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澳大利亞Rivalea公司負責研究和創新的主管Cherie Collins博士尖銳地指出:早期淘汰母豬會影響種豬群的總體生產性能,主要表現在會降低與低胎次母豬有關的生產性能——產仔率、潛在的窩產仔數和妊娠性能等。
——她說:“低胎次母豬的高淘汰率將對豬群的窩產仔數產生不良的影響。在它們尚未發揮出最高生產水平之前,你不得不遺憾地淘汰它們。
——低胎次母豬遭淘汰的主要原因是繁殖障礙、跛行或運動障礙。但是尚不清楚在因繁殖障礙而遭淘汰的母豬中有多少頭母豬在泌乳期發生了一定程度的跛行,由此降低了它們的采食量。
——有文獻報道,母豬首個泌乳期間的采食量在決定其使用年限上起著極為關鍵的作用。因繁殖障礙而遭淘汰的母豬很可能是因跛行使其在哺乳期間沒能采食到足夠數量的飼料而無法滿足其營養需求。
——鑒于高達55%~60%的母豬更新率,養豬生產者必須動用更多的后備母豬以實現配種和斷奶目標。僅就成本而言,養豬生產者正飼養著更多的母豬而妊娠母豬數卻很少。
生產成本
——在商品化養豬場中,影響豬場盈利的因素很多。我們在通過豬群飼料轉化率(HerdFeedConversion,HFC;單位胴體增重所消耗的飼料量)研究豬場盈利時發現,不只是與母豬有關的因素,而且與其子代相關的因素也應計入利潤的計算公式中。
——豬群的飼料成本受許多因素影響,如斷奶仔豬數、每頭母豬提供的斷奶仔豬數、出欄日齡、飼料轉化效率和飼料浪費,同時生產的胴體重需要考慮到子代生長速率、子代出欄重、死亡率和母豬的淘汰體重。
——商品豬場母豬的更新率對HFC有著直接影響和間接影響。母豬更新率對利潤的直接影響與飼料消耗也即飼料成本有關。該母豬群約占用了自繁自養商品豬場近20%的飼料成本。因繁殖障礙或跛行等引起的母豬高淘汰不僅會增加母豬的非生產天數,同時也會增加后備母豬群的飼料消耗。
間接成本
——除這些直接影響外,還有與豬場中大量后備母豬子代相關的間接成本。比較初生母豬子代和經產母豬子代后發現,兩者在生產性能上有很大的差異。初生母豬子代不僅在初生重和斷奶體重上比經產母豬子代輕,并且在整個生產周期中的增重速度也較低。初生母豬的子代在死亡率和患病率上也較高.
——由澳大利亞豬肉研究中心和其他機構合作進行的最新研究顯示:初生母豬子代的初生重較經產母豬子代的初生重大約輕200g/頭。
——除初生重輕外,研咳嗽被狗⑾殖跎母豬的子代斷奶前生長速率也比經產母豬的子代生長速度慢12%~17%0即初生母豬的子代在斷奶體重上較經產母豬的子代平均輕1kg/頭,到出欄時(24周齡)平均輕6kg/頭。
——有關評估用高產母豬寄送后備母豬子代以改善該子代斷奶前生長速度的多項研究表明,后備母豬的子代生長速度遠不及經產母豬的子代。
——據Cherie的研究,出生時體重較輕一一不足1.2kg的仔豬較初生重較重的仔豬,如果胴體重量相同時則會更肥。出生時體重不足1.2kg的仔豬斷奶前的死亡率為40%。
——后備母豬的子代還具有較高的疾病敏感性和用藥成本。
——研究表明,雖然初產母豬也能產生充足數量的初乳,但其在將抗體轉移給仔豬的轉移率上也不如經產母豬。
——總之,所有這此看似與后備母豬子代有關的較小因素,因它們會影響仔豬的死亡率和出欄重而會顯著影響HFC。
減少豬群中初產母豬的子代仔豬數
——培育出體魄強壯的母豬同時幫助其渡過第一個哺乳期,對降低豬群目前高達55%~60%的更新率是至關重要的。養豬生產者必須重視豬的肢蹄健康,優化微量元素營養以獲得強勁的骨骼和爪,同時關注專為培育高產后備母豬而設計的包括豬舍條件和地面質量在內的環境狀況。
——生產模型試驗表明,母豬更新率降低至40%左右,豬場的HFC能改善多達0.30%。
在美國的應用前景
——金寶公司豬繁殖生理學家Mark Wilson博士對降低母豬群更新率在提高豬場利潤的重要性方面與Cherie觀點一致。
——他說:“我們知道,一頭母豬必須產仔達到第4胎后才能實現其經濟收益。通過設法減少豬群中跛行母豬的數量,我們能夠延長母豬的使用壽命,反過來能減少繁育群對后備母豬的需求數。”
——當跛行母豬的數量減少同時豬群的更新率下降時,養豬生產者就能提高生產參數,如哺乳期的采食量、斷奶重、斷奶仔豬數和產仔率。
——然而,生產性能要得到最大的改善應該來自于減少繁育群中后備母豬的產仔窩數及其生長/肥育性能低下的子代仔豬數。
——文獻資料表明,后備母豬所產仔豬還具有較高的發病和死亡風險,這已經得到Cherie的研究證實。
——這些累積效應會對HFC產生巨大的影響。在美國市場,HFC中每一個點的改變就意味著利潤有近11美分/cwt~12美分/cwt(lcwt=100磅)的變化。
——正如她的研究結果所示,如果這將導致HFC出現30個點的改變,那么對豬場利潤產生的經濟影響將是非常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