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沙門氏菌引起的雞的細菌性傳染病,一般分雞白痢、雞傷寒、副傷寒三種病型,各種年齡的雞均易感,其中雞白痢和副傷寒雛雞多發,成年雞帶菌,給養雞業帶來了嚴重的經濟損失。
1傳播方式
1.1飼料傳播
沙門氏菌可在飼料內大量繁殖,因此雞群進食被病菌污染的飼料即可引起感染。
1.2水源傳播
沙門氏菌通過動物和人的糞便污染水源,飲用此種污水可發生感染。供水系統被污染,亦可引起流行。
1.3直接接觸傳播
沙門氏菌可通過直接接觸的方式傳播。例如,在一個雞群中有病雞未及時發現,分離出來,這樣很快就傳給了其他健康的雞。
1.4間接接觸傳播
沙門氏菌可通過間接接觸的方式傳播。例如,病雞接觸過的籠具、料槽等,也可以由老鼠、螳螂等通過偷吃食品污染環境造成感染。
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以前,雞沙門氏菌病在我國曾得到了較好地控制,但近年來危害比較嚴重,成為困擾我國養雞業的主要疾病之一。本病呈全球性分布,可通過質粒介導而對多種抗生素耐藥,本病全年均可發病,但多發生于夏秋季,有發病急、潛伏期短、集體發病等流行特征。病后免疫力不強,可反復感染。
沙門氏菌能感染很多動物,但是對雛雞的傷害是最大的。
2肉雞
雛雞屠宰前禁食不嚴淵要求8h以上冤和掏膛失當所引起的掛雞時溢糞和破腸,是造成雞肉沙門氏菌污染的重要原因。
檢測資料表明,雛雞沙門氏菌的源頭在祖代種雞,在父母代種雞中明顯擴增。這是雞肉產品沙門氏菌偏高的根本原因。此外,從種雞場、孵化場和肉雞飼養場抓獲的鼠體內分離到沙門氏菌的情況看,帶菌鼠類在本病的傳播中也起著重要作用。飼料原料的污染,是雛雞沙門氏菌病的另要個重要源頭。墊料地面平養的肉雞產品的細菌污染率往往高于棚架平養式肉雞。近年來,SE和ST從禽肉產品中的檢出率不斷上升,已成為進口國越來越重視的問題,同時也是世界禽類產品貿易中的瓶頸之一。近年來,因沙門氏菌問題被迫退貨的事例,仍時有發生。在入世開關的形勢下,沙門氏菌問題愈加突出和重要。
3蛋雞
種雞群帶菌產下的蛋被沙門氏菌感染后出殼帶菌是重要原因,應激因素、環境衛生的影響也是其發病的原因。同樣,飼養管理粗放,密度過大,不注意衛生也能引起感染。經研究發現在干凈完整的蛋中,新鮮雞蛋內容物中的沙門桿菌數量很少。蛋內的主要污染部位是在蛋白。蛋經過輸卵管時,會有少數的沙門桿菌進駐到蛋白。這些細菌在蛋中會維持睡眠狀態,即使蛋在常溫下貯存2耀3周也一樣。蛋白也是一個含有限鐵的環境,腸炎桿菌必須等到制造出的鐵足夠供應,大部分的桿菌才會開始成長。蛋黃內的含鐵量非常充足,因為新鮮雞蛋的蛋黃膜既不允許細菌進入蛋黃,也不允許鐵流入蛋白中。在貯存期間,蛋黃膜破裂,某些部位變得可滲透,沙門桿菌便進入蛋黃內容物中。一旦沙門桿菌進入蛋黃后就有可能快速成長,并在蛋黃及蛋白中發現大量的沙門桿菌。
當前雛雞沙門氏菌已對養雞業造成了很大危害,控制和解決沙門氏菌病已成為當前最嚴重,也是最急需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