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又臨近年底,許多飼料企業、獸藥企業、設備供應商等,開始紛紛謀劃年底前面對養殖企業的貨款清收與來年營銷戰略布局。狄更斯說: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在中國農牧行業,這是一道特殊的風景和經營現象,延續幾千年質樸的中國農牧互信機制發揮著極大的作用,抖抖袖口,比劃手指,生意成交。然而,現代商業社會部分不良業者玷污了這種誠信,你欠我的,我欠他的,他欠你的,如此循環又相互關聯,有些老板開奔馳寶馬、坐豪華辦公室,但養殖場生產成績一落千丈,以濫用誠信為借口滋生諸多詬病,甚至許多企業就此倒下。
運作資金缺口大,布局自不量力:一些養殖企業盲目擴大規模,盲目推進多產業鏈、多業態模塊經營,沖著國家支農惠農補貼而完全忘我,資金缺口普遍加大,處于窘境的老板為了讓企業多活些時日不得不四處舉債、占用供應商貨款,冒著風險讓“借貸雪球”繼續滾,最終導致資金缺口愈來愈大,老板除了跑路也無力回天。
養殖本處虧損或微利,放高利貸變成投資:一些老板罔顧豬苗賒銷、飼料賒銷、獸藥賒銷、設備賒銷、工程賒銷的事實,抓拿一批“剩余”資金在手中,于是就“找銀行借貸,在外放貸”的怪胎投資法。結果等到企業急需流動資金的時候催不到還款,老板只能拽著手里的欠條跑路。
跨行業發展,相互掣肘拖累:很多養殖企業主業經營輕車熟路。但一些老板盲目自信跨行業發展,如開酒店、茶樓、農莊、電廠或房產。隔行如隔山,沒有等到新項目盈利,債主們己經把企業逼得關門了。
老板被忽悠而自掘墳墓:舍棄循環農業不用增加環保設施因無法正常運轉而停擺;增加自動投料采食系統不熟悉工程維護成為擺設;全風機水簾密閉系統而電力應急準備不足;發酵床養殖遭遇發酵菌種制約。諸如此類盡說好的忽悠老板而忽視正常營運所需要的必備人力資源和資金支撐條件,興奮死的不在少數。
市場體制缺陷:養殖風險之一就是市場風險,不可控也不可預估。一些養殖企業缺少專業知識和指導,缺少企業運營實戰計劃,企業老板只著眼于效益高的項目,盲目投資和轉型,企業面臨資金困難和經營盲目致老板 “跑路”。
人浮于事,管理失控:不是根據養殖規模設置部門和配置人員,而是以資金監控為要素配置三親六戚或以低勞動力成本配置老弱病殘員工,優秀員工被排擠,關鍵決策不落地,常常造成管理失控而致死企業。
盈利模式陳舊:每家養殖企業盈利模式不一樣且隨生存環境而改變。當一個企業固步自封,認為自己上了軌道的經營模式是最正確的,而忽略了環境的變化,那結果只能很悲慘。窮則變,變則通,通則達,窮而不變的企業只有等死。
銀行“落井下石”:銀行只會錦上添花,不會雪中送炭。站在銀行的角度,如果意識不到企業潛在風險,那是業務能力不行;如果意識到了再放,那就是職業道德有問題。當企業己經出現全面危機,銀行只能“落井下石”而任由它們被市場淘汰。
老板思路決定企業出路:養殖企業老板文化往往就是企業文化。老板是否懂得尊重體恤員工,決定了是否可以留住員工的心;老板是否懂得企業管理,決定了企業是否可以在正常軌道上運營下去;沒有人能改變民營企業,除非老板自己改變。如果民營企業老板不改變自己的思路,最后只能被企業改變老板的命運,要么跳樓,要么跑路。
養殖中如果把行情、形勢看得過重,把養殖希望過多寄托于形勢,風險不可謂不大。畜牧業持續高速發展期沒有所謂的市場高潮低潮,市場經濟后必須面對風云變幻的市場去捕捉商機?,F代市場競爭逐漸演化為養殖戶與養殖場、省內與省外之間、國內與國際、昨天與今天跨越時間、空間、地域的競爭。如果一個行業誰都可以發財,則意味著這個行業的低級和不成熟,成熟的行業就讓有些人有所為而有些人不所為。
許多養殖場把生活中的節儉意識用到生產經營中,買個便宜藥、便宜品種、廉價飼料等等,很少考慮療效、質量、利用率,或最終結果是藥也沒少投,料也沒少喂,成本卻總是降不下來,在市場競爭中也就沒有優勢。
市場競爭實際就是成本競爭。行業發展到今天,潮起潮落已成為市場規律。低潮時期能否賠得起、能不能堅持???只有賠得起才能賺得起。當前畜牧業正處于一個轉型時期,由于行業不規范,也就注定了是一個比較敏感、養殖風險比較大的時期,所以在養殖過程中一定不要貪大求洋,要根據自身實力量力而行。好事不用想,好事再多也是好事,要想想能夠活著才是最重要的。投機心態永遠沒有市場,要有合作意識,無論是與供應商、服務商,還是銀行、政府部門,或者是豬苗采購商、生豬屠宰場的合作,必須以商業誠信和互惠共贏為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