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大多數農戶在開始養殖蛋雞時是在未安裝籠具的新建蛋雞成雞舍地面進行保溫育雛。由于籠具的影響,農戶在飼養了一批蛋雞后無法再利用蛋雞成雞舍的地面進行育雛,此時許多農戶選擇另建育雛舍進行育雛。但另建育雛舍需要增加場地及投資。在專業化的服務機制還未形成以前,另建的育雛舍利用率很低,每批雞僅使用2個月~3個月,而空置期長達10多個月,這對我們有限的養殖資源是一個很大的浪費。因此,我們通過對現有蛋雞成雞雞舍做些臨時性的適當改造,徹底解決了這一難題。
1材料:PVC涂層透光保溫卷簾、泡沫隔熱彩鋼瓦、塑料網、竹片等。
2方法:利用原來的蛋雞成雞舍做了一些小的改造用于育雛。原來的蛋雞成雞舍為9米×60米,采用鋼架結構,屋頂為泡沫隔熱彩鋼瓦,側面安裝PVC涂層透光保溫卷簾,地面硬化平整,使用投料機和清糞機,安裝兩排390式人字形籠具。其改造方法是:將籠具的中間層拆下,放到頂層,這樣可以騰出寬1.5米,高0.45米、長與籠具同長的空間。?。?5米長的竹片做橫梁,固定在下層籠具之上,每隔0.5米安裝一根。然后將2米寬、網孔1厘米的塑料網鋪在竹片橫梁上,多出0.5米寬的網作一邊的側網并掛在上層籠具上,另一邊的側網需將另外一捆2米寬的塑料網裁成0.5米寬,并掛好固定于另一側,再在網床上每隔1.8米(為每組籠具長)用塑料網作一個隔斷,隔斷區間內放置一個食盒和一個飲水盒。在兩排籠具(含)之間用彩條布密封,加上拆下的中層籠具放到頂層托住彩條布,剛好形成了一個比人略高的保溫室。在溫室內兩排籠具中間的人行道上安裝增溫爐,在上層籠具下部每隔一定的距離(視保溫情況)安裝一盞增溫燈,這樣一個即簡易又適用的育雛室就建成了。
3結果:
3.1優點
3.1.1發病少利用網床育雛可以物理隔斷一部分雛雞與病菌的接觸,減少雛雞疫病發生,特別是球蟲病、雞白痢等,具有明顯的效果,能大幅度降低藥費支出,減少藥殘。
3.1.2操作方便由于網床設置的高度剛好在一般人的腰部上方,非常方便開展日常的免疫、斷喙等工作。且由于網床上每隔1.8米有一個塑料網作隔斷,形成了許多獨立的養殖、工作區間,養殖戶可按養殖、工作區間進行日常管理和工作,能避免遺漏或重復操作的情況,中途還可休息,在喂水、喂料時,可用推車運輸,減輕勞動強度。
3.1.3糞便清除快捷由于是在蛋雞成雞舍的中間層改造育雛,籠下的清糞機仍可以使用,因此,育雛時掉落到地面的雞糞可以及時快捷清除,減少室內糞便發酵產生的氨氣和病菌繁殖,同時也不影響室內保溫,甚至還有利于底層換氣。
3.1.4改造簡易、適用中間層籠具拆下放置到上層籠具頂部剛好可以撐起彩條布,且形成超過人高的溫。原成雞舍的卷簾可以落下保溫,形成雙層保溫效果。下層的籠具加上少量竹片,即可以托住網床,又便于糞便落地,然后及時清除。增溫爐仍可以布置在兩排籠具之間的人行道上,非常方便改造和使用。
3.1.5成本低整個改造和育雛管理都是就地取材,育1萬只雞,只需要在一棟9米×60米的蛋雞成雞舍進行改造即可,改造成本只需2000元,即購買網床1500元、竹片500元,成本極低。
3.1.6育雛效果好根據我們對蛋雞成雞舍改造育雛和蛋雞成雞舍地面育雛(CK)的兩個月對比試驗觀察,結果改造育雛無雛雞發病死亡,雞群體重均勻、健康,平均生長速度快,60日齡最大體重達0.78kg,最小體重0.64kg,平均體重0.71kg;而地面育雛雛雞發生了球蟲病等,死亡率達1.9%,雞群體重不均勻,平均生長速度相對較慢,60日齡最大體重0.70kg,最小體重0.52,平均體重0.60kg。
3.2缺點
較之另建育雛舍,缺少另建育雛舍可以延長蛋雞成雞舍的生產周期,提高蛋雞成雞舍的生產效率的優點。但也有缺點:除增加場地、成本外,育雛舍的利用率在目前2萬只以下養殖量的情況下仍然很低,在養殖區域很近的情況下,超過2萬只以上,又不利于整個養殖區域的全進全出管理。
綜上分析,在蛋雞成雞舍的改造育雛利大于弊,且是蛋雞養殖上一次創新,一次革命,它徹底解決了蛋雞育雛缺乏場地、缺乏投資和地面育雛質量不好、操作難的問題,值得加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