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其實3月份以來由于豬價的飆漲導致母豬和仔豬價格也持續高升,因此養殖戶補欄的積極性是不大的。6、7月份全國大范圍發生強降雨和洪澇災害,災區能繁母豬災情前后拋售現象明顯,加上環保拆遷的加碼,導致母豬淘汰數量仍在持續增長。
農業部公布最新存欄數據,2016年7月能繁母豬存欄為3752萬頭,較上月下降 8萬頭,環比下降0.2%,同比下降3.2%;生豬存欄量37596萬頭,較上月下降38萬頭,環比下降0.1%,同比下降2.4%。受南方水災影響,災 后疫情風險激增,受災地區養殖戶普遍存在清欄需求,另外通過上市企業銷售簡報可以看出,在消費淡季,生豬出欄普遍出現較大幅度增長。市場上有部分言論認為 此輪豬周期上漲仍未結束,后市將再次迎來豬價上漲。
從天氣方面分析:所謂一場秋雨一場涼,后期氣溫下降可能迎來降雨,豬肉消費要增多。后面中元節、升學宴、學校開學,集中消費恢復等導致屠企要備貨,因此供不應求的局面將逐步形成。而且隨著天氣的轉涼,以及南北價差的出現,北豬南運也將逐漸活躍。無疑,這將帶動北方豬價的漲勢。這幾天大部分地區再度迎來高溫,但這不過也是最后一擊,而這兩天上漲之后的下跌又使得大豬走了不少。存欄豬的平均體重又低了,稍有上漲、壓欄惜售風潮將又起。
業內認為7月份能繁母豬存欄再次下滑,或許表明存欄仍處于筑底過程,而且此次生豬存欄量也出現環比下降,可見洪澇災害使得豬只提前出欄增多,同時高溫 天氣使得養殖戶壓欄減少。加上去年冬季疫情的對應,無論短期還是長期,供應依舊趨緊。因此,母豬存欄下降導致豬價或持續上漲至明年,但不是沒有下跌風險。 這期間我們還要考慮進口豬肉、政策、供需博弈,屠宰壓價等因素的沖擊,因此養殖戶在做到心中有底時也要把握好 “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