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母豬子宮內膜炎是當今規模豬場最為常見的繁殖性疾病之一。據研究調查表明,非正常淘汰母豬中70%以上是由子宮內膜炎引起,而在當前低迷的豬價行情下,如何提高豬場生產成績和降低成本顯得尤為重要。俗話說得好,“母豬好,好一窩”,在我們豬場更應當利用好有限資金和資源治療更有價值的母豬來提高豬場生產成績。
你知道哪些母豬更值得我們關注,以預防其發生子宮內膜炎嗎?
一、產程超過4.5小時的母豬
原因:產程過長引起母豬體力消耗過大、劇烈的疼痛引起機體的各種代謝紊亂,免疫功能下降;子宮和產道的出血、水腫和血腫等,產后惡露不凈,產后便秘、產后子宮不能復原、產后感染和子宮內膜炎等。
二、產仔數在13頭以上的母豬
原因:產仔數在13頭以上往往產仔時間都比較長,體力消耗大,極易感染發生子宮內膜炎,并且產仔數多的母豬往往是生產性能優良的母豬,因此更加需要保護好這樣的母豬。
三、頭胎母豬與原種母豬
原因:頭胎母豬和原種母豬對于豬場來說都是非常關鍵和非常重要的,頭胎母豬窩產仔數少,食欲比較旺盛,最容易出現胎兒過大,加上頭胎母豬產道狹窄,產道損傷,非常容易出現產后感染。更重要的是頭胎母豬和原種母豬購買和培育的費用高,如果因子宮內膜炎被淘汰,損失非常大,因此要對這兩類母豬保持高度的關注。
四、人工助產后的母豬
原因:被掏過的母豬產道極易水腫,有時第2次或第3次掏豬時,手根本伸不進去,相信掏過豬的朋友一定深有體會,而且即使手洗干凈后也極易將細菌帶入子宮內引起感染,因此被掏過的母豬一定要進行防治。
五、產后外陰惡性水腫、產黑胎的母豬
原因:此類母豬很可能已感染子宮內膜炎,如不及時治療,影響發情配種,甚至直接被淘汰,浪費成本更多,因此應及時治療。
以上五類母豬更容易因死胎、胎衣碎片、惡露滯留子宮而發生子宮內膜炎,因此要特別注意做好母豬子宮內膜炎的防治,可從以下三個個方面入手。
一、做好清洗消毒
母豬產完排出胎衣后用0.1%的高錳酸鉀水對其后軀及尾根進行嚴格的清洗消毒并涂抹“干燥劑”,保持陰戶干燥,抑制病原菌的生長繁殖,降低細菌感染。
二、做好產后清宮
有進行人工助產的母豬,用在母豬產后進行消炎,1、按人工輸精的方式向子宮內灌注生理鹽水,沖洗子宮,以便于胎衣碎片或殘留物排出。2、靜脈輸液氯化鈉溶液+青霉素+魚腥草;100ml甲硝銼1瓶。
三、做好母豬保健飼喂
母豬在產前產后應供給其充足營養,日糧中添加高檔多維,滿足胎兒生長,供給母豬繁殖生產、體能恢復所需的關鍵性營養物質,提高母豬機體抵抗力,減少炎癥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