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肉鴿作為滋補珍品,其飼養業也逐漸擴大繁榮。 由于工廠化、集約化的發展, 大規模高密度的飼養方式為疫病的傳播和流行提供了有利條件。 筆者從事多年的肉鴿防疫工作,現將如何預防疫病的經驗介紹如下。
1 養殖場的合理布局
場址要選擇高燥、地勢平坦、排水良好和向陽背風的地方。 水量要充足,既要能滿足鴿場內的人、鴿用水,還要能滿足其他生產、生活用水,保證水源質量良好。 遠離居民區、屠宰場、交易市場和便于污染物處理的地方。
生產區應建在生活區下風處, 商品肉鴿舍應建在種肉鴿舍、孵化舍、育雛舍、飼料貯存庫的下風處,獸醫解剖室以及病死肉鴿和糞便污水等無害化處理場應健在整個肉鴿場下風處, 病死肉鴿和糞便污水要集中進行無害化處理,種肉鴿舍、孵化舍、育雛舍、育成舍以及商品肉鴿舍必須嚴格分開。
飼養密度不宜過大。溫度要適宜、穩定,1~7 日齡為 35℃ ,8~14 日 齡 為 32℃ ,15~21 日 齡 為 29℃ ,22~28 日齡為 26℃, 成年肉鴿的飼養溫度可控制在10~30℃范圍內。 1~4 日齡濕度控制為 80%,5~7 日齡為 75%,8~15 日齡為 70%,16~20 日齡為 65%, 成年肉鴿的適宜飼養濕度為 50%~75%。 濕度過高時,應及時采取通風和清掃場地等措施;過低時,可通過地面灑水等措施加以提高。 光照時間和強度,可影響肉鴿的生長發育和健康,光照強度過大,尤其是當飼養密度過高時,易引起肉鴿煩燥不安、神經質和互啄惡癖。 因此,要在根據肉鴿的不同飼養時期,變換光照強度。
飼養方式最好采用籠養或搭架離地飼養, 不接觸糞便,減少污染機會,以利控制白痢、球蟲等病的發生與傳播。
2 全進全出的飼養制度
必須實行全進全出的飼養制度。 在同一棟舍內,從雛肉鴿入舍到上市,必須整批進整批處,不得將不同日齡的肉鴿混合飼養。 每批禽全出后,對圈舍、籠箱、用具進行徹底清洗、消毒,空置 1~2 星期,保持禽舍和用具衛生,其干燥后再進第二批肉鴿飼養。
3 建立規范嚴格的消毒制度
日常消毒,或叫預防性消毒,是結合平時的飼養管理對肉鴿舍、場地、用具和飲水等進行定期消毒,以達到預防一般性傳染病的目的。 一般來說,第一次消毒時間不低于 10 日齡,以后每星期進行 1 次。 育成肉鴿 10 天消毒 1 次,成年肉鴿 15 天消毒 1 次。臨時消毒是指肉鴿養殖場內存在傳染源的情況下開展的消毒工作,其目的是隨時、迅速殺滅剛排出體外的病原微生物。 當肉鴿群中有個別或少數肉鴿發生一般性疫病或有突然死亡現象時, 立即對所在欄舍進行局部強化消毒, 包括對發病和死亡肉鴿的消毒及無害化處理,病鴿停留的場所、房舍,病鴿的各種分泌物和排泄物,剩余飼料、管理用具及管理人員的手、鞋、口罩和工作服等。
4 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在什么時期接種何種疫苗, 是大型肉鴿養殖場最為關注的問題。 沒有一個免疫程序是通用的,而生搬硬套別人現成的程序也不一定能獲得最佳的免疫效果。 最好的辦法是根據本場的實際情況,參考別人成功的經驗,結合免疫學的基本理論和疫苗的特點,著重考慮下列的一些因素, 作為確定適合本地或本場免疫程序的依據。
免疫程序為 1~7 日齡新城疫疫苗飲水一次,21日齡新城疫疫苗飲水或噴霧一次,35 日齡新城疫疫苗飲水或噴霧一次。 每年春季和秋季各注射一次禽流感疫苗,每只肉鴿都要注射。 肉鴿可用禽巴氏桿菌滅活疫苗,進行有計劃的預防接種,預防禽霍亂。 1 月齡進行禽痘疫苗接種。 5~10 日齡的肉鴿用 100 毫克“痢特靈”(呋喃唑酮)片每千克水加 1 片,每天飲水 3~5 小時,可預防鴿白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