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自2000年以2500只大肉食的規模進入養殖行,已有十多年,期間酸甜苦辣無法言表,哭過,也笑過。非典,讓我欲哭無淚,繼之而來的流感又讓我們賠的丟盔卸甲。
2004年規模擴大至8000,2010年存欄量已達15000,2015年存欄量又擴大到50000,現在我比同齡人富有了許多:頭上的白發多了,臉上的皺紋多了,親人朋友對我的牽掛多了,胳膊和腿的毛病多了,外行人無法體會我付出的心血。
我進入養殖業已有十余載,一步一個腳印走過了風風雨雨,靠的不是行情預測,靠的是過硬的管理。只有管理到位,才能養好雞,只有養好雞,才能有效益。好雞逢牛市得暴利,好雞逢熊市得微利,孬雞逢熊市只有一敗涂地,逢上好的行情沒好雞也會沒效益。
養殖人以前只管養好雞,出欄了,或多或少可以賺點。而現在,我們操心的事逐漸的多了,苗雞行情、玉米行情、大豆行情、毛雞行情,甚至期貨行情等等....似乎,這些要不了解點,你就根本不能進雞,進了也是在賭...然而,我們養雞的又有幾個讀過經濟管理的,云里霧里,我們真的是在摸著石頭過河....中國式養殖,(我不是在崇洋媚外)出路在哪里?
信息化,聽起來那么神秘,有一個實驗:將股票專家與大猩猩關在一個屋里,各配備一個按鈕,用其選擇股票,不提供備選股票的任何相關信息,可想而知,大猩猩不懂股票,只是模仿專家的樣子按,結果竟然讓大猩猩贏了。得出一個結論:“在沒有信息的空間里知識和垃圾沒有區別.”。所以,我們不要只學習養殖技術知識,還要積極探討行業信息..命運不是掌握在別人手里,有時和你的分析與運氣有關...
親情養殖,緣何不建立聯合體?有一種現象,就是一個家族中很多親戚都搞養殖,然而,卻各自為戰!其中原因很多,但是,有遠見的人都應該看到未來的養殖趨勢在向規?;?,微利化,模式化,終端化發展,現在沒能力擴大規模,為何不聯合起來組成規模效應,可以降低成本,抵御風險...
觀念很多,我們究竟要改變成啥樣?在針對畜禽疾病治療走訪很多獸醫人員以后,得出一個結論:牛最好治,豬其次,雞最難!不知大家可有同感,養殖面臨的風險太多了,我們改變觀念無非是破除固有錯誤習慣,接受先進的管理經驗,隨著疾病趨勢搞好預防,做好生物安全,減少用藥,為消費者提供優質產品....然而,改變是需要成本的,有的人付出了,而有的人拒絕了!...
好在這幾年以自己的敬業精神闖了過來,奉勸同行幾句話,千萬不要去預測行情,它不是我們能預測的了的,也千萬不要相信預測行情的人的話,他們預測的準的話,他們就是世界的主宰了。我們只有相信自己,把好自己的質量關,管理到位,才有效益。我們只有養好雞,才能立于不敗之地。十年間只出了一次非典,沒幾次行情突破成本線,養好雞才是硬道理。
不多說了,祝同行養好雞,賺大錢,養殖路上長長遠遠。
亮起來了那輪太陽
放棄了往日含蓄的面容
將溫暖奉獻給深情的北大荒
一步步印留著雪的腳印
從冬天走到了春天
將那一絲絲緊張
融化在刺眼的光線中
舒展的心靈,歡快的樂曲
帶著對春天的狂想
將養雞進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