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想想我們現在所處的環境,上有政府引導和管理;中間有某些廠家、經銷商的不正之風;下有經紀人、屠宰企業的惡意壓價。我們從事養豬行業的可以說前有堵截后又追兵,上有飛機炸彈轟炸,那么養豬戶該怎么面對這些問題?
一、生豬供應緊張
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我們這個行業的現狀。今年農業部公布數據來看,生豬存欄正處在一個下降的臺階,包括能繁母豬存欄。生豬存欄環比下降0.6%,能繁母豬存欄環比下降0.5%。主要原因中小養殖戶補欄熱情降低,母豬淘汰量上升,后備豬跟不上。加之環保升級 拆豬場不止。如果說單方面信任官方數據,我覺得是有偏差的。但是大家觀察一下你周圍有沒有人在大規模的建設豬場或者是很大規模的擴大母豬飼養。不管從官方數據再加上我們身邊的,存欄一直是在減少的。目前能繁母豬的存欄量在3600多萬頭。
從現在生豬存欄還有母豬存欄的一個狀況來看,在這里給大家評估一下2017年的行情,從數據和供求關系來看,目前到17年的下半年,豬價處于高位運行的幾率還是很大的。八塊以上這個價格應該問題不大。
二、進口肉加壓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進口豬肉。說到進口豬,我形容叫談虎色變。進口肉確實給豬帶來一些沖擊和影響。那它的影響是多大了?進口的配額是多少了?
首先了解一下進口豬肉是什么。大部分都是一些豬下水、豬頭、豬蹄兒或內臟。因為這些肉在國外人家是不吃的,但在中國有比較喜歡吃豬頭、豬蹄的一個傳統。那另外進口豬肉到底在什么地方,你說我怎么沒有見過呢?我告訴大家,咱們平時去超市買的肉都是咱們自己生產的,自己養的,不是進口肉。 進口肉一般去了食品加工企業,比如說火腿腸。今年,進口豬肉漂洋過海進口到中國,數量在一百四十萬噸。對比14、15年,進口數量在增加,那為什么會增加呢?這中間取決于兩個因素,第一國內的豬肉確實供求關系出現了一個變化,說白了就是自己養的不夠吃。另外一個很大的因素就是成本,國內養殖成本高,豬肉貴。國外養殖成本低,價格便宜。某些食品加工企業為謀取利益,選擇進口??上攵磥?,國家還是會進一步的加大進口配額。
三、環保提高養豬門檻
15年4月16日國務院印發《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水十條”,下稱計劃):計劃提出到2020年,全國水環境質量得到階段性改善。核心條文:《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管理辦法》第七條,禁止在下列區域內建設畜禽養殖場:1、生活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及緩沖區;2、城市和城鎮中居民區、文教科研區、醫療區等人口集中地區;3、縣級人民政府依法劃定的禁養區域;4、國家或地方法律、法規規定需特殊保護的其他區域。
當然國家在有的地方實行禁養也是為了長遠的環境考慮。在農村稍微大的豬場對周圍農民的生活確實有一定的影響,豬舍周圍的空氣明顯有難聞的味道,很多當地的住戶雖然不曾言明,但換誰也不希望一醒來就聞到一股豬糞的味道。如果你想一直從事養豬的行業,那么環保也是你應該考慮的問題,豬舍中的各種排污處理必須做好,嚴格按照國家的環保政策來,這樣的話豬場才可以走的更長遠,這也是對周圍鄰居負責的一種體現。
政策高壓下如何應對嚴法,已經成為影響規?;B殖場生存之路的當務之急。同樣,正是因為這樣的“嚴法”才使得養殖業面臨著更多的機遇。例如,資源化回收技術成熟了,莫不如趁著這樣的契機大家共同努力解決養殖環保問題??傊?,養殖環保已是新常態,環保會為有準備的人提供更多機會。
四、生產效率效低
母豬異常淘汰嚴重影響著生產,給生產帶來了巨大損失,增加了豬場的生產成本,影響豬群的穩定性,減少母豬異常淘汰是提高養殖水平的重要工作。那還有一個就是仔豬的成活率。仔豬的成活率低的因素很多,究其原因有壓死、餓死、弱仔、溫度變化、下痢、感冒、創傷性感染及其他因素等。主要原因還是飼養與管理問題。為了提高豬場生產效率,第一就是后備母豬選留,后備母豬的選留是一個根本的問題,也是一個豬場的根源。第二提高仔豬成活率,由于新生仔豬適應能力差,體溫調節機能不健全,胃腸消化機能低,極易患病死亡,如何提高仔豬成活率是廣大養殖場急需解決的問題。根據哺乳仔豬的生理特點和生長規律,采取適當措施,才能有效降低仔豬死亡率,提高養豬生產的經濟效益。
那誰能幫到我們?
在這里我分享一下我個人的一些想法。不到之處請大家多包涵,畢竟學識有限。第一是互聯網,大部分養殖戶限于年齡問題,可能對這個東西不太了解。但是來到我們農情蛙的平臺,很多人都對互聯網有了一些自己的感想和思維?;ヂ摼W是工具,而不是能顛覆行業的魔鬼。
互聯網的上線,只要你愿意,那都可以實現互聯?;ヂ摼W大爆炸的16年,行業的每個人都有體會。你進了多少個群呢?關注多少個公眾號?解了多少網上平臺?在通過互聯網的一個平臺一個工具來看,你提供的服務有沒有價值?你提供的信息能不能得到驗證?或者是你整合的資源,能不能幫到大家?互聯網也是實現共贏的一個商業模式。 對于養豬行業來說互聯網平臺還需要很大的一個檢驗,在互聯網上,我們養豬人,我們的終端用戶,我們的合作伙伴,我們的服務人員,我們的技術傳播者,能不能得到一些各自所需要的一些東西?這個是對互聯網平臺是一個很大的考驗。
我認為未來將在互聯網發展中,包括我們作為小散戶,可能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叫現場評判。通過一些數據信息和技術的學習,我們在線上做評判等現象。還有通過一些廠商聯合,去搞線下服務。那對于我們中小散戶來講,我們要不要去配合這種服務?當然最關鍵的是這種服務能不能給我們帶來一些價值或者帶來一些問題的解決。在以后畜牧行業的商業模式有一點可以肯定的,做信息的肯定是專業做信息,做數據,做服務的專業做服務,做特色模式和平臺推廣的專業做品牌。對養殖戶來說選擇也多了,那養殖戶該如何去選擇?第一是安全,第二是高效,第三是快樂。所以在未來,我覺得養殖戶應該多了解互聯網給我們帶來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