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隨著養豬業的不斷發展,國內豬場規模集中在100-200頭(母豬)之間且高達50%,而這部分主流養殖場其規范流程操作的欠缺,以及從業人員的自身技能的短板和長久以來養豬觀念更新的緩慢,都不得不讓我們從新再認識一下“三針保健”,這個可能承載著好與壞于一身的做法。很多人都認為這個“三針保健”的策略有兜售獸藥的嫌疑。事實上,這種保健策略在我國“主流”養殖場中有其存在的原因和必要性。
一、細菌滋生
1.1產床數量無法滿足生產需求
主要是因為配種計劃的混亂與產床數量的限制,導致沒有合理安排批次生產。使整個產房無法進行徹底的沖洗和消毒。其中的各種各樣的致病菌:大腸桿菌、沙門氏菌、豬鏈球菌和副豬嗜血桿菌等,在整個產房和產床上周而復始的滋生繁衍。這些都會嚴重的威脅到仔豬的健康:腹瀉的出現,也會為豬鏈球菌病和副豬的出現埋下隱患。
1.2產房潮濕
在很多豬場產房積水,整個空氣濕度和產房的地面比較潮濕,這種現象大部分都是由于飼養人員在清理衛生時,喜歡用水沖洗造成的。同時在有很多水管接頭長期滴漏也會加劇這種潮濕度。當然這與產房的不合理設計也有很大的關系。而這種潮濕環境會給細菌繁殖提供合適的溫床,也會為耐藥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滋生提高條件,這也就致使我們在潮濕的環境下常??吹阶胸i皮炎出現的原因。
二、仔豬傷口消毒的不合理
為了提高整個豬只的生產效率,以及降低仔豬的打斗誘發的細菌感染。我們在1-3天內通常會對乳豬進行剪牙和斷尾的處理。而很多技術人員片面的追求效率和速度,沒有做好剪牙鉗的消毒,更有慎者剪牙和斷尾均使用同一把工具,這都為疾病的爆發埋下禍根。
三、母源抗體效價的降低
在仔豬7-10天以及再次免疫相關疫苗后的28-35天,通過乳汁主動母源抗體逐漸的降低,會使得仔豬處于一個相對缺乏保護力的狀態。因為抗體也是存在半衰期,而這個時間也是在7-10天之間。
鑒于以上的原因:為了提高產房仔豬存活率,以及保育豬死淘率的降低,使用藥物保健也是一種很好的提高生產成績的做法。經典的保健最初是由輝瑞公司提出,因土霉素的濫用使這個方案逐漸的不被人們看好,第三代頭孢噻呋恰恰可以彌補這一缺點。最后每個豬場都應該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并且結合獸醫人員的指導做出相應合理的保健方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