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一、管理因素
1.更換產蛋期飼料。進入蛋期后,為了滿足蛋雞對營養需求的增加,需要將育成期飼料更換為產蛋期飼料,但飼料品質的突然變化,尤其是高能、高蛋白飼料的大量使用,會導致腸道環境發生變化,容易使腸道產生應激,最終影響飼料中營養物質的消化與吸收,導致糞便變黃、變稀。
2.雞舍內溫度過高。雞沒有汗腺,只能通過增加飲水量和提高呼吸頻率來降低體溫。如果雞舍內溫度過高。雞群就會大量飲水,同時減少采食,當其攝入的水料比高于5:1時,就會導致腸道內菌群失調,造成腹瀉。
二、飼料因素
1.含鹽量過高。飼料含鹽量過高會導致雞群飲水量大增,最終造成腹瀉。蛋雞飼料的含鹽量一般為0.35%左右。
2.石粉添加量過高或過快。一般育成雞日糧中的鈣含量以2%為宜,產蛋高峰期可提高至4%左右。過高的石粉添加量會導致雞只血鈣升高,加重腎臟負擔,引起腎腫并導致拉稀。另外,石粉的增加一定要循序漸進,要隨著產蛋率的上升逐漸增加,增幅最好控制在每周0.5%。
3.麩皮比例過高。蛋雞產蛋期日糧中一定要含有少量麩皮,以提供粗纖維防止發生啄癖。一般來說,配合料中的麩皮含量以2%左右為宜。過多容易造成糞便不成形,嚴重者會發生腹瀉;極度過量易導致排便困難甚至死亡,嚴重影響正常生產。
4.產蛋期日糧中的蛋白質水平過高。有些養殖戶片面追求單個蛋重,盲目添加豆粕等蛋白飼料,最終導致糞便發黃、發稀,有時甚至會引發脫肛、吸肛現象。
5.飼料霉變。飼料中的原料(如玉米、花生粕等)發生霉變后,其毒素會刺激并破壞雞只腸黏膜,造成腹瀉。
三、疾病因素
常見引發蛋雞腹瀉的疾病有:大腸桿菌或沙門氏菌等引起的腸道炎癥;長期使用抗生素,會對雞只的腎臟造成傷害,影響水分吸收,造成腹瀉;免疫后的疫苗反應也會造成輕度腸道損傷,形成腹瀉;各種病毒性傳染病,如新城疫、傳染性法氏囊病等,都伴隨著嚴重的腹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