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1、育雛期的成活率;
2、育成期的成活率;
3、開產時間(50%產蛋率);
4、產蛋曲線(72周產蛋枚數);
5、蛋重;
6、藥品開支;
7、飼料成本。
我們從目前蛋雞的實際養殖水平和理想的生產水平與上述各生產指標的差距來看看養殖生產水平和經濟效益的關系。(以10000只羅曼雞為參考)。
1、育雛期成活率:
實際水平
95%
標準水平
98%
差距
3%
效益差=10000只×3%×5元/只=1500元
2、育成期成活率:
實際水平
95%
標準水平
98%
差距
3%
效益差=9800只×3%×15元/只=4140元
3、開產時間(50%產蛋率)
實際水平
160日齡
標準水平
150日齡
差距
10天
效益差=9500只×10天×100g/只/天÷1000×1.2元/kg飼料=11400元
4、產蛋曲線(72周)
實際水平
≥90%2個月
80-90%6個月
60-80%4個月
標準水平
≥90%3個月
80-90%7個月
60-80%2個月
差距
15枚
效益差=9500只×15枚×62克/枚÷10000×3.6元/kg雞蛋=31806元
5、蛋量
實際水平
60克/枚
標準水平
64克/枚
差距
4克/枚
效益差=9500只×290枚/只×4克/枚÷1000×3.6元/kg雞蛋=39672元
6、藥品開支(消毒、預防、治療)
實際水平
4元/只
標準水平
1.5元/只
差距
2.5元/只
效益差=9500只2.5元/只=23750元
從每項生產指標看,似乎不太明顯,但從各生產指標的綜合,即綜合經濟來看不同的生產水平所造成的效益差距為:10000只羅曼商品蛋雞。
綜合經濟效益差為:112538元
表明,如果我們能將目前的實際養殖水平提高到理想的生產水平,那么10000只規模的商品蛋雞可在原來的基礎上多增加利潤112538元。
從目前情況看,養殖水平低的主要原因是:
(1)飼料營養水平低于雞的正常需求;
(2)飼養環境條件不能滿足雞的需求。
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飼料營養水平太低。選用劣質的原料和預混料,這樣使雞的生產水平低下。如在現有的基礎上來提高飼料營養水平,那么達到理想生產水平時飼料成本可增加的空間為:
112538元/(1000只x 42.3公斤)=0.27元/公斤
即表示,只在飼料成本增加不超過0.27元/公斤,就能將目前的生產水平提高至理想的生產水平。
生產指標
實際水平
標準水平
差距
效益差
育雛期成活率
95%
98%
3%
1500元
育雛期成活率
95%
98%
3%
4140元
開產時間(50%產蛋率)
160日齡
150日齡
10天
11400元
產蛋曲線(72W)
≥90%
2個月
80-90%
6個月
60-80%
4個月
≥90%
3個月
80-90%
7個月
60-80%
2個月
15枚
11400元
蛋重
60克/枚
64克/枚
4克/枚
39672元
藥品開支
4元/只
1.5元/只
2.5元/只
23750元
總計
112538元
在實際生產中,尤其是小規模的個體飼養戶,總認為自己的條件不夠,沒有信心去提高自己的養殖水平。其實,提高蛋雞養殖水平的方法很容易:
1、提供雞足夠的營養水平的飼料;
2、提供雞必需的飼料環境條件。
從上表可以看出,養殖水平每提高1%,其所帶來的經濟效益是巨大的。所以,千萬不要以為自己達不到最高的養殖水平,就自暴自棄,那樣蛋雞飼養不會的好的效益。要能提高1%就要盡力去做,才會取得最好的利潤。因此,專業養殖者千萬不可再有“差不多”或“還可以”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