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1、 羊感冒
感冒是由于氣候驟變,羊受寒冷的襲擊而引發的鼻流清涕、眼淚、呼吸加快、體表溫度不均為特征的急性、熱性疾病。以幼羊多發,一般多發于早春、秋末氣溫驟變和溫差大的季節。
1.1臨床癥狀
病羊精神不振,流淚,初期體溫不均,耳尖、鼻端發涼,繼而出現體溫升高,呼吸加快,鼻液初為漿液性,后為黏液性、膿性。被毛零亂,反芻次數減少,鼻鏡干燥。嚴重時繼發氣管炎、支氣管炎、甚至誘發肺炎。
1.2 防治措施
①加強對羊群的管理,防止突然受寒,避免風吹和雨淋,早晚溫差大時,應用防寒措施;
②一旦發病,可采用復方氨基比林或30%安乃近、穿心蓮、柴胡注射液、安痛定注射,防止繼發感染可用抗菌素和磺胺類藥物;
③可用中藥治療,方劑為:桑葉、菊花、連翹、杏仁、桔梗、薄荷、牛蒡子各10 g,生姜15 g,金銀花、甘草各6g,煎汁灌服,1劑/d,連用3 d。
2、 支氣管肺炎
支氣管肺炎是由各種因素引起的羊支氣管黏膜表層或深層組織的炎癥。多發生于早春、晚秋等氣候變換季節。引進時,由于長途運輸,遇上天氣驟變,羊的機體抵抗力下降,容易患此病。
2.1 臨床癥狀
①急性支氣管肺炎 表現為咳嗽,病初呈短、干、痛的咳嗽,從兩側鼻孔流出漿液性、黏液性或膿性鼻液。肺部聽診肺泡呼吸音增強,有干性或濕性啰音,人工誘咳陽性,叩診時無明顯變化,體溫升高或正常,呼吸加快,或出現吸氣性呼吸困難;
②慢性支氣管肺炎以長期頑固性咳嗽為特征。全身癥狀輕微,肺部聽診有啰音,肺泡呼吸增強,叩診時無異常,發生肺氣腫時叩診有清音,肺叩診界后移,羊逐漸消瘦。
2.2 防治措施
①加強飼養管理,供給優質干草,提供溫暖舒適、通風透光的環境,多曬太陽,多運動。積極治療原發??;
②可用長效土霉素注射液,10~20 mg/(kg?bw)或用5%氟苯尼考注射液,5~20 mg/(kg?bw),肌肉注射,1次/d,連用3 d。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 mL+鹽酸多西環素可溶性粉針劑1~2 mg/(kg?bw)+鹽酸山莨菪堿注射液5~10 mg+地塞米松注射液4~12 mg,靜脈注射,1~2次/d,連用3 d;
③用中藥治療,方劑為:款冬花、知母、金銀花各50 g,桑皮、黃藥子、桔梗各35 g,貝母、杏仁、郁金各30 g,共研細末,分成5~6份,每次1份,連用3 d。急性支氣管炎用。麥冬、百合、瓜蔞、當歸各50 g,生地黃、玄參各40 g,熟地黃、杏仁各35 g,貝母、白芍、桔梗各30 g,甘草25 g,共研細末,分成5~3份,每次1份,開水沖候溫灌服,2次/d,連用3 d。
3、胃腸炎
羊的胃腸炎是胃腸黏膜及其深層組織的充血性壞死或壞死性腸炎的疾病。
3.1臨床癥狀
初期病羊出現急性消化不良,其隨后逐漸轉為胃腸炎,病羊表現食欲不振或廢絕,口干發臭,舌苔黃厚或薄白、腹痛、腸音初期增強,后期減弱或消失,排糞水樣,腥臭或惡臭,糞中混有血液、膿及腸黏膜等壞死物,脫水、少尿、眼球下陷、消瘦、皮膚彈性降低、體溫升高,病的后期,昏迷中死亡。
3.2 防治措施
①可用磺胺脒片,0.1~0.2 g/(kg?bw)+次硝酸鉍片,2~6 g+碳酸氫鈉片,5~10 g+VD2磷酸氫鈣片,30~60片+干酵母片,30~60片+丙二醇20~30 mL,加水混合后內服;
②生理鹽水500 mL+氨芐青霉素50~100 mg/(kg?bw)+硫酸慶大霉素20萬IU+10%葡萄糖注射液500 mL+10%安鈉咖注射液5~10 mL+12.5%VC注射液0.5~1.5 g+10%氯化鉀注射液10 mL,靜脈注射,1次/d,連用3~5 d;
③甲硝唑注射液10 mg/(kg?bw),靜脈注射,1次/d,連用3 d;
④可用中藥進行治療,方劑為:白頭翁60 g,黃連、黃柏、秦皮、苦參各30 g,豬苓、澤瀉各25 g,分成3~4份,每次1份,水煎去渣灌服,2次/d,連用3 d。
4、 羊傳染性結膜角膜炎
羊傳染性結膜角膜炎(紅眼?。┦怯啥喾N微生物引起的危害羊的一種急性傳染病。多發生在蚊、蠅較多的炎熱季節,一般在5~10月夏秋季,以放牧期發病率最高,進入舍飼期也有少數發病,多為地方性流行。
4.1 臨床癥狀
損害的部分僅限于眼部,使眼結膜發生明顯炎性變化,畏光,流淚,結膜潮紅、充血,眼角流出黏液性或膿性分泌物,少數形成角膜薄翳、白班,甚至造成失明。本病常發生于溫度較高、蚊蠅較多的夏、秋高溫季和空氣流通不暢,氨氣濃度較高的環境。
4.2 防治措施
①病羊要及時隔離,圈舍每天要進行清掃,清除糞便,圈舍要用0.2%過氧乙酸或0.3%百毒殺水溶液進行噴灑消毒;
②用2%~5%硼酸水或生理鹽水洗眼睛,擦干后可用紅霉素眼膏或2%可的松等眼膏點眼;
③用青霉素+地塞米松2 mL+0.1%腎上腺素 1 mL,混合點眼,2~3/d,連用3~5 d;
④出現角膜渾濁時,可用撥云散滴眼,或用青霉素50萬IU+病羊自身血10 mL,眼瞼皮下注射;⑤用中藥治療,方劑為:防風、荊芥各40 g,黃連、黃芩、龍膽草、青葙子、石決明、草決明各15 g,沒藥、蟬蛻各10 g,雞蛋清2個,共研細末,開水沖候溫灌服,1劑/d,連用3 d。
5、 羊傳染性膿皰
傳染性膿皰(又稱傳染性膿皰性皮炎、羊口瘡、傳染性唇皮炎等)是由傳染性膿皰病毒引起的以羊為主的一種急性、高度接觸性、嗜上皮性的人畜共患傳染病。
5.1 臨床癥狀
表現為口、唇等處的皮膚和黏膜形成丘疹、膿皰、潰瘍和結成疣狀厚痂,主要通過圈舍、用具以及皮膚擦傷傳播,一般呈群發性。
5.2 防治措施
①嚴格隔離病羊,不從疫區引進羊和購入飼料、畜產品。引進羊要觀察2~3周,嚴格檢疫證明無病方可混群飼養。對環境可用2%~3%火堿水溶液進行噴霧消毒。對于圈舍可用0.2%過氧乙酸或0.3%百毒殺消毒;
②加強飼養管理,飼喂柔軟多汁的草料,放置舔磚應減少羊啃土啃墻發生損傷;
③定期免疫,每年3月或9月用口瘡弱毒細胞凍干苗黏膜內注射0.2 mL;
④用丙二醇或甘油20~30 mL+VD2磷酸氫鈣片30~60片+干酵母片30~60片,加水混合灌服,2次/日,連用3~5 d。5%氟苯尼考注射液5~20 mg/(kg?bw),肌肉注射,1次/d,連用3 d;
⑤用中藥治療,方劑為:元明粉250 g,硼砂200 g,冰片、朱砂各20 g(冰硼散),共為細末,去掉結痂后,將冰硼散兌水調成糊狀,涂抹患部隔日換藥1次,連用3~4次。一般7~10 d,患部痂皮或結痂開始脫落而痊愈。
6 、羊腸毒血癥
羊腸毒血癥又稱軟腎病、類快疫,是由D型產氣莢膜梭菌在羊腸道內大量繁殖產生的毒素引起的一種急性毒血癥。以綿羊發病為多,通常以2~12月齡、膘情好的羊為主。
6.1 臨床癥狀
發病突然,病羊呈現腹痛、肚脹、常離群呆立、臥地或獨自奔跑。瀕死期發生腸鳴或腹瀉。排出黃褐色水樣糞便。全身顫抖,磨牙,頭頸向后彎曲,口鼻流沫,?;杳灾兴劳?,體溫一般不高。血、尿常規檢查有血糖、尿糖升高現象。
6.2 防治措施
①農區、牧區春夏之際少搶青、搶茬;秋季避免吃過量結籽牧草;
②發病時移圈至高燥地區。常發區定期注射羊厭氣菌病三聯苗或五聯苗,大小羊一律皮下或肌肉注射5 mL;
③一旦發病,可用20%長效土霉素注射液,0.1 mL/(kg?bw),肌肉注射,1次/d,連用3 d。青霉素5~10萬IU/(kg?bw)+生理鹽水200 mL+10%安鈉咖注射液5~10 mL+地塞米松注射液4~12 mg,靜脈注射。然后再靜脈注射10%葡萄糖注射液250~500 mL+12.5%VC注射液0.5~1.5 g,1次/d,連用3~5 d;
④可用中藥治療,方劑為:蒼術、大黃、甘草各20 g,貫眾、龍膽草各5 g,雄黃1.5 g,將前面藥物水煎取汁,加入雄黃1次灌服,灌藥后再服一些食用植物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