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方劑一:甜葶藶散加減
甜葶藶35g、桔梗35g、貝母30g、石膏50g(先入)、蘇子25g、萊菔子25 g、桑白皮20g、大黃25g、木通25g、陳皮20g、甘草20g,水煎取汁喂服,每天1劑,連服5劑,5天后對方劑進行適當加減。
中醫認為,寒喘宜疏散風寒,宣肺平喘;熱痰氣宜清化熱痰,宣肺平喘;肺虛氣喘宜益氣定喘。甜葶藶具有祛痰平喘,下氣行水功效;劇更具有開宣肺氣,祛痰排膿功效;貝母具有清熱化痰,開郁散結功效;石膏具有解肌清熱,除煩止渴功效;蘇子具有下氣清痰,潤肺寬腸功效;萊菔子具有下氣定喘,消食化痰;桑白皮瀉肺平喘,行水消腫。
方劑二:小青龍湯加減
麻黃28g、橘紅25g、桂枝22g、干姜20g、白芍25g、五味子25g、半夏25g、甘草20g、細辛18g、杏仁18g,水煎取汁喂服,每天1劑,連服5劑,5天后對方劑進行適當加減。
麻黃發汗,平喘,利水;橘紅消痰,利氣,寬中,散結;桂枝發汗解肌,溫經通脈;干姜溫中逐寒,回陽通脈;白芍養血柔肝,緩中止痛,斂陰收汗;五味子斂肺,滋腎,生津,收汗,澀精;細辛祛風,散寒,行水,開竅。
方劑三:補肺湯
黃芪30g、黨參30g、五味子28g、地龍25g、蘇子25g、白果28g、桔梗25g、紫苑25g、甘草24g,水煎取汁喂服,每天1劑,連服5劑,5天后對方劑進行適當加減。若心悸肢冷加桂心、干姜,以溫肺壯陽;若久喘傷陰,見舌紅津少者,加沙參、麥冬以潤肺止咳。
中藥配方三中黃芪補氣固表,托毒排膿,利尿,生??;黨參補中,益氣,生津;五味子 斂肺,滋腎,生津,收汗,澀精;地龍清熱息風、通絡、平喘、利尿;蘇子下氣利膈消痰、潤肺平喘;白果斂肺氣,定喘嗽,止帶濁,縮小便;桔梗具有開宣肺氣,祛痰排膿功效;紫苑溫肺、下氣、消炎、止咳。
方案四:清肺止咳散
組方桑白皮300g,知母250g,杏仁250g,前胡300g,金銀花600g(蜜制),連翹300g,桔梗250g,甘草200g,橘紅300g,黃芩450g,琵琶葉300g(蜜制),麻黃200g,石膏100g。本方劑具有解表祛邪、止咳化痰、宣肺定喘和清熱解毒清瀉肺熱,化痰止痛,通利咽喉,抗菌消炎,平喘抗病毒作用。黃芩所含的黃酮類化合物、黃芩多糖等有抗病毒作用;金銀花所含的綠原酸、木犀草苷、木犀草素等有抗病毒作用;黃芩所含的黃芩苷對大腸桿菌和枯草桿菌具有較強的抑菌作用,金銀花對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均有明顯的抑制作用;黃芩所含的黃芩苷、黃芩素有抗炎作用;苦杏仁口服后,在體內可分解出對呼吸中樞有抑制作用的物質,使呼吸運動趨于平靜而達到鎮咳平喘作用。由此可見清肺止咳散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治療時按0.5%添加,預防0.25%,使用7天。復方黃芪多糖、泰樂菌素拌料。飲水中加丁胺卡那。按說明劑量使用,連用5-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