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臍疝是由于腹腔內容物脫落,在皮下形成疝的一類疾病。該病多發于仔豬,與遺傳因素有關,治療臍疝常采用手術療法或保守療法。一般臍疝初期形成時,疝孔較小,隨著仔豬采食量增加,腹內壓增大,導致疝孔變大。如不及時治療會繼發腸粘連甚至腸壞死,嚴重影響仔豬的正常生長和發育,給養殖戶造成經濟損失。
一、手術療法
此方法適用范圍廣,可靠性強、治愈率較高。無論任何階段的患病仔豬,其疝內容物是否與疝孔發生粘連,均可采用此法治療。對于不可復性臍疝,目前主要采取手術療法。對于保守療法不能使仔豬疝孔閉合的,也需采取手術法治療。但是手術療法操作繁瑣,專業技術要求高,衛生消毒要求嚴格,而且術后處理不當容易引起傷口感染。
手術療法的基本操作流程:先將仔豬仰臥保定,充分暴露術部,用肥皂水清洗術部,剃毛。用5%的碘酒由內向外涂抹消毒,然后用75%的酒精由外向內進行脫碘消毒,最后用普魯卡因分三點對術部進行封閉麻醉。一般仔豬體重在20公斤以下的注射5毫升普魯卡因,體重在20-50公斤的注射10毫升。同時,為了防止手術過程中出血過多,注射安絡血,10分鐘后進行手術。按照無菌操作要求,小心地切開皮膚,用手術刀鈍性撕破腹膜,注意一定不要損傷腸壁。若腸管與疝囊發生粘連,更要小心剝離。將脫出的腸管用雙氧水清洗,將其還納至腹腔。臍孔肌肉開口處用較粗絲線做結節縫合,然后在手術部位撒上磺胺粉或青霉素粉,最后皮膚層做結節縫合。
二、保守療法
此法主要適用于日齡較小的,發生可復性臍疝,且處于發病早期的仔豬。該方法操作簡單,技術要求低,風險小,成本低,所用材料廣泛易得。非專業人員也可操作,便于推廣使用。尤其適用于農村小型養殖戶。
保守療法的基本操作流程:首先將仔豬頭低尾高仰臥保定,用手對臍疝環施以壓力,使腸管還納至腹腔,再用生理鹽水瓶上的硬質塑料蓋覆壓在臍疝環部,用力壓住固定,確保腸管在腹腔內。用長35-45厘米、寬4厘米的白色(其他顏色仔豬容易撕咬)醫用膠帶經腹部臍疝處繞至背側,纏繞一周,固定瓶蓋,使疝環部發生纖維化并使疝孔封堵愈合。膠帶固定期間,注意觀察瓶蓋是否發生移位,1周左右即可拆下,觀察是否恢復正常。保守治療臍疝時,使用的固定物表面直徑以2.5厘米為宜,過小易再次脫出腹腔,過大易發生移位。固定臍部的膠帶,纏繞時應稍微緊些。保守療法越早治療越易治愈。
對于后天因初生仔豬過量采食、便秘、劇烈奔跑、跳躍、相互打斗以及其他因素引起的臍疝,我們應該在飼養管理過程中盡可能的消除這些使仔豬腹內壓過大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