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據市場反饋信息,2015年在山東、河北兩省發生了雞傳染性喉氣管炎的散發病例,呈現多點性和局域性發病的規律,有些雞場由于應用飲水免疫的方法緊急接種或誤診誤治,造成了嚴重的損失,在某些小區甚至到了談“喉”色變的地步。其發病與盲目地接種喉炎疫苗有一定關系,因此有些養殖戶比較糾結,以后是長期的全群免疫,還是停止喉炎免疫接種,這成了一個棘手的問題,到了羝羊觸藩、騎虎難下的兩難地步。為了解決這個難題,我們進行了中獸藥群體防控和無免疫凈化雞喉氣管炎的理論探討和初步嘗試。
一、無免疫凈化符合雞喉氣管炎的發病規律
傳染性喉氣管炎(LT)是雞的一種病毒性呼吸道傳染病,可引起死亡和嚴重的經濟損失。嚴重感染時病雞呼吸困難、喘氣、咳出血樣粘液,而且死亡率高。在養雞業發達的地區,溫和性感染逐漸增多,表現為粘液性氣管炎、竇炎、結膜炎、消瘦和低死亡率。雞是喉氣管炎病毒(LTV)的主要自然宿主。雖然本病可感染所有年齡的雞,但多數特征性的癥狀見于成年雞。病毒增殖局限于氣管組織,很少或根本不形成病毒血癥。喉氣管炎病毒的自然侵入門戶是上呼吸道和眼。臨床上LTV呼吸道隱性感染是本病存在的一個主要特征。感染LTV后一般在6-12天出現臨診癥狀。本病嚴重流行時能夠引起90%-100%的發病率,死亡率從5%到70%不等,平均為10%-20%。喉氣管炎病毒可引起雞的急性呼吸道癥狀。典型癥狀為流涕和濕性羅音,隨后出現咳嗽和喘氣。嚴重流行的特征是出現明顯的呼吸困難并咳出血樣粘液。以往常見有嚴重流行的報道。
現在在歐洲、澳大利亞、新西蘭和美國等集約化養禽地區以溫和型LT多見。臨診表現為體弱、產蛋量下降、流淚、結膜炎、眶下竇腫脹,持續性流涕及出血性結膜炎。病程隨病變的嚴重程度而不同,通常多數雞在10-14天恢復。大體病變:病變損傷可以出現在感染雞的結膜和整個呼吸道,但是最常見于喉頭和氣管。氣管和喉頭的變化輕微時僅存在過量的粘液,嚴重時則有出血或者白喉樣病變。溫和型的LT損傷輕微,僅包括結膜炎、竇炎和粘液性氣管炎。嚴重感染時,初期為粘液性炎癥,隨后出現變性、壞死和出血。常常出現白喉型病變,可以看到粘液團延伸于整個氣管。一些病例,出血嚴重時在氣管內形成血塊,或者血液中混合粘膜及壞死的組織。炎癥可以向下擴散到肺臟和氣囊。在溫和型的LT中,大體病變可能僅僅是結膜上皮和眶下竇水腫、充血。
由于野毒感染或者疫苗接種可引起雞的潛伏感染,因此避免將免疫雞或康復雞同易感雞群混群飼養極為重要。2周齡以上的雞免疫接種或田間感染后3至4天可產生部分保護,6至8天能完全保護。早在免疫后8至15周可以檢測到免疫力下降,但大多數雞群保持免疫力15至20周。在野外條件下,常常在免疫接種后15-20周出現免疫失敗,但是對再次免疫仍有爭議。
弱毒疫苗與一系列的副反應相關,如由免疫雞傳遞給非免疫雞、病毒致弱不夠、產生潛伏帶毒雞,或者由于體外病毒的傳代導致毒力增強。已經證明LTV疫苗病毒可以非常容易的由免疫雞傳遞給非免疫雞,應該盡量地避免這種傳播,防止疫苗毒在雞與雞之間的傳播中毒力增強,另外,疫苗毒致弱不夠可導致非免疫雞發病,可采取嚴格的生物安全措施,或者在一個雞場對所有的易雞群同時免疫來防止疫苗毒的傳播。有證據表明,LT弱毒疫苗可導致野外LT暴發,疫苗毒毒力增強是病毒傳播和在雞與雞之間體內傳代的結果。
二、無免疫凈化符合《國際動物衛生法典》實施動物疫病撲滅計劃的基本原則
在與疫病長期斗爭的過程中,獸醫專家和官員們普遍認識到,消滅一種病原體相當于改變一種自然平衡,沒有艱辛的努力和相對漫長的過程很難實現的。除各種動物疫病發病特性存在很大差異外,物力、財力、人力和科學技術水平等多方面因素,也會對疫病既定目標產生很大影響,因此,在制定疫病撲滅計劃時,必須根據疫病流行特征,按照強化組織領導、設定階段目標、實施分區管理、設定綜合防控措施等原則,科學制定重大動物疫病撲滅計劃。
OIE在總結各國疫病撲滅計劃階段劃分的基礎上,通過《國際動物衛生法典》,建議各國將疫病撲滅計劃定為計劃撲滅階段和無感染階段。一計劃撲滅階段:該階段大約需2至3年,要做好各項技術和物資資源(如疫苗、診斷試劑和撲殺補償費等)的儲備工作,采取綜合措施降低發病率。二暫時無疫病階段:該階段至少需要2年,在采取免疫、檢疫監督等綜合措施的基礎上,實現2年以上無臨床病例出現,才可達到暫時無疫病狀態。期間發生的疫情必須采取嚴格的撲殺清群措施。三無臨床病例階段:該階段至少需要3年,在停止免疫接種、嚴格疫情監測制度的基礎上,保證3年以上不出現臨床病例。四無感染階段:在停止免疫接種、嚴格疫情監測的基礎上,2年以上時期內監測不到易感動物帶毒現象。
三、中獸藥防治雞喉氣管炎的研究
1.中獸醫關于雞喉氣管炎的個體辨證
衛氣營血辨證:陸鋼在《雞病中藥防治》中講到:雞傳染性喉氣管炎是一種由皰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傳染病,目前尚無滿意的西藥進行防治。中獸醫按衛氣營血辨證施治,取得一定防治效果,中獸醫認為該病系外感病邪所致,病初,風熱犯肺,癥見鼻塞、粘涕、甩頭、咳嗽、發熱、羽毛稍豎,冠髯邊色稍暗等,屬衛分證,治宜疏散風熱,宣肺理氣。宜選用方二、方四治療。若衛分證不解傳入氣分,熱邪遏肺,清肅失司,氣逆痰壅,呼吸不利,癥見發熱,體溫升高1℃-2℃,口渴,張口喘息,伸頸揚頭,聽有呼吸痰鳴音,夜晚更甚;有的病雞咳出多量粘液或帶血絲痰液,咽喉黏膜充血腫脹,上被有假膜,冠髯略紫色,此為熱邪壅肺,屬氣分證。治宜清肺化痰,降氣平喘。宜選用方三、方六治療。
若氣分不解,邪氣傳入營分或傳入心包。癥見高熱稽留,神昏眼閉,站立不動,羽毛蓬松,翅尾耷拉,頭頸縮內或彎向一側,喙插入翅下,伏臥于地,冠髯紫紅屬營分證。若營分證不解,傳入血分,除營分癥候加重外,癥見抽搐或癱瘓,有的可見耳垂有彌漫性出血點,冠髯深紫紅色,屬血分證。臨床上風熱犯肺、熱邪壅肺和衛氣同病者居多,而營分、血分證時因治療不及時多趨死亡故較少見,當見衛氣同病時,應表里雙解,可選用方一、方五治療。
方一:喉癥丸。用法:小雞,輕癥者每次4-5粒,每天2次。大雞,重癥者每次10-20粒。每天2次。連續給藥3天。
注:喉癥丸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獸藥典》(2010年版)喉炎凈,都是在六神丸的基礎上演化而來。六神丸:牛黃、蟾酥、冰片、雄黃、珍珠、麝香。喉癥丸:牛黃、蟾酥、冰片、雄黃、板藍根、膽膏、青黛、玄明粉、硼砂、百草霜。喉炎凈散:板藍根840克,蟾酥80克,合成牛黃60克,膽膏120克,甘草40克,青黛24克,玄明粉40克,冰片28克,雄黃90克。功能:清熱解毒,通利咽喉。主治:雞喉氣管炎。用量:雞0.05-0.15克。
方二:加減銀翹散:金銀花30g、連翹30g、貫眾30g、板藍根30g、桔梗18g、牛蒡子18g、薄荷18g、荊芥穗18g、淡豆豉15g、蘆根18g、甘草12g。
方三:清熱定喘湯:炙麻黃10g,炒杏仁10g,生石膏50g,大青葉30g,板藍根30g,金銀花30g,連翹30g,黃芩20g,射干10g,山豆根10g,花粉10g,桑白皮20g,瓜蔞10g,蘇子10g,甘草10g。
方四:吳小林方:麻黃、知母、貝母、黃連各30g,桔梗、陳皮各25g,紫蘇、杏仁、百部、薄荷、桂枝各20g,甘草15g。本方具有清熱解毒、止咳平喘、宣肺化痰、調理氣血和抗病毒功效,治愈率達98%,預防保護率達100%,而且經治愈后病雞能很快恢復產蛋率。
方五:冰硼散:冰片3g,硼砂3g,朱砂3g,元明粉30g。
方六:銀藍湯:金銀花100g,板藍根100g,連翹50g,蒲公英40g,地丁45g,桔梗30g,射干30g,生甘草20g。
分型辨證
據孫堯年在《中獸醫學雜志》1994(4)介紹,按中獸醫學原理將雞喉氣管炎粗略分為3個證型,一氣喘型病雞。治則:宣肺泄熱,降氣平喘。組方:用清肺散加減:知母、桑白皮、黃芩各160克、杏仁、蘇子各150克,半夏130克,前胡、木香、牛蒡子、麻黃各120克,甘草75克。二喉型病雞。治則:止咳平喘、止血祛痰。組方:用清咽利膈散加減:豬膽汁100毫升,山豆根、射干、牛蒡子、地榆、血余炭各50克,玄參、麥冬、板藍根、紫蘇子、桔梗各30克。三眼型病雞。治則:消炎解毒,清肝明目。組方:用石決明散加味:石決明、大黃、黃芪、黃芩、山梔各50克,草決明、黃藥子、白藥子、沒藥、郁金各30克,菊花、龍膽草各20克,甘草15克。
2.中獸藥群體防控雞喉氣管炎的研究
中獸醫群體辨證問題的提出
我們在《關于<清瘟敗毒散的臨床應用研究>引發的思考》一文中講到:“中醫講究辨證論治,比如說清瘟敗毒飲治療氣血兩燔證,我們有一群雞,有多少只處于氣血兩燔證,占多大比例?其余的雞是在衛分?是在氣分?是在營分?我們如何全群投藥,才能兼顧群體處于病程發展的不同階段?希望大家想一想個體治療和群體治療的區別。”
中獸醫群體辨證的思考
關于雞病群體治療,2013年4月23日,我曾請教過王留英老師,他講到:“在雞的群體上治病,我們所治療的實際上是那些癥狀比較輕微的,不是那些死亡的典型病例。也就是說,我們所治療的應該是死亡雞只解剖癥狀的前一個證候階段,而不是解剖時眼觀的個別證候表現。正如上面所提到的‘出現心包炎、肝周炎、腹膜炎等’證候時,那這個疾病就已經發展到了極期階段,此時藥物對它的作用就顯得微不足道了,所以不要力求在這個階段(立法用藥)。”對王留英老師的這個觀點至今我仍不太贊同。
中獸藥群體辨證的技術核心
中獸藥群體防控雞病是中獸醫必須面臨的一個新的課題,是一項嶄新的技術,必須做到既兼顧病程的不同階段、疾病的不同類型、又要兼顧個體防治和群體防治。我們曾發表文章探討了六淫辨證、衛氣營血辨證、肉雞中醫生理學、中醫促蛋機理、中醫理論體系、中獸醫辨證思路,并對腎型傳支、法氏囊炎、產蛋雞腹膜炎、新母雞病等進行過病機分析。根據多年來研究中醫經典的體會和雞病臨床的經驗教訓,我們提出中獸藥群體防控雞病的技術核心是以《傷寒論》六經辨證和舒馳遠六經定法為基礎,執行“合縱辨證、連橫用藥,謹守病機,截斷扭轉”十六字方針。
中獸藥群體辨證方法在雞喉氣管炎上的具體應用
中獸醫關于雞病的起因的認識:在清代《雞譜》中講到“夫雞之病,猶人之病也,無非受其風、寒、暑、濕、燥、火六淫之氣以成病。若不細心調理,安能有生乎?必調其陰陽,審其寒熱,辨其虛實,分其表里,方能挽回也”。
中獸醫關于雞痰喘的寒熱辨證:《雞譜》中講到:“夫雞之痰喘者,有寒暑之分。寒者,或因斗后用力疲乏極矣,不安于避風之處。故肺主皮毛,斗后遍身腠理皆開,被風寒所聚,毛孔閉塞,寒包其熱,肺被風邪所乘,痰喘之癥由此而生焉。必然面紫,喉內氣喘,痰聲不絕,糞如銅綠色者,乃寒之痰喘也……若嗓癀,因雞內熱所生,其口內有臭穢之氣,以冰硼散吹之,內服涼隔散即愈。”
中獸醫關于的雞喉氣管炎辨證
雞喉氣管炎典型癥狀為流涕和濕性羅音,隨后出現咳嗽和喘氣。嚴重流行的特征是出現明顯的呼吸困難并咳出血樣粘液。早期的流涕和濕性羅音,應定義為風寒侵犯太陽經證,風寒郁阻太陽經,造成肺氣不利,出現咳嗽和喘氣,宜用麻黃湯開表。丁甘仁在《喉痧癥治概要》中評葉天士先生爛喉痧醫案時講:“喉痧應表,如不透表,必致變端,讀此案可知。凡遇爛喉丹痧,以得暢汗為第一要義”,也可為我們診治雞喉氣管炎的早期癥狀提供參考。
雞喉氣管炎的表證不解,發展為太陽少陽合病,表現目赤流淚,宜用柴胡桂枝湯治之;表證不解,出現太陽陽明合病,最常見“寒包火證”,也就是《雞譜》中講的“寒包其熱”,宜用麻杏石甘湯治療。
而按衛氣營血辨證,“認為該病系外感病邪所致,病初,風熱犯肺,癥見鼻塞、粘涕、甩頭、咳嗽、發熱、羽毛稍豎,冠髯邊色稍暗等,屬衛分證,治宜疏散風熱,宣肺理氣”。這里談到的“風熱”是錯誤的,這就是我們多次講的“新感溫病學派的理論不能完全適用于禽病診治”的原因之一,這個學派受到了劉完素倡導的“熱病只能作熱治,不能作寒醫”的影響,認為溫病的致病因素系“溫”邪所致,不可使用熱性藥物以助溫邪。
雞喉氣管炎的后期,屬于傷寒不解,邪傳陽陽入里化熱,壯熱煩渴,出現陽明經證,宜用白虎湯治療,這也就是新感溫病學派的“病入氣分”階段,這個學派在傷寒陽明病的基礎上提出“衛分、氣分、營分、血分”,是個卓越的發展,豐富了辨證施治,可謂羽翼傷寒。陸九芝在《世補齋醫書》中明確提出“凡傷寒有五,而傳入陽明遂成溫病”。
中醫在治療爛喉痧方面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對于我們正確辨證施治雞喉氣管炎有借鑒意義,對于我們理解中獸醫群體防控技術亦有助益。丁甘仁《喉痧癥治概要》中講:“時疫喉痧初起,則不可不速表。故先用汗法,次用清法,或用下法。須分初中末三層,在氣在營,或氣分多,或營分多。脈象無定,辨之宜確,一有不慎,毫厘千里。初則寒熱、煩燥、嘔惡、咽喉腫痛、腐爛,舌苔或白如積粉,或薄膩而黃,脈或浮數,或郁數,甚則脈沉似伏。此時邪郁于氣分,速當表散。輕則荊防敗毒、清咽利膈湯去硝黃,重則麻杏石甘湯,如壯熱口渴煩燥,咽喉腫痛腐爛,舌邊尖紅絳,中有黃苔,丹痧密布,甚則神昏譫語。此時疫邪化火,漸由氣入營,即當生津清營解毒,佐使疏透,仍望邪從氣分而解。輕則用黑膏湯、鮮石斛、豆豉之類;重則犀豉湯、犀角地黃湯。必待舌色光紅或焦糙,痧子布齊,氣分之邪已透,當用大劑清營涼解,不可再行表散。此治時疫喉痧用藥之次第也。假使早用寒涼,則邪遏在內,必至內陷神昏,或泄瀉等癥,致成不救。如表散太過,則火炎愈熾,傷津劫液,引動肝風,發為痙厥等險象,仍當大劑清營涼解,或可挽回”。
伏邪溫病學派以“新感引發伏邪”來闡發溫病病機,這種學說在雞病診斷上亦有參考價值,和傷寒六經辨證有異曲同功之妙。柳寶詒《溫熱逢源》和何廉臣《重訂廣溫疫論》值得研究。
根據“合縱辨證、連橫用藥,謹守病機,截斷扭轉”十六字方針,并考慮藥物的貨源、價格,我們認為“方四、吳小林方”是最適合于群體防治雞喉氣管炎的。同時,中獸藥群體防控技術已經在雞氣囊炎、雞腺胃炎的防治實踐上取得了成功,可以為其他畜禽疾病的防控和凈化提供參考和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