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棚養雞易患病的防制
來源: 發布日期:2011-02-21 發布者:曉天 共閱1391次
所謂塑棚養雞就是利用塑料大棚來飼養肉雞。此種養雞方式由于雞舍投資省,建造時間短,見效快,所以近年來各地塑棚養雞發展較快。但由于塑棚內特殊的環境條件,使雞易患多種病癥,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塑棚養雞生產的發展和推廣。為了在農村進一步搞好這項技術的推廣應用,現將塑料棚養雞幾種常見易患病的防制措施介紹如下。
(一)感冒 塑料大棚的熱量一方面來源于太陽的輻射,另一方面來源于雞體本身散發出的生物熱,加之大棚本身的"保溫效應",在春、秋、冬季白天塑料棚內完全可以滿足雞對溫度的需要(18℃以上),但是到了晚間,由于沒有太陽照射,致使棚內溫度下降,特別是深冬、早春和晚秋,塑棚內溫差較大,如不采取保溫措施,雞體或冷或熱,極易受涼感冒。
防止該病的方法:正確選用合理的大棚結構,同時采取一定的保溫措施,通過通風口大小的調節及蓋、卷保溫草簾來調節塑棚內的溫度。晚間把草簾加蓋到塑料膜的表面,必要時關閉天窗和通風孔。深冬夜間22點到凌晨4點,可采取人工加溫,以保持棚內溫度的穩定,縮小晝夜溫差,同時查找、堵塞漏風口,避免賊風侵襲。
(二)慢性呼吸道癥 塑棚內空氣濕度大是塑棚的一個主要特點,因為塑棚內空間小,透氣性能差,加之肉雞重量大,排糞多,水蒸氣難以擴散到外面。有害氣體氨氣、硫化氫等對呼吸道黏膜的剌激,雞極易誘發慢性呼吸道病癥,繼而發生腹水綜合癥等,對雞群的危害極大。
防止此病的方法:消除此病除了在建塑料大棚時選擇高燥地勢外,雞舍平時應保持棚內干燥,通風良好;棚頂應設有可關閉的天窗、后墻留通風孔,白天有太陽時應打開前坡草簾,待棚內溫度升高時再打開天窗和后墻的通風孔,進行排濕和排出有害的氣體,夜間視棚內溫度再酌情進行通風;棚內地面要常鋪些干沙,以保持舍內干燥。
(三)中暑 夏季氣溫高,天氣較炎熱,如果塑棚內通風不良或太陽直射雞體,即可引起中暑。雞一旦出現中暑后,患雞開始出現急躁不安,掙扎撲叫,以后停止攝食,患雞大量飲水,病雞一般在體溫急劇升高中死去。
此病的防止辦法:要保持塑棚內通風涼爽,嚴禁太陽直射,棚頂可蓋些厚草,把四周敞開,圍上"擋網",發揮大棚的"涼亭"效應。一旦中暑,可立即將雞轉移到涼爽的地方,讓其自然恢復,亦可在雞的翅膀內側靜脈處,用針或刀片適量放血,以緩解中暑癥狀。
(四)啄癖癥 采用塑料大棚養雞,若不加強環境控制,雞極易出現啄肛、啄趾、啄羽等現象。一旦形成惡癖,則很難制止,為此,必須嚴加防制。冬季為了棚舍保溫,棚子四周圍嚴堵死,通風不暢,棚舍內氨氣、硫化氫、二氧化碳等有害氣體濃度過高,會破壞雞的生理平衡,雞會顯得煩躁不安而互啄。為了充分利用塑料薄膜的溫室效應來提高舍溫,陽光直射棚頂,特別是在晴朗的中午,更是照度大增,但如果照度過高,也會造成啄食癖的產生。飼養場上衛生差,污泥積水不及時進行清除,粘污羽毛,也可造成互啄現象。飼養密度過高也易引起雞互相啄食。
對此癥的防制方法是:雞舍內應當保持適宜的飼養密度,一般在3周齡以前可按每平方米飼養25只,以后按15~20只的飼養密度較適宜。但應注意要按雞群大小、強弱分開飼養。塑棚內的陽光照度過高時,應采取遮陽措施加以調節,如使用遮陽網或間隙揭蓋保溫草簾。要注意保持環境衛生,降低舍內有害氣體的含量,隨時清除舍內的積水和污泥,對已患有惡食癖的雞,要進行隔離,單獨飼養;對已被啄傷的雞,其傷口可用魚石脂、磺胺軟膏、龍膽紫、碘酊等藥物進行消毒,均可治愈。
(五)氨中毒 塑棚內由于通風不良,積糞中的含氮有機物則分解成氨氣,并蓄積雞舍內,當達到一定濃度時,就會造成雞群氨中毒。中毒的患雞表現精神沉郁,食欲廢絕,雞冠發紫,口腔黏膜充血,眼流淚,結膜充血,部分眼瞼出現水腫或角膜混濁,在臨死前抽搐、麻痹。在剖檢時可見血液稀薄而發淡,氣管內充血,肺腫大變脆。
防制辦法: 一旦發現雞群中毒,應立即打開雞舍的天窗、通風口,以加強舍內通風,對出現呼吸困難、咳嗽等病癥時,可用抗生素治療,對中毒不明顯的雞只,可用1∶3 000硫酸銅溶液給雞飲水或拌料,連用3天。平時要定期清除舍內的糞便,要保持雞舍內通風良好。(山東省章丘市畜牧局 郵編:250200)
供參考!
網友評論
暫無評論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
豫ICP備10211513號
獸藥直銷網|獸藥行業網絡直銷的首選網站-獸藥直銷網版權所有 © 2008-2017
獸藥直銷網|獸藥行業網絡直銷的首選網站-獸藥直銷網只提供交易平臺,對具體交易過程不參與也不承擔任何責任。望供求雙方謹慎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