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規?;B豬生產發展迅速,但由于預防管理滯后,豬的疫病種類也增多,疫情日趨復雜,繼發感染、混合感染日益嚴重,疫病控制和凈化難度加大,生豬死淘率居高不下,直接影響著養豬生產的經濟效益。實踐證明,養豬生產只靠傳統飼養方式和疫病防治方法,難以從根本上控制疫病和解決疫苗、獸藥濫用的系列問題,只有加強豬場生物安全管理,采取嚴格的隔離、消毒和防疫措施,給豬創造一個舒適的生活環境,減少或杜絕豬群的外源性繼發感染機會,才能從根本上減少依賴疫苗和藥物,保持豬的健康和養豬業的可持續發展。為此,筆者根據自身實踐經驗,參閱有關文獻,就規?;i場的消毒與隔離措施作一闡述,供參考。
1豬場的消毒程序
1.1入場消毒
1)入場人員消毒。入口處設置長3 m寬與大門相同的水泥結構消毒池,池內消毒液2~3 d徹底更換一次,可選用氫氧化鈉等。進場人員必須更換鞋,腳踩消毒池,經紫外線消毒室消毒10~15 min或噴霧消毒后才能進入。入場后,人員還應隨時進行洗手消毒。采用的消毒劑應對人的皮膚無刺激性、無異味,可選用過氧化氫溶液、新潔爾滅(季胺鹽類消毒劑)溶液。
2)車輛消毒。任何車輛不得進入生產區,外來運豬車輛車輪、車廂內外都需要進行全面的噴灑消毒??蛇x用過氧化氫、過氧乙酸、二氯異氰尿酸鈉等。
1.2生產區消毒
1)杜絕外來人員進入生產區參觀訪問。工作人員不準養寵物,不準進入屠宰場,不準帶入可能染病的畜產品或物品。本場獸醫不準到外診療疫病。
2)從外進入生產區的工作人員,必須經消毒更衣室消毒,經過淋浴、更衣(穿工作服)、換鞋后,方可進入豬場。
3)不同豬舍的飼養人員不準串舍和在飼養時間聚集,各車間用具不得外借和交叉使用:技術員需檢查豬群情況時,必須穿經消毒的工作服、戴帽、換鞋,檢查應該從健康豬群到病豬,從小豬到大豬,同時進入不同豬舍時應進行重新消毒。
4)豬場配種人員不準對外開展豬的配種工作,人工授精站的人員,不可進入養豬生產區,取送精液應在指定的窗口。
5)車間用具經過浸泡、噴霧或紫外線直接照射消毒后才可進場。
6)買豬人員、車輛一律不準進入生產區。
7)在病豬舍、隔離舍出入口應放置浸有消毒液的麻袋片或草墊,消毒液可用3%燒堿溶液。
1.3豬舍消毒
1)常規消毒。堅持每天打掃豬舍衛生,保持料槽、網床、用具干凈,地面清潔,選用高效、低毒、廣譜的消毒藥品進行消毒。
2)定期消毒。定期對豬場周圍環境及豬舍進行消毒,定期在豬舍內進行帶豬消毒,每周進行2~3次。疫病期間產房和保育舍每天消毒l次,其他豬舍每2 d進行l次消毒。
3)要實行單元化飼養、全進全出制。每批豬只轉出后和下批轉欄前,對豬舍地面、欄舍、走道、食槽、用具以及下水道等進行徹底清洗消毒。
4)母豬上分娩床、仔豬轉群時,應對豬只體表進行消毒。母豬生產時一定要保證母豬乳房、陰戶周圍干凈衛生,并嚴格消毒,于干燥后送到指定地點。
5)注射器、針頭、手術刀、剪子、鑷子、耳號鉗、止血鉗等物品的消毒,在洗凈后,經消毒鍋內煮沸消毒30 min后方可用。
6)仔豬打耳號、剪牙、斷尾等外傷,以及其他豬群的外傷,都應該及時消毒,防止感染。用5%的碘酒棉球涂擦數遍,直到痊愈。
7)公母豬配種前,應做好公豬下腹部、尿囊和母豬外陰部的清潔消毒。采用人工授精時,要有無菌操作觀念,避免人員、器具、環境等因素影響精液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