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豬常見消化系統疾病
病因分析:
1、細菌性病原:大腸桿菌,沙門氏菌,魏氏梭菌等。
2、病毒性病原:傳染性胃腸炎,流行性腹瀉,輪狀病毒等。
3、其他病原:豬痢疾密螺旋體,血原蟲等。
4、管理因素:奶源性腹瀉,料理性腹瀉,舍內溫度、濕度、通風,衛生等。
乳糜管出血,沒有乳汁,腸壁變薄,透亮等--病毒性腹瀉。
乳糜管有乳汁,腸道正常,細菌性腹瀉。
治療原則
1、防止脫水。
2、緩解算中毒。
3、平衡電解質。
4、減少內毒素,增強免疫力,殺滅病原。
治療方案
1、防止脫水、算中毒,維護電解質平衡。
口服補液鹽(葡萄糖20.0克、氯化鈉3.5克、碳酸氫鈉2.5克、氯化鉀1.5克)溶于1000毫升涼開水中,供豬自由飲用。
2、殺滅病原。
細菌性:慶大霉素、硫酸新霉素、環丙沙星、痢菌凈等。
病毒性:干擾素、轉移因子、黃芪多糖等
3、減少內毒素,緩解胃腸蠕動。
東莨菪堿、阿托品
4、加強飼養管理,注意環境溫度。
止瀉藥究竟怎么用
止瀉藥究竟怎么用
止瀉藥的作用機理為:
1、通過增強胃腸平滑肌張力,減弱胃腸蠕動,使糞便干燥而止瀉。
2、通過吸附或收斂作用,阻止腸內的異常發酵,減少毒物在腸內的吸收及對腸粘膜的刺激,或直接保護腸粘膜,減少滲出而發揮止瀉作用。
止瀉藥適用于哪些情況 :
常用藥有鞣酸蛋白、次碳酸鉍及藥用炭等。 腹瀉僅僅是各種疾病的一個癥狀,其病因多種多樣,食物中毒、細菌病毒感染、消化不良、腸功能紊亂、內分泌障礙、肝膽胰功能不全等均可引起腹瀉。例如,腸炎、痢疾是細菌引起的腸道感染,所引起的腹瀉是腸道受到細菌毒素的刺激而做出的反應,它可排除毒物及細菌毒素,具有保護意義,在這種情況下,不能用止瀉藥,而應首先給予抗菌治療,如服用抗菌優、氟哌酸或慶大霉素等藥物。 但劇烈而持久的腹瀉,將導致脫水和電解質紊亂,此時,可在病因治療的同時,適當給予止瀉藥。 所以,不能一見腹瀉就給予止瀉藥治療,應根據具體情況,針對病因加以治療。一般而言,止瀉藥主要用于非細菌性引起的腹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