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仔豬哺乳到一定日齡停止哺乳,稱為斷奶。仔豬斷奶日齡,關系到整個豬群的飼養管理、工藝流程和母豬群的繁殖效率。我國養豬從傳統的60日齡斷奶減少到35日齡,一些規模豬場現在多采用28天,有的技術較高的豬場斷奶日齡為21天左右,有的甚至更低。美國是世界上養豬水平較高的國家之一,從1990年至2000年十年間,美國的仔豬斷奶平均日齡從28.8天降至19.3天,仔豬早期斷奶成為提高母豬產仔數和育成頭數的關鍵性措施。然而,從2000年后美國仔豬斷奶日齡又有所提高,現代研究表明,只有當斷奶日齡對母豬繁殖性能不會造成顯著影響,而且產房設施能夠得到充分利用的情況下,豬場才能實現最大產量。
早期斷奶的優點
1.提高了母豬的利用強度。早期斷奶可縮短母豬繁殖的時間間隔,增加母豬的年產窩數。
2.提高了飼料的利用率。在母豬哺乳情況下,仔豬對飼料的利用是通過母豬將飼料轉化為乳汁后再利用,這時飼料的利用率約為20%~30%,如采取仔豬早期斷奶則飼料利用率可達到50%~60%。
3.降低了飼料消耗。仔豬早期斷奶,對母豬來說可減輕失重,節省飼料用量。
4.提高了仔豬的日增重和均勻度。母豬的泌乳量一般從仔豬21日齡起已不能滿足仔豬的生長需要,這時根據斷奶仔豬營養的需要飼喂全價飼料,有利于促使生長潛力的發揮,減少弱豬、僵豬的比例,而獲得體重大而均勻的仔豬。
5.減少仔豬死亡率。壓死和下痢是仔豬死亡的重要原因。母仔早期分離,可以防止母豬壓死仔豬,減少仔豬傳染疾病和寄生蟲病的機會。
斷奶日齡
對母豬群生產性能的影響子宮復舊的需要在泌乳期,母豬不會發情,這是因為:仔豬的哺乳會抑制母豬的排卵與垂體激素分泌;哺乳行為會刺激催乳素的分泌。斷奶或哺乳行為減少之后,母豬血液中催乳素的水平降低,同時促黃體素(LH)和雌二醇的水平升高,從而刺激母豬發情。
為了使產后母豬能夠恢復理想的繁殖效果,母豬的子宮必須經過復舊。在泌乳期前兩三周內,母豬子宮的長度迅速縮短,重量迅速減少,并且這個變化過程斷奶之后仍會持續。在這個過程中子宮能夠得到修復,以便為下一次妊娠做準備。泌乳天數如果少于19天,就會對子宮復舊率、斷奶至發情時間間隔以及后面的胚胎存活率產生影響。
如果產后24小時之內斷奶,還會造成卵泡囊腫,因為此時促黃體素(LH)和促卵泡素(FSH)這兩種激素均未受到抑制。至少需要2至3天的泌乳過程才能抑制LH和FSH的水平?;悸雅菽夷[的母豬會出現返情推遲且難以預料,長期發情,間情期延長,以及發情不規律等。
對母豬斷奶至發情天數間隔的影響斷奶日齡越大,斷奶至發情天數越短。泌乳期如果短于10天,那么斷奶至發情間隔大大延長。泌乳期在3到4周之間的母豬斷奶至發情間隔最短。泌乳期20天以上的母豬斷奶后7天之內發情的比例高于泌乳期14天~15天的母豬。與經產母豬相比,初產母豬在泌乳期短于21天的情況下容易出現斷奶至發情間隔延長的現象。因此,泌乳期短的母豬其發情持續也會縮短。對于經產母豬,若能保證泌乳期日采食量在5.7公斤以上。那么即使在10日齡~19日齡之間斷奶,其斷奶至發情間隔也可以控制在令人接受的范圍之內。泌乳期當中一定要最大限度地提高母豬的采食量,以便維持母豬的體況。
對母豬受孕率、分娩率及下一胎窩產仔數的影響下一情期排卵率與泌乳期天數一般沒有關系。然而,受胎率卻通常會隨泌乳期縮短而降低。隨泌乳期縮短,胚胎存活率呈下降趨勢。低于21日齡斷奶的母豬胚胎存活率會下降,是因為子宮內膜恢復不完全。
分娩率同樣會隨斷奶日齡降低而下降。與23至25日齡斷奶的母豬相比,11至19日齡斷奶的母豬分娩率顯著降低。
低于18日齡斷奶的母豬下一胎窩產仔數通常會降低,影響母豬下一胎窩產仔數的因素有、子宮復舊的時間、排卵率、卵子受精率、胚胎存活率。
小結總之,為了實現最大的生產量,斷奶日齡不應對母豬繁殖性能產生顯著影響。對于多數豬群,斷奶日齡在3周~4周之間為最佳,如果斷奶日齡低于17天就會顯著影響繁殖性能。如果母豬還要用來繁殖下一胎,那么至少需要3天的泌乳期才能抑制促黃體素的分泌,避免卵泡囊腫或長期不發情的情況出現。如在泌乳期使母豬采食超過5.4kg/天,達到最大的采食量,這樣可以將早期斷奶的影響降到最低。然而,對于不同的豬群來說,斷奶日齡對繁殖性能的影響是不一樣的。即便是豬種、營養條件、設施以及操作規范都一樣的豬場,采用早期斷奶的效果也有很大差別。因此,豬場在決定改變斷奶日齡之前,應根據自己豬群中斷奶日齡對繁殖性能和生產量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