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摘要】利用林地、草場、果園、農田等天然資源,因地制宜發展蛋雞規?;鷳B放養。雞覓食昆蟲、軟體動物、植物、腐殖質等天然資源,根據雞的生物學特性,優化設計放養雞舍,為雞提供適宜棲息環境;篩選出適宜放養的雞種,研發補飼、飲水裝置,明確不同場地放養密度及不同季節飼養管理技術特點;根據放養雞的發病規律及特點,提出放養雞劃區輪牧、免疫程序等疾病防控技術;制定放養雞場建設、管理等標準,實現蛋雞規?;硼B的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統一。
1 蛋雞規?;鷳B放養的意義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對禽產品的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在普通雞蛋供過于求的情況下,普通產品“狹路碰撞”,價格低迷,出現了增產不增收的境況,而放養雞雞蛋“柳暗花明”,以高于普通雞蛋一倍的價格,備受廣大消費者歡迎,成為雞蛋新的消費增長點。在農田、林地、草場等放養場所,空氣清新,陽光充足,場地廣闊,雞只可自由覓食,而且改善體質,增強抗病力,減少藥物使用1j:尤其是山區的草場草坡有溝渠、林地的隔離以及大IU的天然屏障作用,可阻斷傳染病的傳播。夏秋季節,雞自由覓食植物性飼料(籽實、嫩草等)和動物性飼料(蝗蟲、蚯蚓等),適量補料即可滿足其營養需要,可節省20%-30'%的飼料‘3l,且昆蟲及軟體動物體內含有抗菌肽,提高其抗病力。放養雞養殖密度小,排泄物可被植物吸收利用,培植、改良了土壤。放養雞舍及配套設施建設投資較小,適合于農村勞動力資源多、經濟欠發達的山區、丘陵地區。利用林地、農田、草場放養雞,可實現立體種養,成為農林牧結合的新型生態產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2 蛋雞規?;鷳B放養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生態放養雞已引起國外一些國家的重視,美國、加拿大采用圈養與放養結合方式,實現了喂料、集蛋自動化。在國內,河北、河南、安徽等地利用荒山、林地開展了放養當地土雞的研究,提出棚舍建設,圍欄防止獸害,劃區輪牧,開發槐葉、松針粉飼料資源,養蚯蚓、育蟲喂雞等技術b1,創建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生態養殖模式。但此項技術涉及面廣,諸多技術尚未成熟,仍需不斷探索。
目前,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蛋雞規?;\養仍是生產雞蛋的主流。因地制宜開展規?;鷳B放養雞,探索新型養殖模式,尚有諸多問題需要研究、解決。
2.1 適宜放養雞種的優選
國內許多優良的地方雞種,以及國外引進、國內培育的配套系均可放養。但野外環境變化大,選擇適應I生廣、抗病力強的雞種至關重要h]。同時應考慮產蛋量、雞蛋品質、市場需求、淘汰雞價格等。
2.2設施建設較大的雞群
放養在戶外,須提供棲息棚舍及補料、飲水等的配套設施。目前,尚無成熟棚舍建設方案;補料設施則多采用肉雞的塑料筒,易老化損壞,需因地制宜研發經濟實用的配套設施。
2.3科學補飼
我國地域遼闊,南北方溫度和植被結構類型差異大。北方夏、秋季野外有青草、昆蟲、籽實等可供雞覓食,冬季則無。即使在夏秋季也應對放養雞適量補飼。而對不同季節、生產階段對放養雞補飼量、飼料配比、補飼時間及次數等研究,尚不系統。
2.4規范管理
放養雞不同于傳統的散養雞,規模大、產品質量要求高,各生產階段、季節管理特點不同,配套管理技術尚待研究和完善。
2.5疾病防控
放養地廣闊,不易徹底消毒,寄生蟲病的感染機會多,需針對性地制定免疫程序和綜合防控措施。
2.6產銷模式
生態放養有明顯的季節性。如何根據季節、市場需求、地區問價格差異有效組織生產和銷售,需要認真探索。
3蛋雞規?;鷳B放養關鍵技術研究
3.1適宜放養雞種優選技術
根據放養場地類型、雞的產蛋性能及蛋品質,并結合市場需求確定適宜放養品種。選擇原則:適應性廣、覓食性強;產蛋量高;體型偏??;雞蛋、淘汰雞暢銷。在鮮果果園(梨、棗、橘)放養時,為防止雞攀樹啄食果實,應選腿短、飛翔能力差的“農大3號”、北京油雞和烏雞;在林地、果園(干果)、草場及草山草坡放養時,選擇本地雞種、國內及國外配套系雞種。
3.2場址選擇
3.2.1場址基本條件
符合無公害食品產地環境質量標準要求;坡度小于45℃;放養場地面積視放養規模而定,一般1 000只雞不少于1.33公頃;周圍有林地、溝渠、山等天然屏障;放養場有可食的飼料資源。
3.2.2不同場址選擇
①人工草場。主要種植豆科牧草,莖葉蛋白質含量高,營養豐富,雞喜食。配合燈光、激素等誘蟲技術,可大幅度降低草場蟲害的發生率。選擇的草場地勢高燥,以沙壤土為宜。草場中最好要有樹木,為雞群提供遮蔭或避雨場所,若無樹木則需搭設遮蔭棚。
②果園。以干果、主干略高的果樹園為佳,且要求排水良好。北方選核桃園、栗樹園和桑樹園最佳,果樹主干較高,結果部位高,雞不易啄食。在蘋果園、梨園、棗園、桃園放養雞,放養期應避開用藥和采收期,以減少藥害以及雞對果實的啄食。
③農田。選擇玉米、高粱、向日葵等高稈作物的地塊,作物的生長期在90 d以上,周圍用圍網隔離。注意錯開苗期,待作物長到1 1TI高時再放養。
④林間隙地。選擇樹冠較小、樹木稀疏、排水良好的區域,.且通風良好,地表干燥,雞能自由覓食、活動和日浴。土質以沙壤為佳,若是黏質土壤,在放養區應設立一塊沙地,讓雞沙浴。雞舍建在陽坡或地勢較高區域。樹間種植苜蓿等豆科牧草。
3.3設施建設技術
外界環境變化大,結合放養雞的生活習性特點,為雞提供一個適宜棲息、產蛋環境,組裝經濟適用的補飼、飲水設備,配套誘蟲、防獸害等設施。
3.3.1棚舍建設
總體要求節能、環保,便于管理。常采用塑鋼板、磚瓦結構,也可就地取材,用木料、竹竿搭建。棚舍坐北朝南,布列均勻,間隔200~300 n·。棚舍長8~10 m,寬3.5~4 m,高2~2.5 m;每棟雞舍(棚)可養400~500只青年雞或300~400只產蛋雞。舍內設置“A”型棲架,每只雞所占棲架的位置為17~20 cm;每3~4只母雞配置1個產蛋窩,安靜避光,窩內放麥秸、鋸末或稻殼等墊料。
3.3.2飲水、補料設施
設計并安裝經濟適用的自動飲水和補料配套設施。自動飲水裝置由貯水桶、水槽、加水管、注水管、進氣管及閥門組成。貯水桶容量為200 L,可供500只雞一天的飲水量。
自動供料裝置用1.2 mm厚鍍鋅金屬板制作,設遮雨帽,并防止雞跳到槽中刨料,直徑65 cm,高20 cm。底座是料槽部分,直徑55 cm,高13 C1TI。料筒直徑35 CN,高54.34 cm。料槽內寬度10 cm。
3.3.3誘蟲設備
將黑光燈或高壓滅蛾燈懸掛于距地面3.5~4 m高的位置,傍晚開燈2~3 h誘蟲。
3.3.4 其他設施
放養區周邊設置1.5—2 rn高的鐵絲網或尼龍網圍欄,防止獸害,避免雞丟失。
3.4放養雞活動規律及適宜密度
不同飼養密度條件下,雞的活動半徑不同。隨著飼養密度的增加,雞的活動半徑逐漸增加,但8()%以上的雞活動半徑在100 m以內。雞的一般活動半徑和最大活動半徑與放養場植被和地勢有關。植被好的山場,雞的活動半徑較小,而退化山場,可食牧草較少,植被覆蓋率較低,雞的活動半徑增大;在平坦的地塊,雞的活動半徑最大;而高低不平的地塊,無論下行還是往上攀行,雞的活動半徑均縮??;活動半徑還與雞舍門口位置、朝向、補料和管理有關:一般往雞舍門口方向前行的半徑大,背離門口方向的半徑??;大量補充飼料會使雞產生依賴性,其活動半徑縮??;經過調教后,一般活動半徑增大,對最大活動半徑沒有明顯影響。
以林草禽平衡為依據,確定適宜放養密度:5(}-8(1日齡階段飼養600-1 200只/公頃;80日齡以上飼養450~600只/公頃為宜。人工草場的放養場地密度可適當增加,并根據植被情況適當調整。
3.5蛋雞規?;鷳B放養補飼技術
育雛期在育雛舍內進行,參考該雞種飼養標準。放養期在野外,雞采食、奔跑,消耗較多的能量,因此,能量水平要高于籠養雞(5%~10%)。夏季可獲得較多的青綠飼料,但冬季應注意青綠飼料及維生素的補充,其他營養與籠養雞相當。放養雞產蛋率要比籠養雞低10%-15%,因此,適當降低鈣和磷水平。
青年雞早晚(放雞前及歸巢后)補料,夏季補料量視植被及采食情況在該雞種飼養標準減少1 5%-20%,冬季按該雞種飼養標準執行;產蛋雞早、中、晚補料,夏季補料量視植被及采食情況在該雞種飼養標準減少5%-10%,冬季在該雞種飼養標準增加5%-10%。
3.6放養雞的發病特點及綜合防治措施
放養雞因其所處環境的特殊性,舍內、放養場地消毒不徹底,雞糞易污染飲水、土地,使得蟲卵“接力傳染”。尤其在多雨季節,運動場潮濕,會加快球蟲病傳播、”。衛生條件差,易寄生羽虱;蚊蠅叮咬,易發生雞痘。雞接觸污染的飼料、飲水、用具等,以及受外界應激因素影響,易感染或并發大腸桿菌病。
根據放養雞的發病規律,制定科學的防疫程序;采取“全進全出”的飼養方式,劃區輪牧3。在遠離放養區下風處設雞糞集中處理場,為防雞刨食,用網圍與放養區隔開。防止雨水沖淋糞便造成二次污染,貯糞池或貯糞溝上搭建遮雨棚。每天將清出的雞糞拌人適量秸稈粉、厭氧發酵菌種,攪拌均勻后填人發酵池。經1—2個月高溫發酵,能有效殺死糞中的病原菌、寄生蟲卵、蠅蛆、雜草種子等。北方地區,冬季外界溫度低,加蓋塑料薄膜增溫促發酵。
3.7標準化生產技術
《放養雞場建設規范》、《柴雞飼養管理規程》、《放養雞獸醫防疫技術規范》等地方標準規范了場址選擇、規劃布局、雞舍建筑、配套設施建設、引種、飼養條件、雛雞的飼養管理、放養雞的管理、防疫與消毒、病死雞處理、資料記錄等技術,這些標準為放養雞標準化生產提供了技術保障。
4蛋雞規?;鷳B養殖業展望
我國西南、西北部丘陵、山區,有廣闊的土地資源,生態環境好、無污染,適合發展蛋雞生態放養;一些平原農區也具備發展蛋雞生態放養的條件。利用林地、草場、果園、農田等資源因地制宜發展放養雞,并通過科學飼養管理和安全保健措施等,實現標準化生產,雞蛋達到綠色食品乃至有機食品標準。同時,通過放養雞控制植物蟲害和草害、減少或杜絕藥物的使用,雞糞還田提高土壤肥力,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的高度統一。這是一種農林牧結合的新型生態產業,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