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一,保溫通風
1.保濕
蛋雞產蛋最適宜的溫度為15—22℃。當溫度降到13℃以下時。產蛋量明顯下降。飼料報酬率降低,低于-9℃時。則停止產蛋并出現凍冠。因此在寒冷的冬季應盡量使雞舍保持產蛋所需的適宜溫度。做法有:
(1)在門窗上加蓋塑料布,堵塞墻壁漏縫,防止賊風侵襲。
(2)可用土暖氣、火爐、火墻、暖棚等提高舍溫。
(3)適當增加飼養密度。
(4)雞舍的取位最好以東西走向為好,便于冬季采光增溫。
2.通風
蛋雞的冬季管理.應重視對雞舍的通風換氣。在實踐中。養殖戶為了保溫,最容易忽視雞舍通風換氣工作.造成雞舍內氨氣、二氧化碳、硫化氫等有害氣體大量積蓄,使雞群死雞增多.發病率提高,產蛋率下降。因此。冬季在加強雞舍保溫的同時,必須注意雞舍通風換氣,否則,就容易誘發呼吸道病、新城疫、禽流感以及其他病毒病。做法有:
(1)通常情況下常開天窗換氣,天氣較冷時,每隔一段時間(3--4小時)打開門窗一會兒(10~15分鐘)使雞舍的有害氣體得以更換。
(2)在上午lO點至下午4點氣溫較高時,可打開門窗和通氣孔,使空氣對流,換氣時問以室內無刺激性氣味為依據.但要注意,絕對不可使冷風直接吹到雞體上,否則會引起雞呼吸道病等。
二、清糞便降氨
雞舍的有害氣體主要是氨氣、硫化氫、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最有害的是氨氣,由糞便產生,必須經常清理。氨氣的含量高了,會強烈地刺激雞的呼吸道黏膜和眼結膜.損傷雞的第一道防護屏障。使褥各種病毒、細菌很容易侵入。沒有排風設施,又不注意通風換氣的雞舍最危險,所以必須經常清理糞便.要在雞舍中經常自測氨氣濃度,當養殖戶進入雞舍后,氨氣味不刺眼、不刺鼻,其濃度基本在10—15ppm.使之保持在20ppm之內。雞群一般是比較安全的。
三、調整日糧
冬季氣溫低,蛋雞為抵御寒冷,雞體散熱量加大。需要從飼料中獲得更多的能量,才能維持正常的基礎代謝,因此.進入冬季要及時調整產蛋雞日糧.增加能量飼料。如玉米、高粱等,使日糧中的能量達到2900—3000大卡,公斤.適當降低蛋白質飼料的比例。一般蛋白質含最高于16%。同時要滿足雞對各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需要.加強日糧中維生紊含量。
四.調整雞群
在整個蛋雞生產周期內.母雞產蛋率隨周齡的增長逐漸遞減。為了便于飼養管理,保持群體較高的生產水平,臨近冬季時,對即將開產的青年雞,要將同群中病、弱、瘦、小、殘、瞎、生長發育不良及有惡癖的雞及時淘汰。在產蛋期中要經常性地淘汰寡產雞,及時淘汰換羽早且緩慢的雞.褪色次序混亂、不徹底的雞。喙長、窄、直、呈鴨嘴狀的雞,胸窄、淺、胸骨短或彎峨的雞,抱窩雞、病態雞等低產的雞.只保留那些健康、高產的雞。確保雞群整齊,穩步高產。
五、雞群補光
冬季日照時間短。而光照對母雞產蛋影響很大.提供人工光照以補充自然光照的不足.是保持雞群高產蛋率的一種簡便易行的好辦法。冬季光線對雞體的作用減少,使雞腦垂體前葉的促性腺激素分泌量降低,從而導致雞群產蛋率的下降。雞群開產后.每天適宜的光照時間是14一16小時。燈泡高度以離地面2米,每O.37平方米有l瓦光照為宜。光照時間不可隨意改變.特別是產蛋后期.更不宜降低光照強度或縮短光照時間。否則會大幅度降低產蛋率。冬季日照不足12小時.所以必須適當延長人工補光時間。采用嚴格防疫
1.搞好環境消毒。
(1)每周進行1次帶雞消毒,要用高效消毒藥。并且要交替使用不同種類的消毒藥.避免病原微生物產生耐藥性。
(2)在水源衛生的前提下,每周飲水消毒1次。要用適于飲水消毒的消毒藥。以氯制劑效果較好。
(3)對于飼喂的器具要定期清洗和消毒,并保持其經常干燥。
(4)雞舍周圍10米以內的區域應定期消毒。
2.做好免疫接種和驅蟲工作
在接種疫苗前后l~2天給雞飲一些抗應激藥物,并適當提高舍灄l一2℃。產蛋雞在120日齡時進行新減支油劑疫苗、禽霍亂菌苗、雞痘苗等的接種,以及使用克球粉.或滅球王等藥物。注意觀察雞群健康狀況。定期進行新減疫抗體監測,發現異常.查明原因。及時采取相應措施。蛋雞進入產蛋高峰期一般在22周齡以后。所以各種免疫接種一定要在20周齡以前傲完。一旦進人產蛋高峰期、盡量不做免疫,避免應激。
七、光照管理
用每天2次開燈照明的方法較好,即在每天早晨6點開燈至天亮,晚上天黑開燈至9點,每天開關時間不變。補充光照時電源供應要穩定、食糟與飲水器應放在燈泡下面。對于健康狀況不良,發育較差,體重輕.以及不足6個月齡的雞群,一般不進行人工補充光照?;蛲七t一段時間再給予補充,否則達不到高產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