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1 充分考慮用藥特點及藥物應具備的條件
雞對有些藥物較敏感:有機酸磷脂、呋喃類藥、食鹽、磺胺二甲基嘧啶、鏈霉素、喹乙醇等。雞味覺乳頭少,無逆嘔動作,一般不用苦味健胃藥。雞具有獨特的呼吸器管——氣囊,往往采用氣霧給藥對由細菌引起的呼吸道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效果較佳。雛雞肝臟的藥物代謝酶系統不健全,氯霉素慎用。雞的整個消化道內容物呈酸性。雞的尿液呈酸性,在使用某些弱堿性藥物質(如磺胺)時應注意。藥物代謝動力學各種動物存在差異。
從藥物代謝動力學角度:通過任何給藥途徑均可迅速吸收,較短時間內達到血清濃度峰值,通過各種屏障迅速在感染部位達到有效藥物濃度,很快殺滅病原體。較理想的藥效學特性:超廣譜、高效、快速殺滅,和其他抗菌劑無交叉抗藥性,雞不產生抗藥性,長期有效。對臨床適應癥顯著。對動物的危害極少,對全身或局部組織均無毒副作用。禽產品藥殘留量極低,僅需較短停藥期。便于運輸、保存,穩定性好,使用方便。排泄出動物體外對外界環境污染小。由于藥物的使用,減少動物因發病導致的各種損失,潛在效益得到充分發揮,經濟效益好。
2藥敏實驗和藥物代謝動力學
在獸醫臨床中,從現場病例中分離細菌加以培養,進行藥敏實驗,中高度敏感的藥物不一定有最理想的治療效果。藥物對體外細菌的敏感性實驗結果和藥物在體內對細菌的作用有差別,還應考慮其在體內的吸收、分布、轉化和排泄。在臨床中藥物選擇既要考慮對細菌的敏感性,又要考慮藥物在體內能否在感染部位較短時間內達到有效殺菌濃度并維持較長時間。
3合理用藥,避免細菌抗藥性的產生
聯合用藥的目的:治療混合感染;獲得協同作用以對抗特殊的耐藥品菌;克服細菌的耐受性;防止耐藥性的出現;使毒性減小到最低程度;防止由于存在的其他細菌產生的酶破壞抗生素。細菌抗藥性產生的機理:基因突變;質粒介導;P一內酰胺酶;氨基糖甙類鈍化酶(乙酰轉移酶、磷酸轉移酶、核苷轉移酶);氯霉素乙酰轉移酶;紅霉素酯化酶;抗生素滲透屏障;靶位改變。細菌產生抗藥性的原因:沒有正確選擇抗菌藥的適應癥;劑量不足,療程不當;未注意聯合用藥;長期局部或預防性用藥;頻繁更換藥品;藥物未注意交替使用;未注意環境的定期徹底消毒;長期使用劣質藥品;基因突變。
4 影響藥物療效因素與選擇藥品一般原則
影響藥物療效因素有以下幾個方面:疾病診斷及適應癥;抗菌劑的正確選擇;機體組織器官的機能狀態(功能障礙與病理損傷);藥物的敏感性(藥敏實驗)和最小抑菌濃度(MIC)或最小殺菌濃度(MBC);給藥劑量;療程;給藥途徑;藥品質量;理化特性、純度、穩定性、運輸、保存等;藥物的體內代謝(吸收方式、速度、分布、血液和組織藥物濃度、代謝、消除、半衰期);輔助治療(抗炎藥、抗腹瀉制劑、尿液的酸化劑和堿化劑、免疫增強劑、祛痰藥、支氣管擴張藥;微生態調節劑);飼養管理;動物營養(電解質、維生素、微量元素的補充、蛋白質)。
選擇藥品的一般原則是根據病因、病情、癥狀、病程選擇;通過藥敏試驗和MIC或MBC的測定;選擇正規的、值得信賴的廠家的產品;搞清有效成分的類別;盡可能了解藥物的特性;在確認藥品質量及療效的前提下考慮價格或成本。
5抗菌劑治療失敗的原因
診斷錯誤;抗菌劑對微生物不敏感或細菌處于靜止狀態;細菌產生耐藥性;混合感染;配伍禁忌的藥物聯合使用;耐藥的細菌導致雙重感染;原來的或其他細菌引起的再感染;沒有正確評價藥物的藥代動力學特征;偽劣或過期藥品;動物防御機能損害;沒有認真執行確定的用藥方案;輔助治療不當;營養缺乏沒有糾正;護理達不到標準;易造成感染的管理因素沒有糾正;因不良反應取消已被選擇的抗菌劑;配合使用時藥物之間發生相互作用。
6 改善飼養管理和衛生消毒工作
雞患病時給藥治療,只是控制疫病的一個方面,另一方面,尚需改善飼養管理和衛生消毒工作。有些雞患病是由于飼養管理方面的錯誤而誘發,若飼養管理不改善,雞發病的誘因仍然存在,難以獲得好的療效,只是在給藥期間雞不發病死亡,停止用藥后,雞又開始發病死亡。此外,雞在發病期間,分泌物和糞便不斷向外排出病原體,污染雞的生存環境,若不做好衛生消毒工作,雞處在被病原體污染的環境中。治療時,因體內有一定的藥物濃度而殺死病原體,雞可以不發病死亡,停止用藥后,體內的藥物很快被排出體外,再接觸到病原體時,很快又被感染發病,即療效不牢固,給藥時雞不發病,停止用藥后數天雞又開始發病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