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最近全國的限養政策密集出臺甚至強拆現象,搞的養豬人怨聲載道,甚至是罵聲一片。面對強勢的地方政府,我們養豬人這個群體除了罵罵發泄之外?能不能提供一些實用的建設性建議?我想比指責來的更有意義!
一.地方政府為什么熱衷于拆豬場:
政府為什么熱衷于拆豬場?其實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利益!隨著我國經濟結構的深度變革及產業結構的調整,養豬這個產業在很多地方政府的眼中已經淪為雞筋。最主要的原因是養豬產業對于政府官員執政中的政績作用越來越弱化,但是其風險缺越來越大。
以前一個養豬大縣可能是當地執政的重要政績,但是現在呢?可能是壓力!由于資金及規劃的問題,環保問題的壓力等等,政府要幫助這些豬場特別是中小豬場轉型或者達到真正的環保要求,其投入的精力和資金的數量有些政府根本負擔不起,即便當地政府有資金且想干成這件事,成功率又有多大?面對復雜的養殖結構,不如限養或者拆除來的更徹底一些。
特別是很多地方政府的主要政績工程依靠房地產,而整合土地的成本越來越高,農民的維權意識也越來越強,加上房地產的滯銷,已經讓有些地方政府頗為頭疼。那么利用政策之漏洞,達到拆除豬場特別是市區或者市郊及開發區內的豬場就不足為奇了。
其實歸根結底,地方政府熱衷于拆豬場的目的很簡單,那就是利益問題!
二.限養背后的思考:
網絡發達了,面對各地的限養及強拆事件,各種網絡觀點及文章很多,甚至有目的的煽動養豬人對抗,可是這種方法真的是正確的嗎?寫文章說觀點可以不負責任,但是一旦養豬人真的碰的頭破血流誰又能為其買單?寫文章的人會嗎?承擔的起嗎?因此,理性的思考問題,并能提出真實的、建設性的有用意見我想更有意義一些。
我們首先要認清一個事實,限養及最嚴環保未來是行業大的趨勢,而過去的粗放運營及環保問題將會長期成為豬場頭上懸掛的達摩斯之劍,只要你的飼養模式中的環保問題不過關,政府隨時就可以利用法律來收拾你,特別是那些距離居民區比較近、市區及工業經濟區比較近的豬場,進行改造或者搬遷乃至轉型就成為最現實的問題。
試想,如果你的豬場污水橫流、臭氣熏天、而且距離水源地或者居民區很近,政府拆你的幾率是大是小?而且在居民投訴的過程中,政府會維護你的利益還是維護大眾的群眾利益和業主利益?
因此,對于一小部分人來講,限養政策可能成為一個機遇,而對于大部分人來講,必將成為一個噩夢。
三.種養一體化的分析:
很多年前,我就給一些豬場做過這方面的規劃及建議,那就是豬場的糞尿利用問題及豬場的規劃問題。隨著農業工業化程度的普及,土地板結、農藥超標、農產品的質量下降已經成為當前農業生產中的嚴重問題。用一句話來說就是產量上去了,質量下來了!這種現象是不正常的。
所幸國家提出了家庭農場概念,從倡導規?;?、集約化養殖模式到鼓勵發展家庭農場的種養一體化模式。不得不說國家對于基層的農業結構轉型的前瞻性和指導意義還是很給力的。
隨著國民收入的提高及消費終端對于農業產品的要求變化,綠色的、安全的、健康的、風味的農產品必將成為未來消費需求的常態,而滿足這種需求就成為一種商機。
單是原來的農業生產模式已經遠遠的不能滿足這種需求,而種養一體化的家庭農場模式及適度規?;母拍钐岢黾佰`行就是一種進步。
四.種養一體化的踐行:
無論是大型豬場的種養化一體模式嘗試還是中小豬場的轉型案例,教頭在這兩年中考察了很多,也指導了很多。至少在應對目前的限養及強拆和環保的大潮中,他們未來幾年內是不會有大的風險的。原因很簡單,是他們用踐行為自己賺取了利益,為當地政府賺足了面子。至于原因,你懂的!
誰不想吃點安全的、放心的蔬菜和豬肉?誰又不重視自己的健康?面對綠油油的蔬菜、鮮艷欲滴的果子?干干凈凈的環境,幾乎沒有臭味的豬場,誰閑的沒事干天天去投訴你?
如果你的豬場污水橫流、蒼蠅滿天飛、亂拍亂堆而又在居民區或者附近有水源保護地,面對別人的不斷投訴,拆你就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有很多大型集團投資的大規模豬場造成的幾個村的水源污染及夏季臭氣熏天的案例還少嗎?以前因為你是知名企業、大企業村民投訴無門,現在誰還敢包庇你?
據教頭了解,僅僅在河南因為村民投訴已經讓某些大型養豬企業關門、搬遷及投巨資上環保及處理設備的養豬企業已經有好幾家了!
打鐵還需自身硬,后知后覺不如提前謀劃出路更有意義!
五.龍游一個小豬場的規劃設計:
教頭這次出差,受到邀請去了龍游一個朋友那里去幫她出謀劃策!說實話,我不能保證她的豬場最終會不會拆除,但是我能保證我給她的方案是最真實的,也是經過我思考的認為最適合她的發展模式規劃!
這是一個小山上的50多頭母豬的小豬場,自繁自養,我給她的意見是專業養母豬,賣小豬,暫時不養育肥。這個育肥舍隔壁有個幾畝的魚塘,還有一個自己承包產權的荒山。
這是她豬場的拍糞道,這個很實用,具有參考意義!
這是三級沉淀池,24小時環保局的攝像頭監控,沉淀池附近是建設的沼氣池!我站在豬場內有很微弱的臭味,基本上走進了才能聞到一點點。這種處理過得污水和糞便經過沉淀、沼氣池處理后被種植蔬菜或者果樹的拉走作為肥料。
這是豬場的現狀,為什么是這個樣子?因為這個豬場一直堅持自繁自養,而總體來說說這幾年并沒有賺到錢,反而由于投入過大及2014年的長期虧損,沒有更多的錢拿來投資,加上環保的投入及當地政府的限養,現在很頭疼。那么她的豬場該怎么辦?
教頭給她的意見很簡單,那就是從長遠模式設計上來講,唯一的出路是種植或者轉型做農家樂,嘗試性的做種養化模式,茍且之舉是做專業的母豬飼養賣小豬,育肥一頭不養。然后在原有的基礎上花最少的錢及投入來提高生產效益,進行實效及產能提升,養活是基礎,循序漸進、一步步的來。
而所有的山地進行種植、楊梅、柚子、等適合當地的果樹,多品種模式。然后在果樹中間套種適合的牧草或者蔬菜。這樣的模式進可攻,退可守!不養肥豬了,豬場所排出的污水及糞便就少了,經過沉淀池及沼氣池的轉化發酵,可以給果樹提供安全的肥料。
而淘汰落后產能母豬,在院子內的空閑地帶建設運動場,這樣節約下來的圈舍改造后可以進行母豬的單圈飼養,而山上提供的牧草和蔬菜可以給母豬提供青飼料。勞動強度降低,豬場環境改善,加上適量的運動,母豬的體質會不會有一個質的提升?不養公豬,只留一頭做為誘情、試情使用,精液選用專業化的機構提供。
茍且之舉,是精養母豬在現在的行情下抓住機遇賺錢。中期規劃是通過種養化的踐行擺脫環保的束縛,讓政府找不到拆你的借口,長期來講是形成一個小型的種養生態鏈,增強其抗風險能力增加收入,即便政府真的不讓養了,我們還可以種植嗎!我養幾頭生態豬,開一個農家樂行不行?活在當下,謀劃未來不是一句話,其深意是你要去思考、去嘗試!
另外還有很多案例,如駐馬店的未來農業模式,很多大型集團找他簽約,他有千頭母豬場,有幾千畝地,標準的一個地主村。
再有小型的案例如重慶萬州的陳紅,20多頭母豬,100多畝山地,經過這兩年的努力,在當地很有名氣,政府忍心拆他們的豬場嗎?
所以,換一種思路,換一種嘗試,遠遠比抱怨及憤怒來的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