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1.飼喂
做好初產日齡的控制
采用性成熟期斷食法,對推遲育成雞初產日齡,改善產蛋性能,對雞群高產穩產都有很好的效果。具體做法是從雞群產蛋率達到5%開始,斷食8~10天。
合理的飼喂時間及次數
為保持雞群旺盛的食欲,每天必須有一定的定槽時間,以免飼料長期在料槽內存放,使雞產生厭食和挑食的惡習。
飲水要及時
雞群斷水24小時,產蛋量減少30%,需25~30天的時間才能恢復正常;雞群斷水36小時,產蛋量不能恢復至原來的水平;斷水36小時以上,將會有部分雞停止產蛋,導致換羽。因此,必須及時供應充足的飲水。
蛋雞開產前后須悉心照料,做好驅蟲、防疫工作。在蛋雞產蛋前即應將各項防疫做好,否則不僅對雞群的應激大,而且會影響疫苗發揮作用,驅蟲應安排在110日齡前后。
整頓雞群
在蛋雞群開產前應把弱小蛋雞單獨飼喂,以使蛋雞群均勻整齊,并對弱小蛋雞特別照顧,此時應根據情況適時斷喙一次。在蛋雞開產前上籠,應認真檢查雞籠,發現有破損或變形應及時修好,以防雞蛋破損。據報道,因為雞籠不完好而導致雞蛋破損率一直很高。
調整日糧
在蛋雞110日齡前后,如蛋雞的生長發育符合標準,即可適時調整,更換飼料,可以直接改喂產蛋料(先不要混貝殼粉),到5%的蛋雞產蛋時喂全價產蛋飼料,以滿足蛋雞群產蛋的營養需要。增加光照。隨著蛋雞群的開產,要逐步增加光照,在蛋雞群產蛋高峰時光照17小時為宜。早、晚補光較好,開產后光照切勿隨意減少。
2.第二期產蛋的管理
蛋雞第二期的產蛋率和產蛋數量均較前期稍低一些。但可節省大量購買雛雞、育雛的費用開支和減少麻煩,且第二期蛋雞抗病力多較強,死亡率較低,喂養好了料、蛋比差不多少。強制換羽早產蛋。強制換羽比自然換羽可提前3~4星期產蛋。方法有兩種:一是饑餓法。雞的產蛋率下降到30%左右時,停止人工補充光照,停料7天左右,但不停水,以后9~10天內每只雞每天給料30~40克,然后自由采食蛋雞飼料。此法換羽掌握雞體失重20%~30%為宜。二是化學法。雞群中有20%~30%的雞脫毛時,在雞飼料內加入2%~3%的氧化鋅(每只雞3.0~4.5克),連續喂10天,不停料,不停水,光照正常。以上兩法換羽效果都較好。
增加蛋重
第二產蛋期雞的體重越大,產的蛋個也就越大。因此,從換羽后期起,就要認真加強飼養管理,喂給營養豐富而全面的配合飼料,適當限制活動,促進增重復壯,要在恢復產蛋前接近或超過換羽前的體重,為此期多產大個蛋打下基礎。第二產蛋期的母雞,對飼料營養水平要求略高于第一產蛋期。產蛋上升時,代謝能不宜低于12.12~12.55兆焦/千克,粗蛋白質18%~19%。
改變飼管方法
第二產蛋期飼養管理的重點是多給母雞創造產蛋條件,促進母雞多產蛋,產大蛋。喂料要定時定量,每天喂三次,晚上補喂一次粒料,如玉米、大米、高粱等,每只雞每天喂料不應少于120克,喂青綠飼料25克左右。要調節好雞舍溫度,最好保持10~25℃,冬暖夏涼,環境舒適。光照每晝夜保持16小時,人工補充光照時,按8~12平方米安裝一個25~40瓦的白幟燈泡。密度要求適宜,地面平養每平方米6~8只為宜,籠養每組三只為好。雞舍內禁止生人、犬、貓、鼠進入,雷雨天氣有人守護,嚴防驚群。防止飼料突變,一般不要輕易轉群、并群,都會影響產蛋,造成損失。作種雞用時,應在孵化前2~3星期放入本品種良種青年公雞,可提高孵化率10%左右。
把好疫病防治關
換羽前應把低產、體弱、多病等母雞剔出淘汰處理。根據本場(戶)疫情和免疫程序,對母雞進行疫(菌)苗接種和驅蟲。飼料和飲水中定期、交替添加抗菌、消炎等防病藥物。及時掃除雞舍糞便,常用2%的火堿水、20%的生石灰水上清液、30%的熱草木灰水或其他化學消毒藥品噴灑消毒。勤墊干土或細砂,保持雞舍內空氣流通新鮮、清潔衛生,病死雞深埋處理,可有效控制疫病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