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雞大腸桿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腸桿菌引起的一種傳染病。臨床上主要表現為敗血癥、心包炎、肝周炎、氣囊炎、輸卵管炎、腹膜炎、大腸桿菌肉芽腫和全眼球炎等癥狀。20lO年8月20日開始,武威市涼州區高壩鎮某養雞場陸續出現了以排自綠色稀糞,產蛋率下降。軟殼蛋、沙皮蛋增多等癥狀的病雞。經l臨床癥狀、剖檢變化、實驗室檢驗,確診為產蛋雞大腸桿菌病,經采取綜合性防治措施: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F報告如下。
1.發病情況
該養雞場共飼養商品代蛋雞2500只,20lO年8月20 H開始,發現有部分雞咳嗽、呼嚕、排白綠色稀糞。同時產蛋率下降,軟殼蛋、沙皮蛋增多.5只蛋雞死亡。第二天又有18只蛋雞死亡.隨后陸續出現相同病例。在發病期間,通過采取綜合性防治措施.死亡蛋雞85只,治愈蛋雞125只.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2.臨床癥狀
病雞精神沉郁。羽毛蓬松,畏寒打顫、食欲減少。飲欲稍增。有的伸頸張嘴,鼻分泌物增多。雞冠呈暗紫紅色。拉白、綠色蛋清樣粘稠稀糞.肛門周圍及腹下羽毛被糞便污染.少數雞腹下伴有暗紫色.有的禽大量腹水。蛋殼粗糙。有的蛋很小。產蛋率由75.8%.下降到56.3%。
3.剖檢變化
剖檢5只病死雞.肝明顯腫大且色淡質脆,表面有黃白色滲出性假膜。肝囊腫大,膽汁充盈。有的在心肝周圍包含大量干酪樣纖維索性物質。脾腫脹、色暗、腸管牯膜及泄殖腔粘膜有彌漫性針尖狀出血,大腸壁變厚、粘液增多。輸卵管黏膜充血。管腔擴張增租.充滿條狀干酪樣物,嚴重堵塞管腔,有些在輸卵管內有l一2個軟殼蛋。
4.實驗室診斷
4.1鏡檢:無菌采取病死死雞的心、肝、脾等組織。用病料組織直接涂片,革蘭氏染色后。用油鏡觀察,在心、肝、脾組織的病料中均發現有大量紅色、兩端頓圓、單個存在的小桿菌。
4.2細菌培養:將病料接種于馬丁培養基中發現培養基渾濁.再分離純化兩次。將分離純化后的培養物接種于普通瓊脂培養基上,在37℃溫箱中培養24h,觀察菌落特征發現2--4ram圓形、凸起、乳白色濕潤、表面光滑、邊緣整齊的菌落。挑取典型菌落接種于麥康凱瓊脂上在37℃溫箱中培養24h.發現麥康凱瓊脂上生長出圓形光滑、隆起、大小均勻的紅色菌落。
4.3動物實驗:取18~229小白鼠5只,分為兩組。液體培養物按0.5ndd只腹腔接種于其中3只.另外兩只腹腔注射生理鹽水0.5mL只作對照。發現接種細菌培養物的3只小白鼠在18—36h內全部死亡.對照組小白鼠正常。無菌采取死亡的小白鼠的心、肝、脾組織,做細菌的分離培養,結果分離到感染菌。
4.4藥敏實驗:用接種環取純培養后的大腸桿菌置于5mL滅菌生理鹽水中。充分混合后用滅菌棉取少量菌液,均勻涂布于普通營養瓊脂平板培養記的整個表面;把藥敏紙片用滅菌鑷子分別貼于培養基表面.在37℃溫箱中培養18—24h后觀察結果。藥敏紙片有:阿莫西林、林可霉素、鏈霉素、大觀霉素、氟苯尼考、禽速康(主要成份:乳酸環丙沙星)。藥物敏感性的判斷標準:抑菌圈直徑大于15ram的為高敏藥物;直徑在10—15mm的為中敏:小于lOmm的為低敏藥。通過藥敏試驗。分離到的大腸桿菌對阿莫西林、林可霉素不敏感;對鏈霉素、大觀霉素中度敏感;對氟苯尼考、禽速康(主要成份:乳酸環丙沙星)高度敏感。
5.診斷
根據臨床癥狀、病理解剖及實驗室檢驗結果??梢源_診為雞大腸桿菌病。
6.治療
6.1禽速康飲水(禽速康IOOg:水200kg),連用5d。
6.2氟苯尼考拌料(氟苯尼考lOg:飼料IOOkg)。連用5d。
7.預防
7.1對蛋雞舍要定期消毒,及時清理糞便。用3%一5%強力消毒靈溶液每天一次噴霧消毒蛋雞舍:對排瀉糞便及時用生石灰將糞便消毒后馬上鏟走。做生物發酵處理。
7.2改善蛋雞舍通風設施。平時應保持圈舍干燥、清潔、溫暖。避免陰冷潮濕。7-3減少應激反應。防止呼吸道損傷.減少病原的入侵機會。
7.4加強飼養管理。盡可能選用顆粒飼料。由于加熱制成顆粒飼料的時候可以殺死部分細菌,使大腸桿菌的含量減少。飲水要保持清潔。
7.5飼料倉庫和蛋雞舍應杜絕鼠源.因為老鼠的糞便是致病性大腸桿菌的重要來源。通過采取以上綜合防治措施,病雞數量減少,死亡停止,食欲增加。精神好轉。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產蛋辜逐漸回升。7天后基本恢復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