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雞白痢是由雞白痢沙門氏菌感染而誘發的急慢性傳染性疾病,此病隨養雞規模的擴大,近些年,發病趨勢有蔓延散開的趨向。調查發病病例,雖各日齡階段均有易感性。但是,以雛雞的發病率最高,致死率最高。發病后,典型癥狀:排泄白痢。而成年雞感染后,將嚴重影響雞群的產蛋量和種蛋孵化率,部分病雞同樣有高致死率。
1 流行特點
不同日齡、不同品種、不同性別的雞,對此病均有易感性。但是,2~3周齡內雛雞,發病率和病死率均要高很多。此病多數為流行性爆發,但是,隨日齡的增加,雞群抵抗力提升,此病病死率降低。成年雞感染后,多數為局部性、隱性感染。此病重要傳染途徑,經蛋垂直感染,或經多種途徑水平傳播。此病可經感染母雞通過種蛋垂直傳播,造成此病在雞群中代代相傳??梢哉f,其危害性貫穿整個養雞周期。易感群體中,雞有較強的易感性,其次為火雞。就流行
季節而言,此病四季皆發,飼養管理不善、空氣污濁潮濕、舍內溫濕度波動大,都將加重此病的發病率,而增加病死率。
2 臨床癥狀
雛雞表現為縮頭,羽毛蓬亂,腹部膨大,拉白色稀糞(白?。?,稀糞凝結后常堵塞肛門,阻礙排糞,嚴重者發病后 2~3d死亡。雛雞群的死亡高峰期通常在 7~14 日齡左右;中雞表現為食料減少,精神沉郁,伏地不起,嚴重者發生急性死亡。成雞表現為喜蹲伏,厭走動,拉黃褐色惡臭稀糞,肛門周圍羽毛黏結多量糞便,腹部膨脹、下垂,產蛋量減少,其種蛋的孵化率下降,孵化的弱雛、死雛增多。發病種雞群常發生零星的雞只死亡。
3 剖檢病變
剖檢可見,各種日齡的病雞肝臟表面有灰白色雪花樣大小不一的壞死灶,肺臟表面和切面有灰白色的綠豆至黃豆大小的壞死性結節,心臟和脾臟也可能形成灰白色點狀或結節狀病灶。盲腸腔內形成柱狀灰褐色的較硬實的“腸芯”。此外,雛雞的臍環可能較紅腫、潮濕、愈合不良,卵黃吸收不良,卵黃呈黃綠色,散發腐臭氣味;中雞的肝臟腫脹,質地變脆,表面呈點狀出血,或肝被膜破裂并大量出血,腹腔積聚多量血凝塊;成年母雞的卵巢
萎縮,卵子出血、變形、變硬實等,腹腔和輸卵管內含有多量凝固變質的卵清、卵黃及其他炎癥滲出物絮片。
4 診斷
流行特點、典型癥狀、剖檢病變等等,都是初步診斷此病的關鍵依據。必要情況下,建議取病例到獸醫部門送檢做雞白痢平板凝聚試驗或病原菌分離鑒定,進一步確診此病。
5 綜合防治措施
5.1 預防措施
此病預控的重點,在于改善育雛期管理,營造適宜的育雛環境。
進雛前,雞舍徹底消毒,地面、墻壁、料槽、飲水器等,用 氫氧化鈉溶液、威力滅溶液等,噴灑消毒2~3次,得到遏制致病菌感染的目的。養雞雞舍密封良好,可考慮用甲醛熏蒸。用法:30%~40%甲醛溶液用10ml/m2;高錳酸鉀用5g/m2。容器中加甲醛溶液混水,然后,放入高錳酸鉀。在其期間,注意密封門窗,經5~10d熏蒸,打開門窗,通風換氣。
育雛室定期清掃,改善通風,確保舍內干燥衛生。舍內墊草定期更換,及時清理,定期組織通風換氣。育雛室內溫濕度適宜,切忌忽高忽低??刂骑曫B密度,避免擁擠。飼喂營養全價,日糧科學配比,滿足其生長發育需求。
嚴格消毒管理,清滅致病菌,有效預控此病發生。消毒每周至少3次,進出口設置消毒設施,工作人員勤換衣帽。加強種蛋管理,確保源自無病雞群。引進雛雞,源自無白痢種雞場?;?,水中加銘感性藥物,連續用1周,預控效果不錯。嚴格檢疫,發現陽性病雞,及時淘汰,禁止留作種用。視病情感染情況,做進一步處理,有效預控此病發生。
5.2 治療措施
無論中藥、西藥,用于臨床施治,康復效果均不錯。中藥——黃芩、苦參、黃連、金銀花、白頭翁、陳皮等,適量比例,研磨成粉,混拌均勻,拌料喂服。雛雞每天每次用0.3克,連續用藥1周,防治此病效果較好。西藥——乳酸諾氟沙星,混水喂服,水每100kg用5g,自由飲服,每天2次。土霉素純粉,拌料喂服,用200g/kg,雞群全群喂服,連續用10d,預控效果較好。上述用藥,一般情況下,連續用3d,病死率能得到抑制。連續用5d,基本能控制此病的發生。
6 體會
此病發生與飼養管理密切,雛雞擁擠、溫差大、通風不良、營養不善等等,都將加重此病發生率。由此,加強飼養管理,注意消毒衛生,做好封鎖、消毒、隔離等工作。新進雞群,選擇合適的藥物預防,控制此病發生。發病后,立即隔離,及時治療,撲滅傳染源。
此病傳播呈周期性循環,即:感染種雞經卵傳播給雛雞,部分雛雞耐過或隱性經過,進入青年雞階段。青年雞部分帶菌進入種雞階段,如此發生新一輪的循環。由此,雞白痢的控制,應落實到雞生長每個階段。尤其種雞期內,加強管理的同時,應結合雞白痢平板凝聚試驗,定期檢疫凈化種群,培養健康的后代雛雞,切斷此病傳播感染的各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