(9645, -70.00,-0.72%)板記錄產仔信息的我們情何以堪?生產+物料+財務+流通銷售的推進刻不容緩。
5、原料與加工問題
北方是原料大省,也是我國的糧倉,如何打造本地化收儲產銷中心幫助實現:成本最低化;質量最高與效益最大化也是大有文章可做的。
區域養殖規模配套飼料加工中心是最為合理的操作模式。
6、銷售流通問題
銷售流通問題也需要考慮,國內養殖企業在存欄規模上升后轉移到屠宰版塊上還能夠實現盈利的案例屈指可數。豬養好后賣給誰,屠宰點在哪里都是需要配套考慮的問題。
人員培養本地化
養殖業的根本還是回歸到人的本身,筆者也曾見到過在設備落后的豬場仍舊可以養出非常不錯的豬只,關鍵還是管理與責任心的問題。養豬業北遷的人才培養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北京城產業遷出面對的最大問題也是由于企業辦公區遷移而帶來的人員流失問題。
1、人員培養本地化:
是北方養豬業不可避免的重要議題之一,提拔目前優秀子公司經理北方任職;南方場內優秀員工北方短期年度工作計劃;北方院校設立企業班;尋找南方院校北方籍;北方院校南方籍畢業生都是可以運用的人才培養策略。
2、職業化教育:
職業教育最大的問題不在于出路,而在于國家層面上的引導與社會觀念的轉變。實現本地人員本土培訓,回歸當地企業工作。人民幸福;收入殷實;社會穩定是一個雙贏的局面,呼喊逃離北上廣的原因是因為還是有太多人的涌入。
3、人性化團隊建設:
滿足生理上的需求感(待遇),家庭上的幸福感(情感),事業上的追求感(發展)就是我們人才。
請收藏或分享到到朋友圈
養豬業聯盟是微畜牧旗下養豬專業服務平臺!主要為養豬行業提供行業熱點分析、
政策解讀、供求信息、飼養管理以及疫病防治技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