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專家解答:水產種內自相殘殺是水產養殖的常見現象,為了有效防止其種內的自相殘殺,在養殖過程中應做到:
1、科學地投喂。首先針對不同的養殖對象及同一對象不同生長時期對餌料的不同要求進行有目的地人工配制餌料。其次要堅持“四定”投餌。既要防止餌料浪費,以免對水體造成污染,又要保證每個個體都吃飽吃好。
2、魚種投放規格統一。放養時力求規格統一,同時在養殖過程中,定期拉網分池,將不同規格的魚進行分池養殖。這樣不僅能掌握魚的生長情況,而且可以將部分大的個體分到其他池塘中進行養殖。因而可以避免個體差異造成的爭食現象。
3、要有合理的放養密度。對于水源、池塘天然條件較好及日常管理水平較高的養殖戶,放養密度可適當高一些,反之則宜低一些。同時在養殖過程中根據養殖對象的生長情況進行分池,使養殖密度始終保持在較為合理的水平。
4、適時適度加注新水。無論是養殖哪種特種水產品,一次加注新水不宜過量,原則上以換去原池的三分之一為度,另外,過頻過量換水易造成水體透明度增大,對于一些名特優水產品在透明度大的水體中會缺乏安全感,攝食量降低,生長減慢,相互殘殺的機會也相應增多。為此,對于此類特種水產品養殖過程中的換水,除嚴格控制一次換水量外,通常還可以在加注新水后,人為添加綠藻類,近而適當降低透明度。
5、改善水體環境。比如河蟹都有爭奪地盤的習性,為了增加相對棲息面積,可以人為種植水生植物。這不但可以為魚蝦類提供躲避場所,降低個體接觸機會,而且植物的嫩葉根可以為魚蝦蟹類所食。同時,水生植物還可以通過吸附水體中的代謝廢物,起到凈化水質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