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歐美的工業化進程被養殖業利用就是不歸路,工廠化的流程就是大規模將植物蛋白轉化成動物蛋白,他的唯一作用就是能夠滿足人對肉的需求,信息化時代互聯網衍生的智能技術,將會更高速度制造產品,革命性浪潮還沒有開始體現它的威力,全球制造業已顯示過剩,第三產業以消費為主體只能用創新來挖掘其需求。歐美養豬業產能嚴重過剩已經顯示其極大弊端,曾幾何時我們崇尚規?;瘶藴驶?,卻不知市場化與計劃經濟的區別,10%的人掌控著養豬業,彼此的拼殺最終連一頭豬糞的利潤都不如,這若是在中國用自己的本錢玩,怕是早就死翹翹了。
在我國目前能夠體會到的是肉雞、蛋雞和肉鴨,大家到超市看看那個垃圾價都讓人寒心。養豬的那種無線膨脹式模式是不可能走通的,目前只是和肉企博弈,而未來更殘酷的是豬企之間的瘋狂互撕,美國昨天的路就是我們明天的路。所以我經常把供給側掛在嘴上,我們應該認真研究需求,理解人們將會對肉質有較高要求,就如同艸雞不是規模場能做的事,這正是我們小散所具備的長項。
未來只要能夠成功越過環保和食品安全關,走差異化之路,我們還是大有可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