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摘要】近幾年,一些禽類傳染病在養雞業中呈多發態勢,在一定程度上給養雞業帶來了不小的影響。禽類傳染病的傳播速度非???,死亡率也非常高,一旦形成爆發之勢,很難控制。做好傳染病的防控工作是最有效的方法。
1發病原因
據統計,造成養雞戶雞群常發病、多發病的原因大體有以下幾個方面。
1.1雞舍的問題
目前,我國大部分的養雞戶所使用的雞舍都達不到標準要求。通常都是利用原有廢棄或閑置的房舍經過簡單改建而成,有的甚至是不考慮周邊環境是否適合,找個地方簡單搭建起來就用傳染病的因素。如靠近村莊和生活區,雞舍與雞舍之間過于密集,雞舍與其他畜禽混雜,沒有隔離設施及隔離措施,不考慮風向,還有垃圾與糞便是否方便處理等等,這都給傳染病的發生埋下了隱患,同時也給防疫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難。
1.2環境的問題
養雞場的環境差,清潔衛生工作不到位,就會對雞場產生很大的應激因素,同時也給各種病原微生物的生存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這樣就使雞群致病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1.3疫苗的問題
疫苗使用不當或操作失誤,都會產生消極的作用。如,不按規定和要求使用,任意加大劑量,沒有使用規定的注射水,以至造成一些病毒性疾病呈區域性流行。還有的養雞戶同時飼養幾家公司的種苗,因其母源抗體的不一致,結果給免疫程序的制定帶來很大的困難,極易造成某些疫苗的免疫失敗。
1.4飼養管理的問題
養雞戶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與專業飼養技術水平差,是養雞業中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文化程度低阻礙了對養殖專業技術知識的學習,守舊的觀念妨礙了對新事物的接受。因此說,行之有效的科學飼養與管理,對于雞群傳染病的防控是十分重要的,更是必不可少的。
2防控措施
2.1科學選址
養雞場的選址一定要結合本地的實際情況,尤其是較大型養雞場,更要做出比較科學的選擇,旨在為后期防疫管理工作的實施提供基本保證。養雞場的選址要遠離公共場所、交通要道以及其他動物飼養場所。遠離野生鳥類和水禽棲息的湖泊與溝河。一定要避免與鴨、鵝等混養,以防疫病傳播。養雞場周邊1km范圍內杜絕飼養貓、狗一類動物。有條件的應采取封閉式飼養管理的模式,其雞舍要安有紗窗,門、窗要嚴密,在防野鳥進入雞舍的同時,還要做好防鼠滅蚊蠅等工作。
2.2引進健康雞雛
養雞場要實行專業化飼養,最好自繁自養,如在外面引進,應做到全進全出,不要混養,以杜絕交叉感染。健康雛雞的標準應該是,活潑好動、叫聲響亮;躋部愈合良好,無躋血;腹部柔軟,大小適中,肛門四周無污物;喙、眼、腿、翅膀等畸形,個頭、體重勻稱。雞雛的運輸要快速、安全、準時,在運輸途中要防止雞雛遭遇冷、熱應激。寒冷季節運輸要備有防寒物品,夏季高溫季節要注意運輸途中通風換氣,隨時觀察雞雛的情況。
注意,選購雞雛一定要嚴格把關,按標準要求選購。假如因為貪便宜,一旦不慎,有可能造成養雞場傳染病的流行,得不償失。
2.3加強飼養管理
一些養雞場發生疫病,通常都是由于飼養管理不當或者防疫措施不到位造成的,因而在飼養管理上應采取嚴格規范的制度措施。雞群的飼養密度要合理,雞舍要始終保持干燥,光照適度,空氣清新。隨時關注氣候的變化,切實做好冬季防寒保暖和夏季防暑降溫工作。
科學飼喂合理的全價優質飼料,最大限度滿足其生長發育與生產的需要,杜絕發霉腐爛變質飼料進入雞舍,以其減少應激的發生。雞舍內要備足潔凈的飲用水,確保水槽供水不斷。飼料中適當添加多種維生素,借以增強雞體的抵抗力,從而有效降低雞群的發病率。
雞雛膽小容易受到驚嚇,對環境的變化特別敏感。因而,開、光燈與飼喂及飲水等工作程序一經確定下來,就不要輕易變動。飼養人員在雞舍工作時,動作要輕,避免驚擾雞群,盡量減少雞舍的進出次數并杜絕閑雜人員進入。
2.4強化專項衛生管理
養雞場必須實行專職負責,專人飼養,并謝絕一切不必要的參觀活動。飼養工作人員進入養殖區時,必須更換衣服和鞋,認真進行消毒。雞舍、飼養用具、運動場地等要定時定期進行藥物消毒。
養雞場入口要設立消毒池,入口地面鋪撒生石灰。對進出養雞場的運輸車輛等進相關物品要進行徹底消毒,嚴加防范帶有病菌和被污染的飼料、種蛋、用具、車輛等進入養雞場內。
2.5雞糞無害化處理
由于雞糞中的微生物和寄生蟲有可能是傳染病源,所以要對雞糞實施無害化處理。選擇離雞舍較遠的地方挖一土坑,坑底放少量干草,填滿雞糞后用泥漿涂蓋,處理時間2個月左右。由于雞糞堆積封閉后所產生的熱量使內部溫度高達80℃左右,從而能有效殺滅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蟲卵。
2.6適時進行免疫接種
按照科學的免疫程序免疫,采用有效的免疫方法,適時進行免疫接種。在實施飲水、噴霧、滴口、滴鼻、點眼等免疫前后的24h內,不要進行飲水消毒與噴霧消毒。免疫前須給雞斷水2~3h,不要使用經氯氣消毒的水。如使用無菌蒸餾水,應該在每10L水中添加50g脫脂奶粉。含疫苗的水須在1h左右時間用完,期間不得再加任何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