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提高蛋雞生產效率的有效途徑是提高蛋雞育雛成活率,這也是養殖戶經濟效益的保障,蛋雞育雛時要及時分析與掌握死淘率高的原因,采取相對的措施,本文通過對提高蛋雞育雛成績的方法進行探討,旨在對廣大養殖戶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1導致死淘率高的原因
雛雞死淘率高是影響蛋雞養殖的重要因素,飼養管理上存在問題是主要原因,出現死淘率高發時既可以通過觀察發現,但這也直接反映出養殖人員的管理質量。通常情況,雛雞出生3天以后的死淘率主要原因是飼養管理不到位所導致。下面通過具體原因的分析,明確提高蛋雞育雛成績的重要性。
①育雛設備不完善,溫度調節不到位,設備簡單:蛋雞育雛關鍵是保溫,雛雞剛出殼身體弱,體溫調節能力差,周圍的環境直接影響雛雞的生長發育,若溫度迅速降低,會引起腹瀉或感冒,甚至產生扎堆、壓死等問題。
②飼料中營養水平不夠:飼料單一化等也會導致育雛死淘率的提高,雛雞營養不良會嚴重影響日后發育與生產水平,容易產生雞白痢、氣管炎等多種疾病,尤其是免疫力下降,嚴重者甚至出現死亡。
③疾病預防:如果疾病預防不到位會導致死淘率升高,一旦養殖過程中忽略疾病防疫等工作,非常容易導致雛雞患病死亡。
2提高育雛成績的措施
育雛成活率在96%以上既可以視為達到育雛標準,但是也不能單一的靠死淘率評分培育出的雛雞質量。育雛時要根據雞群生長情況進行系統統計分析,取平均值作為參考,嚴格按照標準進行衡量。從而進行科學的判斷,進而進行總結與改進育雛方法。
按標準體重進行飼喂控制,按不同品種的蛋雞進行系統測重與記錄,通過體重的增長與進食量進行分析,從而通過對應結果進行飼喂管理,通常情況可以在周末下午2點左右進行測量體重,采取抽檢取平均值的方式,按1004200只抽測雞群的2%~5%即可。抽取的每只雞都要進行稱重,這樣取得的數值是較為理想的成績,從而按標準值進行飼喂。
加強育雛期間管理,尤其注意濕度與密度控制,大多數地區蛋雞育雛飼養方式為網上平養,也有的采用地面散養。但不管涉及到那種養殖方式,在育雛前必須要嚴格控制飼養密度和數量??刂骑曫B密度是提高蛋雞生長的必要手段,也是保證日后生產的重要途徑之一,所以養殖戶要根據飼養空間進行密度控制。加強溫、濕度控制也十分必要,雞舍溫、濕度對蛋雞生長速度有很大影響,在雞整個育雛與生長過程中都需要適當通風,嚴格控制溫、濕度,并且認真對待溫、濕度之間的關系,具體方式如下:建議在天氣情況良好時進行通風,雞舍溫度與通風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建議在0~4周齡進行通風,通常采用保暖為主,其他方式兼容的模式進行,天氣炎熱地區需要增長時間。冬季最好在中午,天氣好的時候也可以增加時間,避免造成損失。
注重飼養細節管理,在育雛期間飲水管理也不容忽視,雛雞在出殼1天后身體開始失水,為防止失水過度,要及時引導雛雞飲水,提高身體的各項機能。如長途運輸的雛雞應在水中添加適量的葡萄糖,一般按5%配比即可,水溫要接近室內溫度。使用飲水器飲水,每天都應該進行消毒清洗。由于雛雞胃腸容量較小,所以在飼喂管理上更要注重營養配比,盡可能用衛生以及質量最好的高蛋白飼料。做好轉群工作,通常雞群在6周齡左右即可進行育成飼養,轉群時更應當注意雞舍溫度控制,要有適應過程,切不可快速轉群,以避免不必要的應激發生。轉群后第一天適當將飼喂量減少,按原飼喂量的65%~70%即可,等雞群情緒穩定后方可增加飼喂量,這樣可以有效避免蛋雞轉群引起的不適應,以及減少死亡率。
防疫是蛋雞育雛階段必須注意的問題,要時刻研究該地區流行病特點,科學的分析與制定免疫步驟,通常情況下,1日齡蛋雞可以注射馬立克液氧苗,用量為1.2倍,采用皮下注射;7到10日齡可以注射新城疫IV+傳支120二聯疫苗,用量為1.2倍,采用滴眼滴鼻方式,也可以使用腎傳支+腺胃炎三聯油苗+新城疫,采用皮下注射;在12 Et齡以及30日齡時使用法氏囊苗進行滴眼滴鼻預防。通過各種有效的疫苗防治是蛋雞育雛成績的有利保障。
綜上所述,蛋雞育雛中飼養管理非常重要,為了保障蛋雞日后生產能力,對剛剛出殼的雛雞進行科學的飼養管理,不但可以減少或避免日后抵抗力低、消化功能差、死亡率高等問題。還可以提高養殖戶的經濟效益。所以蛋雞育雛期間飼養管理必須得到養殖人員高度重視,通過提高育雛成績進而提高飼養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