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政策暖風不斷
10月節后歸來,玉米市場的政策搖籃又逐漸開始擺動,其中中儲糧內蒙古發布的《關于啟動2016年秋糧玉米收購工作的通知》受到市場關注最多。通知中提到,為更好地服務售糧農民,保障2016年秋糧玉米收購工作順利進行,各直屬庫即日起公布收購公告,啟動秋糧玉米收購,通知如下:1.各直屬庫及分庫自通知下發日起啟動。2.收購糧食必須為2016年新產潮糧玉米。3.質價政策,收購玉米為國標中等以上,呼倫貝爾地區收購價0.65元/斤,興安盟地區0.68元/斤,通遼、赤峰地區0.7元/斤,錫林郭勒及以西地區0.71元/斤。收購指導價相對于14%水玉米約1670元每噸。而這份由中儲糧內蒙古發布的文件僅僅是國家糧食局發布的《關于開展東北地區玉米收購工作督導調研的通知》引導社會主體收購的第一份文件,后期吉林、遼寧、黑龍江均有較大可能出臺相應的政策。與此同時,吉林省已經召開政府專題會議,要求加大收儲力度,釋放積極市場信號,強化底線思維,解決好糧食收儲市場主體、倉容、資金等問題;要求有關央企要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加大收儲力度;加快倉容建設,平衡倉儲結構,抓緊騰倉倒庫,確保今年秋收玉米的消化。
深加工補貼政策落地
面對當前超過2.5億的玉米庫存,大力激發深加工行業的需求潛力被視為消耗庫存的重要途徑。最近內蒙、吉林兩省深加工補貼政策已經落地。吉林省將對省內具備10萬噸以上玉米年加工能力、就地采購加工且有自建倉儲設施,玉米深加工企業收購入庫且6月底前實際加工消耗的2016年省內新產玉米,每噸給予200元補貼。時間段為2016年11月1日至2017年4月30日。
國儲玉米暫停拍
為了給新上市的玉米的消化減少阻力,國儲玉米暫時停止拍賣,截止目前,今年國儲拍賣總共成交2800余萬噸,當前國儲總共剩余24832萬噸,天量庫存的懸劍仍在頭頂。未來預計將堅定以去庫存為首要目標,國家發文明確提到明年5月之前不會再次拍賣。不管是國家對收儲工作的重視還是深加工補貼的落地或是國儲拍賣的暫停,這背后的政府態度已經表示明確,在今年本來被認為極度看空的市場中,一場“1400底線”保衛戰悄然打響。而東北主產區正是這場價格保衛戰的主戰場,東北三省玉米年產量在1億噸左右,而僅4000-5000萬就基本滿足該地區的用量,往年剩余的玉米能順利的進入國家臨時儲備,今年這部分糧食的去向是關系到農民切身利益和未來國家糧食安全的關鍵。所以提高、強化市場收儲主體的信心,釋放積極信號將在今年年末持續下去。
同時需要指出的是,當前國家政策的彈性和空間都很大,未來一旦價格大幅下行,用糧企業的采購意愿嚴重下降,威脅到了國家堅定去玉米庫存的戰略,那么政策加碼的概率很大。用補貼收儲企業或者加大新季玉米的輪入數量和提高目標價都可以有效的提振市場。先前跌破1300,下看1200的預言已經不攻自破。
替代品進口必須嚴防,玉米價格上方有頂
據中國海關總署發布的月度統計顯示,近三個月玉米替代品進口明顯萎縮。從進口玉米上看,2016年9月份中國進口玉米19023噸,較去年同期減少88.79%。8月中國進口玉米量為26550噸,7月中國進口玉米量為28985噸,6月為66942噸。截止目前,玉米進口296萬噸,我們預計2016年年度進口量將較去年減少160余萬噸。
2016年9月份中國進口玉米、高粱、大麥和DDGS數量分別為1.9萬噸、69.79萬噸、83.11萬噸和27.22萬噸,年初至今進口玉米替代品1523萬噸。15/16年度以上四類玉米進口替代品累計進口量約為3000萬噸。而這也是我國玉米價格市場化改革的階段性成果。國產玉米價格的下行,進口順差以及雜糧的替代優勢都明顯減弱,有利于當前市場對國產玉米的進一步消化。這也反過來可以理清一個思路,要想盡量阻擋進口替代品對國內玉米去庫存進度的影響,那么就需要將玉米價格維持在相對較低的水平,頂部受限。
收割被推遲,但仍有收割低點
到目前為止,新糧的收割工作受前期多雨的天氣影響相比于去年同期延遲接近20天,東北三省預計至少要推遲至11月初才能完成收割,華北地區預計11月中旬才能收割結束,前期推遲的收割讓前期華北市場出現階段性的供應偏緊,疊加長期的低庫存水平,導致價格上行。但當前出現的短期偏緊和長期寬松的矛盾,只能當做一個階段性的矛盾處理。隨著東北、華北玉米集中上市和物流好轉,遲早能解開這個供需錯配。雖然最近山東地區出現100-150元每噸的漲幅,但未來收割上市和華北市場的玉米庫存緊張緩解,回吐漲幅還是個比較大概率的事件。另外目前我國糧食局、財政部聯合下發了第一批和第二批東北玉米生產者補貼,兩個補貼相加,每畝玉米補貼在195元左右。筆者分析,政策目的有二,其一是呵護農民種糧食的積極性,避免來年消極種糧的心里,這是未來國家糧食安全的長遠考慮。其二是促進農戶開倉賣糧,避免其把大量的玉米屯到明年3-4月份才集中上市,因為那個時間將緊鄰國儲拍賣,不利于新糧的消化。所以未來農戶的惜售預計會有減弱,那么收割地點仍會來臨,只是市場在底線思維的作用下,價格底部預計是會抬高的。
玉米低點預計在明年4月出現
2016年年末是國家極力消化新季玉米的重要時點,預計政策釋放的積極信號將給與玉米價格提供有效支撐,即使收割后出現為還貸款和倉儲容量不足而集中售糧,價格下跌的幅度也是比較受限的。筆者預計新季玉米最大的危機時刻是在明年的3月之后,面臨即將拍賣的大量國儲庫存的出庫預期,此時的企業采購的態度必然是偏謹慎的,過剩的4000萬噸左右的玉米將給予盤面極大的壓力,C1709價格或現超跌位置。
買入套保建議
綜合上述的幾點理由,未來玉米價格運行雖主要受政策影響,但區間弱勢震蕩趨勢是比較明顯的。既然沒有基本面作為強勢上行的支撐,個人建議平時的采購策略以隨用隨買為主,保持兩周左右的庫存準備為宜,但在兩個相對較好機會的時點,可適當進行買入套保:1.傳統收割低點。2.2017年3-4月份。
在這個下方空間有限,而價格又正好較大回落的時點,考慮作價未來3個月用量的1/3到1/2,個人認為是相對合適的。這個作價時點是在收割結束之后,大量售糧的階段。通過我們的統計分析發現收割低點的形成時間集中在12月月初,但由于今年收割進度整體延遲,我們預計今年的低點時段是在12月中旬到下旬,701合約盤面價格預計在1420-1450元每噸,這個位置建議對未來三個月,即12月月末,1月,2月用量的30%左右進行買入套保。
如果出現下破1400元每噸,從1400開始每下跌15點,依次增加未來3個月用量的套保比率。政策底的思路上文已經講明白了,2016年震蕩的區間下沿看到1370,也是最后一個套保的買入點位,一旦達到套保比例將達到70%,值得說明的是,這個建倉不一定都可以完全的建好。另外,一旦買入了這幾個月的現貨頭寸,應及時按照前期的套保比率平掉盤面上的多頭頭寸。
這個時點暫時跨度比較大,政策的不確定性仍舊很大,簡單的思路如下(未來會及時更新),市場最為擔心的是2016/17年底過剩玉米和國儲庫存的天量聯合對市場形成天量供應,預計國儲重新拍賣是在5月之后開始,而盤面一般提前反映預期,所以預計時間點在4月前后。一旦C1709價格非理性的過度超跌到1350以下,可適當性對17年秋冬兩季的玉米用量擇機做買入套保。(特約撰稿人亞雄,文章來自農產品期貨網獨家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