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客人 [請登錄] [免費注冊 首頁-招商-代理-品牌-企業-展會-資訊-專題-招聘
微畜牧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招商
  • 代理
  • 品牌
  • 公司
  • 展會
  • 專題
  • 招聘
  • 報價
  • 北京
  • 上海
  • 天津
  • 重慶
  • 河北
  • 山西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江蘇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東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廣東
  • 廣西
  • 內蒙古
  • 海南
  • 四川
  • 貴州
  • 云南
  • 西藏
  • 陜西
  • 甘肅
  • 寧夏
  • 青海
  • 新疆
  • 首頁
  • 資訊
  • 市場行情
  • 分析預測
  • 2011年肉雞養殖前景分析
    來源:  發布日期:2011-02-26  發布者:曉天  共閱1699次
       隨著中國國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雞肉的消費增長趨勢也將變得越來越明顯,并將直接拉動中國肉雞總產量的增長。2010年中國肉雞養殖前景分析   縱觀世界肉雞產業的發展歷程,世界發達國家的人均雞肉消費量均呈現持續增長的趨勢。
      近幾年肉雞養殖行情大起大落,有人賠的負債累累,有人賺的缽滿盆滿。規?;B殖、生態養殖、循環養殖概念炒的極其火熱,讓中國大量的散養戶整天提心吊膽,中國肉雞養殖業將會發生怎樣的變化?中國肉雞價格行情有何規律可循?中國肉雞養殖前景到底如何?也許沒有人能給我們準確的答案,但我們可以聆聽更多業內人士的觀點,可以從中獲取我們有價值的信息,能夠讓我們的理念得以升華,認識有所進步,市場預測更有把握。

      第一部分:肉雞行業發展現狀和未來 上世紀80年代初,為解決國人吃肉難的問題,以北京華都肉雞公司為代表的中國肉雞產業化企業開始起步。在沒有任何國家經濟補貼的情況下,經過20多年的發展,中國肉雞產業以高效率、低成本的優勢,迅速發展成為中國農牧業領域中產業化程度最高的行業。我國的雞肉總產量也由1984年的135.8萬T增長到2007年的1250萬T,并以每年5%~10%的速度持續增長,使中國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雞肉生產國。北京華都肉雞公司的屠宰能力也從1984年的200萬只,發展到現在的3600萬只。在此推動下,中國年人均雞肉消費量也從1984年的1.03kg發展到2007年的12kg,增長了11.65倍,雞肉在中國已成為僅次于豬肉的第二大肉類消費品。2010年中國肉雞養殖前景分析

      第一、在坎坷中奮進——中國肉雞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1、雞肉已發展成為中國第二大肉類消費品

      中國肉雞產業的發展可謂歷經磨難:2001年的封關,2003年的“非典”,2004、2005連續兩年的禽流感并延續影響到2006上半年……這些對整個肉雞產業的影響,都是致命的。持續兩年多的禽流感,加之媒體對此過度渲染,直接導致消費者消費信心的嚴重受挫,肉雞產業增速放緩,從而使國內整個肉雞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但這并沒有阻擋中國肉雞產業前進的步伐。到2006年下半年,雞肉供應緊缺,整個肉雞產業又恢復了生機,諸多肉雞企業開始扭虧為盈。2010年中國肉雞養殖前景分析

      1984—2007年,國內雞肉產量增長了8.2倍,雞肉產量占肉類總產量比重持續提高。2007年,我國的肉雞產量占肉類總產量的15.5%,比1984年的6.2%提高了9.3%。從1995年開始,中國肉雞產量超過歐盟,成為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肉雞生產國。

      2、中國肉雞產業與國際比較的差異2010年中國肉雞養殖前景分析

      我國雞肉產量位居全球第二,但與國際相比,還存在諸多不足。概括來說,具體表現在肉類生產結構、產業規模、人均雞肉產量、人均消費水平等方面。

      首先,我國的肉類生產結構與國際水平存在很大差距。從世界范圍來看,2006年,雞肉、豬肉產量分別占總肉類產量的26%和38.5%,但中國雞肉比之還低13%,而豬肉卻比世界高26%。2006年,我國的雞肉消費總量僅占肉類消費的13.04%,遠遠低于豬肉消費所占64.55%的比重.

      同時,我國的人均雞肉消費水平很低。國內消費者錯誤的認為“肉雞含有激素”,主動抑制雞肉消費;我國生活發展水平還不高,消費者的肉類消費習慣還偏重豬肉,這些使我國的人均雞肉消費水平還與國際水平有很大差距。以目前世界主要地區來說,美國的人均雞肉消費量44.3 kg,澳大利亞人均雞肉消費量35.4kg,沙特人均消費量38.7kg;同為發展中國家的巴西,人均消費量也達到34.3kg;這些都遠遠高于我國人均8kg的水平.2010年中國肉雞養殖前景分析

      我國的雞肉行業規模還不夠大,集團化、產業化程度還有待進一步提高。與國外相比,美國最大的肉雞生產企業年屠宰肉雞超過20億只,而我國最大的肉雞生產企業年屠宰肉雞僅1億只,美國前十位肉雞生產企業生產了全國72.3%的雞肉,而我國前十位累計不到12%,差距還非常明顯。

      3、雞肉消費的國際趨勢為中國肉雞業的發展提供契機2010年中國肉雞養殖前景分析

      從世界主要國家的經濟發展趨勢來看,隨著經濟的增長和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肉類消費結構將趨于均衡,單極肉品消費將不復存在,理性、均勢的消費理念將更加明顯,雞肉消費將會呈現逐步上升的趨勢,并有可能超過或與其他肉類消費品持平。2010年中國肉雞養殖前景分析

      以美國為例,美國是目前世界上人均消費雞肉最多的國家。20世紀60年代以來,雞肉的消費量始終保持著平穩的增長。1986年,雞肉人均消費量為27.48kg,超過了豬肉,成為了第二大肉類消費品;2003年,人均消費雞肉42.15kg,超過了牛肉,成為第一大肉類消費品。2005年人均消費雞肉比1990年增長了39.19%,遠遠高于豬肉、牛肉的消費量。巴西、歐盟等國的肉類消費結構也基本呈現這樣的狀況。

      隨著中國國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雞肉的消費增長趨勢也將變得越來越明顯,并將直接拉動中國肉雞總產量的增長。

      第二、中國肉雞產業發展潛力巨大2010年中國肉雞養殖前景分析

      1、雞肉營養特點合乎現代健康消費理念

      雞肉是世界上增長速度最快、供應充足、物美價廉的優質肉類。其高蛋白質、低脂肪、低熱量、低膽固醇的“一高三低”的營養特點,使其作為健康肉類食品而不斷地為大眾所接受。

      目前,歐美等發達國家對高脂肪、高膽固醇含量的紅肉消費加以節制,以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含量的白肉(主要是雞肉、魚類等)取而代之。在美國、巴西等國家,雞肉已經發展成為超過豬肉、牛肉的第一大肉類消費食品。2010年中國肉雞養殖前景分析

      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也必將使國民的肉類消費理念發生巨大變化,并越來越表現出與世界肉類消費發展同步的趨勢,即雞肉的消費增長勢在必然。

      2、雞肉是世界公認的最具經濟優勢的動物蛋白來源2010年中國肉雞養殖前景分析

      雞肉是公認的最經濟的肉類蛋白質來源。與豬肉、牛肉相比,雞肉的飼料轉化率最高,比較優勢明顯。每生產1kg肉,豬肉需要消耗飼料3.5 kg左右,牛肉則需6~7kg飼料,而雞肉僅消耗飼料1.67kg。

      從上世紀80年代初引進美國的AA種雞到現在,2kg肉雞的生長周期已從1984年的49天縮短到2007年的35天;料肉比從2.05下降到1.62;同為49日齡,1984年肉雞平均體重為2kg,而2007年為3.23kg,日增重增長了25.1g。2010年中國肉雞養殖前景分析

      3、方便、美味和易于加工等特點以及快餐業的興起促進肉雞業的發展

      中國人有愛吃雞的傳統習慣?!盁o雞不成宴,無酒不成席”。雞肉在中國人的日常餐桌中占據了重要的位置。雞肉易于加工、口感美味的特點,使它與其它肉類相比,具有了更強的消費競爭力。雞肉口感鮮嫩,無異味,加工時間短,屠宰方法簡單,這使得雞肉更便于工業化操作。

      隨著快餐行業在中國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在工作之余選擇快餐。而快餐的主要原料是價廉物美的雞肉。

      4、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促進肉雞業的發展

      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促進了中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深入。據中國統計年鑒,我國城鄉居民肉類消費情況是:城鎮居民禽肉人均消費量是農村的2.1倍。中國城鎮人口的人均雞肉消費量已經達到世界平均水平。中國經濟以每年8%以上的速度遞增,城市化進程也以每年1.5%~2%的速度發展。城市化進程加快,城鎮居民人口將持續增加,雞肉消費需求也必將不斷擴大。

      6、雞肉是適合世界所有民族食用的肉類2010年中國肉雞養殖前景分析

      源于宗教信仰和民族習慣,不同民族的飲食存在很多禁忌。但與其他肉類消費品相比,雞肉是適合世界所有民族食用的肉類,這使其擁有更寬廣的消費增長空間。

      7、產業集團化趨勢增強了肉雞行業的發展勢頭2010年中國肉雞養殖前景分析

      與其它動物相比,雞是少有的適宜大群飼養的現代動物。以目前的飼養技術來看,還不存在任何以土地為基礎的農業行業,能如此成功地在封閉的設施內進行如此數量巨大的動物飼養,雞是先例。這使得雞肉更適用于集團化、產業化生產。2010年中國肉雞養殖前景分析

      雖然我國目前的雞肉產量僅占肉類總產量的13.04%,但肉雞產業的集團化、產業化程度卻非常高,一批國家級龍頭企業正在崛起。2004年中國肉類50強企業中,雞肉企業占33%。2005—2006年中國名牌產品中,肉類制品24個,其中禽肉產品12個,占肉類產品的50%。2006年公布的17家出口食品農產品免驗企業中,肉雞類企業10家,占到58.82%。肉雞產業是中國農牧業中集團化、產業化程度最高的產業之一,也是中國競爭力非常強的產業之一。

      第三、健康發展的中國肉雞業必將改變傳統肉類消費結構2010年中國肉雞養殖前景分析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大眾膳食的肉類消費結構也在發生著深刻的變革。以豬肉為代表的紅肉消費逐年遞減,而以雞肉為代表的白肉消費正在逐年遞增。傳統肉類消費結構中的主流消費品豬肉從1982年的83.6%一路下降到2006年的64.6%,而雞肉在肉類消費結構中的比重卻從1982年的5%持續上升到2006年的13%。按照這一趨勢推算,預計到21世紀30年代,雞肉將超過豬肉成為中國大眾肉類膳食結構中的主流消費品。屆時,中國大眾的肉類膳食結構更加均衡合理,消費觀念更加理性。2010年中國肉雞養殖前景分析

      縱觀世界肉雞產業的發展歷程,世界發達國家的人均雞肉消費量均呈現持續增長的趨勢。中國的肉雞產業也不可避免地遵循著這一發展趨勢。特別是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的雞肉消費也呈現出快速增長的發展勢頭。龐大的消費潛能和快速增長的經濟實力,為中國肉雞產業發展提供了巨大空間。

      肉雞行業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

      上世紀80年代初,為解決國人吃肉難的問題,以北京華都肉雞公司為代表的中國肉雞產業化企業開始起步。在沒有任何國家經濟補貼的情況下,經過20多年的發展,中國肉雞產業以高效率、低成本的優勢,迅速發展成為中國農牧業領域中產業化程度最高的行業。我國的雞肉總產量也由1984年的135.8萬T增長到2007年的1250萬T,并以每年5%~10%的速度持續增長,使中國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雞肉生產國。北京華都肉雞公司的屠宰能力也從1984年的200萬只,發展到現在的3600萬只。在此推動下,中國年人均雞肉消費量也從1984年的1.03kg發展到2007年的12kg,增長了11.65倍,雞肉在中國已成為僅次于豬肉的第二大肉類消費品。

      第一、在坎坷中奮進——中國肉雞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1、 雞肉已發展成為中國第二大肉類消費品

      中國肉雞產業的發展可謂歷經磨難:2001年的封關,2003年的“非典”,2004、2005連續兩年的禽流感并延續影響到2006上半年……這些對整個肉雞產業的影響,都是致命的。持續兩年多的禽流感,加之媒體對此過度渲染,直接導致消費者消費信心的嚴重受挫,肉雞產業增速放緩,從而使國內整個肉雞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但這并沒有阻擋中國肉雞產業前進的步伐。到2006年下半年,雞肉供應緊缺,整個肉雞產業又恢復了生機,諸多肉雞企業開始扭虧為盈。

      1984—2007年,國內雞肉產量增長了8.2倍,雞肉產量占肉類總產量比重持續提高。2007年,我國的肉雞產量占肉類總產量的15.5%,比1984年的6.2%提高了9.3%。從1995年開始,中國肉雞產量超過歐盟,成為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肉雞生產國。

      2、中國肉雞產業與國際比較的差異

      我國雞肉產量位居全球第二,但與國際相比,還存在諸多不足。概括來說,具體表現在肉類生產結構、產業規模、人均雞肉產量、人均消費水平等方面。

      首先,我國的肉類生產結構與國際水平存在很大差距。從世界范圍來看,2006年,雞肉、豬肉產量分別占總肉類產量的26%和38.5%,但中國雞肉比之還低13%,而豬肉卻比世界高26%。2006年,我國的雞肉消費總量僅占肉類消費的13.04%,遠遠低于豬肉消費所占64.55%的比重.

      同時,我國的人均雞肉消費水平很低。國內消費者錯誤的認為“肉雞含有激素”,主動抑制雞肉消費;我國生活發展水平還不高,消費者的肉類消費習慣還偏重豬肉,這些使我國的人均雞肉消費水平還與國際水平有很大差距。以目前世界主要地區來說,美國的人均雞肉消費量44.3 kg,澳大利亞人均雞肉消費量35.4kg,沙特人均消費量38.7kg;同為發展中國家的巴西,人均消費量也達到34.3kg;這些都遠遠高于我國人均8kg的水平.

      我國的雞肉行業規模還不夠大,集團化、產業化程度還有待進一步提高。與國外相比,美國最大的肉雞生產企業年屠宰肉雞超過20億只,而我國最大的肉雞生產企業年屠宰肉雞僅1億只,美國前十位肉雞生產企業生產了全國72.3%的雞肉,而我國前十位累計不到12%,差距還非常明顯。

      3、雞肉消費的國際趨勢為中國肉雞業的發展提供契機

      從世界主要國家的經濟發展趨勢來看,隨著經濟的增長和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肉類消費結構將趨于均衡,單極肉品消費將不復存在,理性、均勢的消費理念將更加明顯,雞肉消費將會呈現逐步上升的趨勢,并有可能超過或與其他肉類消費品持平。

      以美國為例,美國是目前世界上人均消費雞肉最多的國家。20世紀60年代以來,雞肉的消費量始終保持著平穩的增長。1986年,雞肉人均消費量為27.48kg,超過了豬肉,成為了第二大肉類消費品;2003年,人均消費雞肉42.15kg,超過了牛肉,成為第一大肉類消費品。2005年人均消費雞肉比1990年增長了39.19%,遠遠高于豬肉、牛肉的消費量。巴西、歐盟等國的肉類消費結構也基本呈現這樣的狀況。

      隨著中國國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雞肉的消費增長趨勢也將變得越來越明顯,并將直接拉動中國肉雞總產量的增長。

      第二、中國肉雞產業發展潛力巨大

      1、雞肉營養特點合乎現代健康消費理念

      雞肉是世界上增長速度最快、供應充足、物美價廉的優質肉類。其高蛋白質、低脂肪、低熱量、低膽固醇的“一高三低”的營養特點,使其作為健康肉類食品而不斷地為大眾所接受.

      目前,歐美等發達國家對高脂肪、高膽固醇含量的紅肉消費加以節制,以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含量的白肉(主要是雞肉、魚類等)取而代之。在美國、巴西等國家,雞肉已經發展成為超過豬肉、牛肉的第一大肉類消費食品。

      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也必將使國民的肉類消費理念發生巨大變化,并越來越表現出與世界肉類消費發展同步的趨勢,即雞肉的消費增長勢在必然。

      2、雞肉是世界公認的最具經濟優勢的動物蛋白來源

      雞肉是公認的最經濟的肉類蛋白質來源。與豬肉、牛肉相比,雞肉的飼料轉化率最高,比較優勢明顯。每生產1kg肉,豬肉需要消耗飼料3.5 kg左右,牛肉則需6~7kg飼料,而雞肉僅消耗飼料1.67kg。

      從上世紀80年代初引進美國的AA種雞到現在,2kg肉雞的生長周期已從1984年的49天縮短到2007年的35天;料肉比從2.05下降到1.62;同為49日齡,1984年肉雞平均體重為2kg,而2007年為3.23kg,日增重增長了25.1g。

      3、方便、美味和易于加工等特點以及快餐業的興起促進肉雞業的發展

      中國人有愛吃雞的傳統習慣?!盁o雞不成宴,無酒不成席”。雞肉在中國人的日常餐桌中占據了重要的位置。雞肉易于加工、口感美味的特點,使它與其它肉類相比,具有了更強的消費競爭力。雞肉口感鮮嫩,無異味,加工時間短,屠宰方法簡單,這使得雞肉更便于工業化操作。

      隨著快餐行業在中國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在工作之余選擇快餐。而快餐的主要原料是價廉物美的雞肉。

      4、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促進肉雞業的發展

      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促進了中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深入。據中國統計年鑒,我國城鄉居民肉類消費情況是:城鎮居民禽肉人均消費量是農村的2.1倍。中國城鎮人口的人均雞肉消費量已經達到世界平均水平。中國經濟以每年8%以上的速度遞增,城市化進程也以每年1.5%~2%的速度發展。城市化進程加快,城鎮居民人口將持續增加,雞肉消費需求也必將不斷擴大。

      6、雞肉是適合世界所有民族食用的肉類

      源于宗教信仰和民族習慣,不同民族的飲食存在很多禁忌。但與其他肉類消費品相比,雞肉是適合世界所有民族食用的肉類,這使其擁有更寬廣的消費增長空間。

      7、產業集團化趨勢增強了肉雞行業的發展勢頭

      與其它動物相比,雞是少有的適宜大群飼養的現代動物。以目前的飼養技術來看,還不存在任何以土地為基礎的農業行業,能如此成功地在封閉的設施內進行如此數量巨大的動物飼養,雞是先例。這使得雞肉更適用于集團化、產業化生產。

      雖然我國目前的雞肉產量僅占肉類總產量的13.04%,但肉雞產業的集團化、產業化程度卻非常高,一批國家級龍頭企業正在崛起。2004年中國肉類50強企業中,雞肉企業占33%。2005—2006年中國名牌產品中,肉類制品24個,其中禽肉產品12個,占肉類產品的50%。2006年公布的17家出口食品農產品免驗企業中,肉雞類企業10家,占到58.82%。肉雞產業是中國農牧業中集團化、產業化程度最高的產業之一,也是中國競爭力非常強的產業之一。

      第三、健康發展的中國肉雞業必將改變傳統肉類消費結構

      縱觀世界肉雞產業的發展歷程,世界發達國家的人均雞肉消費量均呈現持續增長的趨勢。中國的肉雞產業也不可避免地遵循著這一發展趨勢。特別是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的雞肉消費也呈現出快速增長的發展勢頭。龐大的消費潛能和快速增長的經濟實力,為中國肉雞產業發展提供了巨大空間。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大眾膳食的肉類消費結構也在發生著深刻的變革。以豬肉為代表的紅肉消費逐年遞減,而以雞肉為代表的白肉消費正在逐年遞增。傳統肉類消費結構中的主流消費品豬肉從1982年的83.6%一路下降到2006年的64.6%,而雞肉在肉類消費結構中的比重卻從1982年的5%持續上升到2006年的13%。按照這一趨勢推算,預計到21世紀30年代,雞肉將超過豬肉成為中國大眾肉類膳食結構中的主流消費品。屆時,中國大眾的肉類膳食結構更加均衡合理,消費觀念更加理性。

      2010年下半年肉雞養殖市場行情分析預測

      2010年上半年,我國養殖業可謂處于“水深火熱”之中,在持續低迷的行情面前,有些人選擇了放棄,而有些人還一直在舉步維艱地堅持著,堅持就有可能勝利,近段不錯的行情就算是一種安慰吧。不過很多人最關注的還是未來的行情,那么下半年養殖行情是否會繼續8月份的良好勢頭呢?下面一篇文章僅供參考:2010年下半年肉雞養殖市場行情分析預測:

      肉雞市場行情:觸底后可能艱難抬頭

      對肉雞養殖業來講,目前的形勢很糟糕,首先畜牧業的持續發展導致了養殖量的相對過剩,從飼料銷量上不難透視到現在養殖的存欄量;其次嚴重的疫情對肉禽的危害已經到了非常嚴重的地步,而異常的氣候和自然災害讓這種失衡變得更加撲朔迷離;再加上飼料成本居高不下、人工成本日益增加、疫病防治效果不如人意等等都使目前的肉雞養殖業雪上加霜。

      當前供求關系:供過于求

      目前的禽肉明顯供過于求,這從很長一段時間禽產品價格和走勢完全可以感受到,就肉禽養殖來講,40多天就是一個生產周期,而且這種養殖的門檻很低,除非長期打壓,不然養殖量還是會很大,否則那么多養殖設施和富裕勞動力怎么辦?

      從消費量來說,黃種人和歐美人由于人種的差異和消費習慣不同,他們在對肉類的消費上還是有很大差距的,我們的消費潛力遠遠沒有傳統預測的那么樂觀,不能簡單地去用13億人口“乘以”歐美對肉類的消費水平來計算市場需求。

      同時禽肉的代償性消費品還特別多,比如豬肉、牛肉、羊肉、蛙肉、蛇肉、蟬蛹、蠶蛹、海鮮、各式各樣的野味等等,能吃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而屠宰廠相對巨大的庫存壓力更是加劇了這種不平衡。

      成本壓力:逐漸增大

      就簡單的以肉雞為例,現在的肉雞飼料平均成本是每噸2700元左右(而5年前是1900元左右);現在的人工是每人每月2000元左右(而5年前是1200元左右);水、電、燃油價格不斷提高;煤價也不斷提高,現在塊煤每噸是1000元左右(而5年前煤價是500元左右);疫病泛濫和原料提價導致藥費大幅度增加,現在肉雞平均藥費每只都在1.5元以上(而5年前卻是每只0.6元左右);肉雞死淘率大幅度增加,現在出欄率平均跌破90%(而5年前卻是94%左右),與此同時,肉雞的社會養殖量卻比5年前增加了50%以上,但關鍵是現在的毛雞價格卻和5年前一樣,這就是為什么育種、商品養殖、屠宰長期虧損的根本原因。

      另外,新、老疫情總在不斷發生和加重,嚴重的疫情不僅威脅到養殖安全,也威脅到了食品安全。疫情最先打壓的是社會養殖,現在先不要考慮賺錢不賺錢的問題,關鍵是能不能養的問題,如果養不好或不能養,那養殖戶誰能撐得下去。

      由以上分析可見,目前幾乎整個行業都處于虧損的狀態或懸于虧損的邊緣,大家都在期望能盡快走出低谷,但這在短期內是不現實的,至少在2010年不會有太好的行情了(除非有奇跡發生),對未來的預期要基于這次行情波動何時才能觸底的判斷,從目前形勢預測,估計未來2個月左右,種雞、商品雞、屠宰會因為肉雞養殖量的銳減而觸底,行情在8月份以后可能會有所抬頭,而整體社會購買力還要看這次經濟危機給國際社會造成的影響,因為目前全球經濟還沒有足夠的整體變暖的數據支撐,更多的還是變數中求得局部穩定。

      以上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請大家僅供參考,提醒大家:養殖有風險,投資需謹慎,行情有起伏,管理是關鍵。

    打印本文   返回頂部   關閉該頁
    網友評論
     暫無評論
    答案
    公司簡介  |  聯系方式  |  幫助信息  |  友情鏈接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 豫ICP備10211513號
    獸藥直銷網|獸藥行業網絡直銷的首選網站-獸藥直銷網版權所有 © 2008-2017  
    獸藥直銷網|獸藥行業網絡直銷的首選網站-獸藥直銷網只提供交易平臺,對具體交易過程不參與也不承擔任何責任。望供求雙方謹慎交易。 在線客服QQ
    国产偷窥女洗浴在线_伊人久久亚洲综合影院_67149中文无码久久_18HDXXXX国产在线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