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2010年,全省畜牧系統按照“鞏固回升,加快發展”工作基調,突出“投資拉動,產業支撐”兩大重點,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委1號文件精神和各項扶持政策,克服了生豬價格劇烈波動,養殖成本大幅上升,動物疫情形勢嚴峻,泥石流等自然災害頻發的不利影響,強力推進現代畜牧業提質擴面、畜牧業生產方式轉變、畜牧業產業化經營和畜牧業災后恢復重建,著力加強重大動物疫病防控、畜產品質量安全、草原生態保護與建設,確保了畜牧業持續健康發展。
一、2010年全省畜牧業經濟發展主要成效 (一)總量增長結構優化。預計全省肉、蛋、奶產量同比分別增長3.90%、6.10%和1.70%;畜牧業產值1720億元,同比增長4.10%。畜牧業內部結構逐步優化,非豬畜禽肉占肉類總產量比重由28.23%提高到28.71 %,禽蛋、奶類產量占肉蛋奶產量比重由19.2%提高到19.41%。 (二)生產方式轉變加速。一是標準化規?;B殖快速發展。全省各類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小區發展到14343個,其中當年新建(改擴建)4230個,占29.34%;預計年出欄生豬50頭以上、肉雞2000只以上,年末存欄奶牛20頭以上、蛋雞2000只以上的規模養殖面分別達到47%、55%、48%和50%,同比分別增長3.4、6.47、5.56和7.81個百分點。二是畜禽良種化水平不斷提高。全省生豬三元雜交面達到69.2%,牛、羊、禽、兔良種面分別達到39.90%、86.6%、84.1%和87.1%,比上年分別提高2.12、1.07、0.60、0.50和0.39個百分點。 (三)產業化經營步伐加快。一是龍頭加工企業做大做強。全省新開工建設畜牧加工企業58家,同比增加45%。新擴建投資5000萬元以上的企業15家,其中投資億元以上的8家。產值上億的畜產品加工企業發展到128家,比上年同期增加7家。以豬肉為主的精深加工能力超過50萬噸,肉類加工已躍升為我省食品工業僅次于白酒的第二大支柱產業。二是養殖專合組織規范發展。全省養殖專業合作組織發展到7321個,其中新建養殖專業合作社1203個,規范發展1824個。龍頭企業、專合組織帶動農戶600萬戶,占全省農業產業化經營帶動農戶總數的56%。三是市場開拓成績突出。省內畜牧生產、加工企業和投入品生產、銷售企業通過參加省內外博覽會、展覽會,舉辦展銷會等多種形式開展促銷活動,銷售合約簽定總額達到66.76億元,現場銷售額達到 2696.66萬元。簽定建設投資項目合約 5個,投資額9500萬元。 (四)現代畜牧業發展提質擴面。一是試點市成效顯著。資陽、遂寧、眉山三市不斷創新發展機制,主動承接產業轉移,產業發展步伐加快水平提升。預計三市全年肉、蛋、奶產量分別占全省17.71%、19.55%和27.14%;資陽、遂寧年出欄50頭以上生豬規模養殖比重分別達到56.50%和72%,眉山年末存欄20頭以上奶牛規模養殖比重達到51.0%,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二是重點縣發展加快。50個現代畜牧業重點培育縣生豬標準化適度規模養殖面達到55.73%,三元雜交面達到83.6%,分別比全省平均高8.73、14.4個百分點。 (五)重大項目和災后重建統籌推進。全省畜牧業大項目建設完成投資71億元,投資總額為歷年最高。畜牧業災后恢復重建累計完成投資86.7億元,占規劃總投資的96.8%,其中完成中央投資12億元,占規劃的78%;開工項目121個,開工率100%,完工項目112個,完工率92.6%。39個重災縣重建種畜禽場76個,重建畜牧獸醫服務體系790個,重建圈舍2028.42萬平方米,修復草原61.4萬畝,出欄優質畜禽1239.93萬頭(只)。大部分重災縣畜牧業已恢復到災前水平,圓滿完成省委、省政府確定的“三年重建任務兩年基本完成”目標。 (六)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效果明顯。一是免疫效果良好。全省累計免疫畜禽17.25億頭(只、羽)次,群體免疫密度常年保持在90%以上;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豬瘟、雞新城疫有效免疫抗體均在80%以上,超過國家規定標準。二是檢疫力度加強。全省共實施產地檢疫畜禽6.14億頭(只),產地檢疫面以鄉為單位達到98%,規模場達到100%;屠宰檢疫畜禽2.97億頭(只),檢出病畜禽12.43萬頭(只),不合格產品159.15噸,均及時進行了無害化處理。 (七)畜產品質量安全狀況良好。一是飼料獸藥等投入品質量上升。全省共抽檢930批次獸藥產品,平均合格率為92.5%;抽查飼料4998批次,合格率為94.7%。分別比去年同期提高2和1個百分點。二是畜產品安全水平提高。抽檢畜產品1080批次,未檢出畜產品中抗生素、生長素、色素、瘦肉精、蛋白精(俗稱“三素兩精”)等違禁物質,磺胺等藥物殘留均未超標。據農業部先后四次對農貿市場、超市、屠宰企業隨機例行抽檢結果,我省畜產品四次抽檢合格率和年度總合格率均達到100%。三是無公害畜產品快速增長。全省無公害畜產品達到532個,比去年增加169個。連續四年無公害畜產品數量以超過30%的速度增長。今年我省未發生一起重大畜產品質量安全事故,有效地保障了消費者利益。 (八)草原保護建設成效顯著。完成天然草原圍欄建設960.66萬畝、改良補播288.5萬畝,優良牧草種植17.5萬畝。“十一五”期間,全省實施退牧還草5820萬畝、滅鼠治蟲5739萬畝次、省級“人草畜”三配套升級深化1.2萬戶、人工種草5846萬畝、優良牧草種植推廣示范56.5萬畝、牧草種子基地20萬畝。牧區草地植被覆蓋度有較大提高,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大力發展牧區特色畜牧產業,促進了農牧民增產增收,甘孜、阿壩、涼山牧民牧業收入達到2229元,比2005年提高762元。 (九)政策扶持體系逐步健全。隨著畜牧業扶持政策陸續出臺,新形勢下畜牧業發展的產業政策體系框架逐步形成。一是財政資金投入保持高位。2010年我省中央和省級畜牧業投資達到24.54 億元,其中中央投資19.59億元,省級投資4.95億元。主要包括畜禽生產科技資金9.82億元,動物疫病防控資金8.96億元,草地生態建設資金4.43億元,畜牧產業化資金1.02億元,畜產品質量安全資金0.31億元。自2008年我省中央和省級畜牧業投資規模首次突破20億元以來,已連續三年達到24億元以上。二是政策性保險穩步推進。2010年我省能繁母豬全部承保,育肥豬和奶牛參保數量繼續增加,分別達到1388萬頭和4.12萬頭。政策有力扶持,夯實了產業基礎,促進了畜牧業持續健康發展。 二、2010年主要畜禽生產、流通和效益形勢分析 (一)生豬產業 1. 總量穩定增長,飼養方式加快轉變 今年我省生豬生產的主要特點:一是總量穩定增長。預計全省生豬出欄增長3.0%,年末生豬存欄增長1.3%,能繁母豬減少0.4%。能繁母豬占豬群比重為10.35%,同比減少0.1個百分點,逐漸趨于合理。二是散養農戶減少。在國際國內經濟形勢逐漸轉好,農民工工資上漲,生豬養殖市場、疫病風險加大的背景下,更多的農民選擇外出務工,我省農村散養戶進一步減少。全省26個定點縣監測顯示,今年養豬戶大約占1/3,比去年同期又有明顯減少。三是規模養殖比重增加。全省年出欄50頭以上規模場出欄量比重達到47%,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3.4個百分點。盡管近年豬價波動劇烈,但經歷了2005-2006年豬價低迷期和2007-2008年的高盈利期后,規模養殖戶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和資金技術,應對市場能力的心理承受力和實力都明顯增強。 2. 屠宰加工大幅增長,出口形勢好轉 生豬屠宰量在去年大幅增長的情況下繼續保持增加。全國規模以上屠宰加工企業屠宰量達到21821萬頭,同比增長近11%。全省243家規模屠宰企業屠宰生豬2845萬頭,同比增長23%,比全國高出12個百分點;所有屠宰企業(不含農戶自食自宰)屠宰生豬4380萬頭,同比增長20%。同時,冷藏凍肉和肉類罐頭產量高速增長,全省肉制品加工企業銷售收入達到810億元,同比增長40.66 %,成為我省食品工業中第二大支柱產業。豬肉出口結束了近幾年低迷的局面,出口量明顯增加,全省全年出口凍豬肉2.94萬噸,貨值7752.03萬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4.40%和10.82%;腸衣出口繼續增長,全年出口腌漬豬腸衣2058.19噸,同比增長2.38%,貨值達到3471.77萬美元。 3. 價格劇烈波動,養殖效益不穩定 今年我省生豬價格總體上呈前低后高的“√”形走勢,上半年持續下跌,下半年快速回升。主要特點:一是母豬和仔豬價格相對平穩(見下圖)。每頭二元后備母豬價格波動區間在900—1090元,每公斤仔豬價格波動區間在10.20—14元,波動幅度明顯小于活豬和豬肉價格。全年母豬和仔豬平均價格分別為1009元/頭和12.16元/公斤,同比分別下跌3.42%和9.39%。下半年活豬價格回升幅度達到26.6%,母豬和仔豬價格僅上漲10%左右,這說明養殖戶更加理性地對待豬價上漲,沒有盲目擴大養殖規模,有利于下一階段豬價穩定。 二是活豬和豬肉價格劇烈波動(見下圖)?;钬i和豬肉價格1月份出現回落,3月至4月中旬跌速加快,周跌幅達到3%左右,4月中下旬中央先后兩次公開收儲凍豬肉后,至5月中旬價格保持了短暫的穩定,5月下旬開始又出現快速下跌,5月下旬至6月下旬中央又三次啟動凍豬肉收儲計劃, 6月中旬豬價逐漸穩定,7月份以來快速回升。年末每公斤價格分別為14.05元和23.44元,同比增長20%、15%;三是優質優價逐漸體現。據調查,三雜商品豬由于瘦肉率高,更受屠宰企業歡迎,目前每公斤價格比二雜豬普遍高0.6-1元。 今年我省生豬養殖效益總體形勢良好,全年出欄一頭豬的平均利潤為184元,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見下圖)。主要特點一是效益明顯波動。上半年直線下降,下半年快速回升。全年豬糧比價在3.9∶1—6.2∶1之間劇烈震蕩。第四季度出欄一頭豬利潤在300元以上,而第二季度有兩個月處于虧損狀態。二是盈利期長于虧損期。全年除5、6月份虧損外,其余10個月均實現盈利,其中有8個月養殖效益在150元以上。 (二)牛羊產業 今年我省牛、羊產業發展的總體形勢是生產和價格雙穩 定,養殖效益好。預計全省牛、羊出欄同比分別增長3.8%和4.2%;年末牛、羊存欄同比分別增長2.5%和3.8%。隨著氣溫轉涼,需求增加,加之今年物價水平整體上漲,12月牛肉、羊肉價格創出歷史新高,分別達到33.27元/公斤和36.77元/公斤,同比分別上漲3.0%和6.5%。按目前價格測算,農民出欄一頭肉??色@利1700元左右,出欄一只肉羊可獲利260元左右。 (三)小家禽畜產業 今年我省小家禽畜產業保持了較強的增長勢頭,養殖效益增加。預計全省家禽、兔出欄同比分別增長6.4%和8.4%;年末家禽、兔存欄同比分別增長4%和5%。在蛋肉雞方面,由于生豬價格上漲的拉動,活雞和雞蛋價格結束了近兩年相對穩定的局面,8月份以來出現明顯上漲,12月每公斤活雞和雞蛋價格分別為21.9元和11.21元,同比上漲17.74%和19.89%。據調查,今年飼養一只蛋雞可獲利14元左右,飼養一只肉雞可獲利5元左右;在肉毛兔方面,2010年兔價達到歷史高位,全年平均獺兔價格達到85元/只、肉兔17-19元/公斤、兔毛150元/公斤,飼養一只商品肉兔、獺兔和長毛兔可分別獲利7-10元、35元和40元左右,飼養一只母獺兔可獲利800元左右。 三、2011年全省畜牧經濟形勢預測 (一)總體趨勢預測 2011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我國宏觀經濟政策的基本取向是“積極穩健、審慎靈活”, 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從國家層面上看,近期召開的中央農村經濟工作會上明確提出2011年要“繼續大幅度增加‘三農’投入,鞏固完善強化強農惠農政策。財政支出重點向農業農村傾斜,確保用于農業農村的總量、增量均有提高,切實保障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由此可見,中央對農業及畜牧業發展的扶持和投資政策將有所增加,以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和農村發展,特別是2011年新出臺的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政策,將極大地促進牧區發展、牧民增收和生態環境的保護。從全省層面上看,將緊緊圍繞科學發展主題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主線,以投資拉動、產業支撐為基礎,高位求進,加快發展為主要工作基調,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全省畜牧經濟發展將面臨新的機遇。從全省畜牧業發展層面上看,2011年將繼續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經濟工作會和省政府深化現代畜牧業試點工作座談會議精神,著力培育建成一批現代畜牧業重點縣,推進全省現代畜牧業提質轉型,投資將有較大幅度增加。同時,已施行的現代農業試點縣和擴權強縣試點縣建設、動物疫病防控、畜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等政策不變,全省畜牧業政策支持和投資帶動將促使全省畜牧業生產總量增長,發展質量提升,肉、蛋、奶市場供應充足。2011年全社會畜牧業投資額將比上年繼續增長,畜產品價格總體將保持相對平穩,生豬價格波幅減小,牛羊和小家禽畜價格穩中微升,全省畜牧業產值增幅將達到4%左右,農民牧業純收入將超過上年。 (二)主要畜禽價格走勢預測 1. 生豬價格走勢預測 隨著市場經濟發展,影響生豬價格的不確定因素越來越多。生豬供求關系的變化,仔豬、玉米等養殖成本,疫病、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突發因素以及豬肉進口、儲備政策等宏觀調控因素都會影響豬價波動,其中供求關系是根本因素。從供應情況分析,據農業部監測,2010年12月全國生豬存欄4.54億頭,同比減少3.24%;能繁母豬0.47億頭,同比減少3.26%,占豬群比重為10.35%。由此可見,2011年全國生豬出欄量將保持基本穩定,供應仍然充足。從消費需求分析,全國豬肉消費需求基本穩定。從養殖成本分析,2011年玉米等飼料價格繼續保持高價位可能性很大,養殖成本將略有上升,對豬價產生一定支撐作用。從國家宏觀政策分析,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2011年“要把穩定價格總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豬肉作為關系國計民生的主要消費品,國家將加大調控力度,一旦出現豬價波動幅度過大,政府將通過調整豬肉進口量、儲備量等手段實施調控。 綜合以上因素,預測2011年豬價將呈平穩窄幅“V”型走勢(見下圖):總體價格水平將略高于2010年,波動幅度明顯小于2010年,全年價格保持在13-15元/公斤,波幅在10%左右,養豬效益將較2010年有較大增長。如不發生大的疫情和自然災害,預計隨著夏季需求淡季,豬價仍有可能跌至13元/公斤左右,下半年出現反彈,全年最高價格可能出現在12月份。 2. 牛羊肉價格走勢預測 隨著人們消費結構的調整,牛羊肉消費量將穩步增加,2011牛羊肉價格仍將穩定在高位并略有上漲,全年波動較小,保持“兩頭高,中間低”的走勢(見下圖)。 3. 禽、蛋價格走勢預測 隨著我省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啟動,近兩年林下養殖特別是林下養雞悄然興起。林下養雞具有節省飼料成本低,放養生長肉質好,綠色散養疫病少,規模飼養效益高等特點。2010年全省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順利完成,實現了林地使用權和林木所有權落實到戶。預計2011年林下養雞將迅速發展,逐漸成為重要的養殖方式。因此,禽、蛋產量將保持增長,隨著整體物價水平上升,禽、蛋均價將高于2010年,受氣候、消費季節影響,6—7月將有一個低點,隨后觸底回升,全年活雞、雞蛋價格將保持穩定走勢(見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