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秋季氣溫穩定,秋高氣爽,非常適合蛋雞進食,同時,白天日照時間變短,蛋雞產蛋率逐漸提高,雖然秋季是蛋雞產蛋最佳時期,但作為養殖戶也不能忽略疾病的發生,避免飼養疏忽,下面具體分析秋季蛋雞飼養要點。
1 提高蛋雞飼料的營養成分
成年蛋雞在經過一個夏季的長期產蛋后很快進入疲勞期,此時,需要提高飼料中蛋白質的比例,讓尚未換羽的蛋雞能夠正常進行產蛋,并且促進換羽的蛋雞盡快恢復到生產狀態。因為進入換羽期的蛋雞較為敏感,飼喂的時候要選擇一些容易消化的飼料,并且維生素B含量要高些,還要適當在飼料中加入2%左右的石膏粉,以利于鈣的吸收。
2加強光照強度,延長光照時間
對于產蛋期的雞來說,光照時間直接影響到產蛋效率,秋季白天光照時間短,在調整燈泡亮度上要盡量做到合理化,并調整雞舍內燈光分布,增加40W燈泡,燈泡距離地面距離在1.3~2m即可。讓光照時間盡量延長,早晚延長亮燈時間,光照時間控制在15~16h為宜。
3溫、濕度調節
秋季氣候干燥,雞舍溫、濕度對蛋雞生產也有很大影響,在蛋雞整個生長與產蛋過程中都需要加強通風,嚴格控制雞舍內的溫、濕度。要認真對待溫、濕度情況,做好舍內的通風處理,飼養過程中通風是非常關鍵的,通過經驗以及查閱資料可知,建議在秋季天氣情況良好的時間進行溫、濕度調節,通過通風控制雞舍溫度,適合蛋雞生產。雞舍內空氣流通良好是控制疾病流行的重要因素,每周進行1~2次,調節方式要以保暖為主,白天加大通風,夜晚則要適當減少通風,若是天氣好也可以增加通風時間,但要避免因通風不當造成雞病而帶來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另外,在進行溫度控制的時候要有平穩過渡,規律可以遵照每3天降0.5~1℃即可。
4 密度控制
對于雛雞來說,飼養管理要點要考慮到密度的問題,蛋雞養殖過程中密度關系雛雞活動的各個方面,并且同室內空氣質量、溫度都有很直接的關系,也會導致蛋雞啄癖等一系列的應激問題。密度過小與過大都不適宜,過小會浪費場地空間,在保溫上會增加額外的費用投入,使飼養成本提高;密度過大更加不適宜,會導致雛雞活動半徑變小,致使相互擁擠踐踏,對于體質弱的雛雞,會有食欲不佳等情況發生。如果是長期大密度養殖,雞舍內必然會產生大量二氧化碳,致使舍內濕度相對增加,雞舍內空氣污染加劇,影響蛋雞正常生長發育,以及以后和產蛋率。對于剛進雛雞來說建議密度比例為:1周齡時飼養密度控制在45~65只/m2;在2~3周齡時飼養密度控制在35~45只/m2;在4~6周齡時控制在21~32只/m2即可。
5做好蛋雞產蛋前期體能儲備
首先要做好換料工作,在蛋雞產蛋量達到5%時可以進行高峰期飼料更換,這樣可以讓早熟的蛋雞能吸收充足的鈣質元素,這樣非常便于順利產蛋;注意體重調節,按時進行體重監測,為保證蛋雞體重達標可以適當選擇分群管理;適度光照,控制好光照時間對于蛋雞產蛋非常關鍵,從18周齡開始既可以按照每日13h光照,事先刺激蛋雞產蛋,之后逐浙增加30min,一直到全天日照16h即可。在蛋雞產蛋高峰期時,要掌握喂料情況,飼料要選擇高品質的,無特殊原因不建議換料,飼料營養成分也要符合蛋雞所需,要注重飼料中營養的平衡性。光照總體原則是確保16h的光照時間,不可以隨意減少。褐殼雞光照強度控制在3W/m2,粉殼雞光照強度控制在2~2.5W/m2。最佳溫度控制在16~20℃,濕度控制在50%~60%左右即可;蛋雞在生產期間要有一個安靜、衛生、舒適的環境,避免各種應激影響蛋雞產蛋,同時做好消毒及防疫管理。
6 疾病預防
蛋雞具有較強的生產能力,在蛋雞生產中若營養物質的供給得不到補充,加上周圍環境與人為等因素的影響,必然也會導致一些疾病的發生,由于蛋雞在疾病的抵抗力方面表現得比較差,非常容易受到影響并患病,所以在飼養過程中也要做好營養代謝性疾病以及其他疾病的預防與治療。
7 討論
蛋雞整個生長、生產過程養殖戶要給予高度重視,只有通過科學的飼養管理方式,加上有效的疾病預防措施,才可以提高飼養能力,進而滿足市場需求,達到增值的目的。希望通過本篇文章給廣大養殖業戶提供相關參考,保證蛋雞養殖業健康長效發展,進一步拓展該行業的養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