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隨著天氣的變化,入秋以后,早晚涼,溫差大,舍內溫度高,雞舍外部蚊子開始常駐雞舍,給飼養戶帶來了不少麻煩,雞痘成為這段時間最為流行的疾病。雞痘是由雞痘病毒引起的一種接觸性傳染病,以體表無毛、少毛處皮膚出現痘疹和上呼吸道、口腔和食管黏膜的纖維素性壞死形成假膜為特征。
流行特點及病變特征: 本病在雛雞,青年雞階段發病,未做過相應疫苗免疫的,處理措施不當,一般損失較大,影響大群均勻度,體重等指標,成年雞相對抵抗力較強,耐受性強,產蛋雞一般會影響一定生產性能,但死亡率一般較成年雞低。
主要以皮膚型、眼型、黏膜型和混合型出現。開始以個體皮膚型出現,發病緩慢,不被飼養戶重視,接著出現眼流淚,出現泡沫,個別雞出現呼吸困難,喉頭出現黃色假膜,造成雞死亡。
皮膚型雞痘病變發生在無毛和少毛區,如雞冠,內垂,臉部,鼻孔和眼圍等處,生成一種疣狀的痘子。病雞最初是在皮膚上產生一種灰白色的小結節,結節迅速增大并呈黃色,與鄰近的結節互相融合,形成干燥、粗糙、棕褐色的大結痂,突出在皮膚表面。
如果把結癡剝掉,皮膚上就露出一個出血的病灶。結痂的數量多少不一,多的時候可以滿布整個雞頭的無毛部分。結痂可以存在3-4周之久,以后就逐漸脫落,留下一個平滑的灰白色疤痕。
皮膚型雞痘一般無全身性癥狀,但在嚴重的病雞(尤其是幼雞),可見精神萎靡,食欲消失,甚至引起死亡。若痘長在眼上,則眼流淚,怕光,眼瞼粘連甚至失明。
喉型雞痘病變發生在口腔,咽喉,氣管粘膜上。先是粘膜上生成一種黃白色小結節,以后小結節迅速擴大和互相融合在一起,就形成一層黃白色干酪樣的假膜,覆蓋在粘膜表面,所以稱做雞白喉。如果把這層假膜撕去,下面即露出一個紅色的出血潰瘍病灶。病雞的呼吸和吞咽運動都有障礙,往往作張口呼吸,由于采食困難,體重迅速減輕,出現全身生長不良,個別雞會因為呼吸困難而窒息死亡。
雞痘的診斷比較簡單,根據病雞的冠、肉髯和其他無毛部位的結痂病灶,以及口腔和咽喉部分的白喉樣假膜,就可以作出確定診斷。
本病的綜合防控措施:
預防措施 每年在發病季節到來前,及時用雞痘疫苗刺種,每年7-10月份期間育雛,雞痘疫苗的首免在15日齡以內,注意與新城疫凍干苗間隔7天以上,相互之間有干擾,影響疫苗效果。消滅和減少蚊、蠅等吸血昆蟲危害,經常清除雞舍周圍的雜草,填平臭水溝和污水池,并經常噴灑殺蚊蠅劑;對雞舍門窗、通風排氣孔安裝紗窗門簾,防止蚊蠅進入雞舍,減少吸血昆蟲的傳播。
改善雞群飼養環境,盡量降低雞的飼養密度,經常對雞舍通風換氣,勤打掃,勤消毒,雞出籠后應將舍內的墊料、糞便等雜物全面清除并消毒,飼養用具用沸水消毒;遇高溫高濕季節,應加強通風和防濕防潮;加強雞群飼養,保持日糧營養全面,以增強雞群的抗病力。
治療措施:未做過疫苗免疫或者只免疫過一次或者免疫失敗的發病雞群,如果本地區流行較嚴重,給健康雞群緊急接種,同時每天帶雞消毒。對發病雞,單獨挑出,皮膚型雞痘可以用碘甘油或龍膽紫涂抹。對黏膜型雞痘可以小心除去假膜后噴入消炎藥物。對眼型的用雙氧水消毒后滴入消炎藥水。藥物方面可用一些清熱解毒,提高免疫力,殺菌消炎類中藥,使用周期一般要酌情延長。
雞痘疫苗是用于雞痘預防的最主要手段之一,在實際的養殖過程中雞痘疫苗使用穿刺法接種:
雞痘疫苗使用方法
使用時按瓶簽注明羽份,用生理鹽水稀釋,用雞痘刺種針蘸取稀釋的疫苗于翅膀內側無血管處皮下刺種,1月齡以內雛雞刺1針,1月齡以上雞刺2針。6~20日齡雛雞用稀釋1倍的疫苗刺1針(具體劑量請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和疫苗廠家推薦劑量而定)。接種后3~4天,刺種部位微出現紅腫、結痂,2~3周痂塊脫落。這是檢查疫苗防疫合格與否的標志。
雞痘疫苗使用注意事項
1.疫苗稀釋后應盡快用完,環境溫度越高時,使用時間越短。
2.用過的疫苗瓶、器具、稀釋后剩余的疫苗等污染物必須消毒處理。
3.雞群刺種后1周應逐個檢查,刺部無反應者,應重新補刺。
4.勿將疫苗濺出或觸及雞只接種區域以外的任何部位。
5.同一天免疫所有雞,若用于緊急接種,應從離發病雞群最遠的雞群開始,直至
發病群;使用疫苗要充分搖勻,且一次用完;
6.免疫應該和斷喙錯開3天以上,避開強應激,與新城疫凍干苗間隔7天以上
,否則容易誘導發病;
7.在秋季或夏秋之際進的雛雞首次免疫應該提前到15日內,其他季節可以推
遲到30-40日齡,二免視情況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