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網友說:豬價漲了?。?!
近日,有網友稱收到飼料經銷老板發的一條短信:“320斤外三元已到9.7” 該老板稱:“昨天最高還是9.2,一下子漲了5毛。”該網友認為,目前外三元大豬9.7元是先鋒價格,整體還遠遠沒有跟上,但春節前后,總體豬價是能夠達到這個價位的。
繼元旦全國開始沖擊9元的大幕拉開,人們一下子被吊足了胃口。與毛豬的價格突漲相對應的,是玉米價格一落千丈。如果這次毛豬價格再次突漲,那么,一面是黑龍江個別地區地攤玉米3毛沒有人收,一邊是毛豬價格過9元。一頭豬得用500斤玉米,目前合計14%個水的黑龍江玉米0.62元計算,也就是310元。一頭豬目前價值2250元,按照飼料成本占70%計算,就是1575元。飼料中玉米占有70%,那就是1102元。這是什么概念,310元的玉米,經過豬肚子的“過腹增值”,一下子變成1102元,增值3.55倍,差不多相當于2.2元一斤的烘干玉米。擺明了一個現實:小豬價格一定狂漲!因為人們瘋狂了!今日,白條又要走出2016年春節前的走勢。年年歲歲勢相似,歲歲年年價不同。
白條沖高的沖動,同去年一樣,如出一轍。加之元旦的加持、毛豬價格的上沖,很多人想的和要的,就是“開門紅”。如今,價格不錯,開門大紅!但是,讓人不能放心的是,2016年的春季前,白條價格也曾發飆。2017年的白條大漲,會不會曇花一現?2017年中國豬市又會有怎樣的變化?
有專家分析17年養豬大遷徙會是主題,在沒有重大疫情發生的情況下,豬價會比較穩定,但養殖利潤會大降。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說明:
環保迫使生豬養殖地區發生遷徙。國務院明確規定到2017年底依法關停禁養區內所有的畜禽養殖場,重壓之下禁養區內豬場不可避免被拆除,之前地方努力打造“養豬大區”的目標變成改造“無豬區”;南方水網地區和經濟發達地區周邊豬場搬遷,南豬北移,東豬西遷,河流水域附近豬場往大山深處遷,以大型養豬集團和飼料企業為領隊,中小規模豬場緊跟的趨勢,養豬向東北三省、內蒙古、貴州、云南等地轉移。
存欄模式改變,散戶養豬日益艱難。農業部畜牧業司馬有祥司長說:“禁養減少生豬存欄3600萬頭”;中國人要吃豬肉,禁養減少的豬肉數量最終會被補上,被誰補?個人認為是大規模養殖集團來填補,這些企業有資本、技術和政策扶植的優勢,環保之下被“滅絕”的是散戶,規模場換個地方后還是會繼續養殖,還有可能獲得遷入地區的政策扶植。散戶就沒那么容易了,一方面是資金,一方面是新建豬場的審批難度會變大,除偏遠山區、貧困地區之外,散戶自由發展的方式受到“抑制”。
成本上漲促使養豬模式變化,小規模豬場和獨立專業戶利潤空間繼續縮小。用工成本上漲,讓自動化機械來代替人成為工降低用工成本是趨勢之一;環保給現有養豬人兩個選擇:要么不養,要么花大量資金來投資環保;環保壓力造成飼料成本上漲,飼料營養的利用效率對豬場糞污處理量有直接影響,高品質的飼料不僅育肥增重效果好,豬消化吸收后的的排泄物少、產生的有害氣體少,糞污處理難度低,但是飼料價格要貴;環保也讓飼料廠、原料廠家停產或限量生產,豆粕、維生素等價格上漲;飼料運輸成本上漲,史上最嚴限超載令執行后,飼料運輸成本上漲30%以上。這些最終都需要養殖戶來買單,綜合之下養殖成本上漲的壓力將迫使小規模豬場進行轉型尋找新出路,2017年說不定是“公司+農戶”模式的黃金發展年,也會是家庭農場種養一體化快速發展年。
關于2017年豬價和進口豬肉。豬價不會降太低,環保減少南方地區整體存欄量,據統計僅廣東一省在這幾年之內就關停搬遷豬場2.5萬個,影響存欄315萬頭,加上養殖成本上漲,新建豬場的數量減少,這些減少的存欄量補上來需要時間。關于進口豬肉的影響最終還得看政府態度,雖現在國內進口豬肉口岸接近50個,今年進口量高,但都是在控制范圍之內。進口的目的在于穩定市場肉價,豬價回落之后,進口數量明顯降低,相信國家不會不管這么多與生豬相關從業人員的生存的,進口量處于可控狀態。
綜上所述,2017年的養豬業大環境一定是轉型遷徙為主,從南方人口密集區向東北、西南及山區等原料產地或者地廣人稀的地區轉移;環保壓力和逐漸縮小的利潤空間對傳統的中小規模豬場和散戶從根基上造成影響,迫使轉移“陣地”或者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