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近年來,我國部分地區豬病的發生發展出現了一些新特點,部分老疫病呈非典型化,臨床癥狀日漸復雜,新的病毒細菌感染性疾病不時出現,個別傳染病的免疫失敗也時有發生。豬病的流行使養豬生產遭受嚴重的經濟損失,據統計,我國養豬業每年因各種疾病直接造成上百億元的經濟損失。疾病導致生產成本上升,飼養和人工的浪費,含有治療性藥物的病豬及產品對食品安全構成極大威脅,影響了消費者的身體健康。由此可見,目前影響我國養豬業健康發展的關鍵已經由原來的品種、飼料和市場轉變為各種疫病的威脅,疫病的流行成為制約養豬業持續發展的主要因素。
豬病發生的原因分析
1養殖方式落后
傳統的散養方式在我國仍占有很高的比例,大部分散養戶觀念陳舊,技術力量不到位,管理手段跟不上,圈舍簡陋,管理粗放,免疫不到位,消毒不徹底,達不到法律規定的防疫條件。
2防疫不當
2.1免疫操作不規范
養豬戶中大部分沒有受過獸醫基礎培訓,免疫操作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如疫苗用量不準確、免疫時間間隔不當、免疫程序使用不當和消毒不合理(如在免疫期間消毒)等,從而大大影響了免疫效果。
2.2疫苗運輸和保管不善
經營生物制品國家有嚴格的規定,只有取得生物制品經營許可證后才能經銷疫苗,但一些經銷獸藥、飼料的門市大都經銷疫苗,有些根本不懂疫苗運輸、保管常識,造成疫苗失效或效價降低。
3免疫抑制
3.1疾病免疫抑制
豬在疾病的潛伏期或亞健康的狀態下(攜帶偽狂犬病、圓環病毒病、血液蟲病、寄生蟲病等),注射疫苗后,免疫抗體水平達不到應有的高度,雖然注射過疫苗,但抗體高度維持的時間較短,如遇強毒攻擊,極易發病。
3.2藥物免疫抑制
有些養豬戶為了防病,三天兩頭用抗生素藥物預防。大量長期使用抗生素會使動物免疫功能下降。因為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在殺死有害菌的同時,也殺死有益菌,引起二重感染和內源性感染。
3.3飼料免疫抑制
飼料中微量元素過量超標,豬食后全身發紅,拉黑糞,是因為銅、砷過量超標。在臨診解剖豬時,發現許多豬胃底部充血、出血,懷疑是微量元素過多或者抗生素長期使用造成的。這樣的豬抗病力非常低,發病的可能性就大。
4藥物濫用導致耐藥菌株產生
4.1濫用抗菌藥物和激素藥物
濫用抗生素和化學合成藥物,造成“藥物越用越多、病越來越難治”的現象。一方面,造成抗藥菌株的不斷出現,有時甚至達到無藥可治的地步;另一方面,由于不按劑量添加或估抓藥物而導致中毒,臨床上常見的有喹乙醇、磺胺類藥物、馬杜拉霉素中毒等。
4.2治療不徹底
一些養殖戶因為資金緊張,怕花錢,豬剛開食就停止治療,任何一種藥物在體內維持療效的時間總是有限的,當藥物降到一定濃度時就必須及時補充藥物,否則,病原微生物就有可能在含有較低濃度的機體內頑強生長繁殖,逐步產生耐藥性,甚至發生變異,給今后的治療造成較大難度。
5隨意引種,產品流通領域疏于管理
5.1現在的豬產品市場是開放的,這有利于商品的合理流通和價格穩定,但市場管理難度加大,有的養殖戶不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當發生疫病時,為了自身的利益,將患病的豬私自出售,造成了傳染病的發生與傳播。
5.2隨意引種,造成疫病傳播
由于一些養配種公豬的畜戶不重視環境消毒和淘汰老配種豬,種公豬豬體不潔,往往帶病配種,給母豬、仔豬健康生長帶來隱患。
6飼養管理不當
重保溫、輕通風,這種現象在冬季比較突出,導致豬舍內有害氣體濃度過大,引發疾病;飼養密度過大,光照不合理等因素引發疾病,如豬咬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