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接上期)
4.適量供給。通常情況下,每只雞每日需水量及料水比為:春、秋季200毫升左右,料水比1:1.8;夏季270~280毫升,料水比1:3;冬季100一l1O毫升,料水比1:0.9。因此,生產中應根據季節調整蛋雞供水量。另外,用干料喂雞時,飲水量約為采食量的2倍;用濕料喂雞時,供水量可少些。產蛋率升高時,蛋雞的需水量也會隨之增加。
5.不斷水、不跑水。生產中常有各種原因導致水槽坡度改變,使水槽內的水深淺不均,甚至發生跑水。因此,調整水槽坡度是飼養員的經常性工作之一。水槽中的水深以保持在1.5厘米以上為宜,低于0.5厘米時,雞飲水就很困難,且飲水量往往不夠。使用乳頭式飲水器時,要勤檢查水質、水箱壓力、乳頭有無堵塞等情況,并及時處理。有的養雞戶將水槽末端排水口堵塞,每天只添1次水,這種供水方式容易造成斷水和飲水量不足,會嚴重影響產蛋量。
6.科學處理浸濕飼料。水槽跑水或漏水在養雞生產中是不可避免的。對此,可分幾種情況對待:①料槽中少量飼料被水浸濕時,將其與附近的干料拌勻即可;②被浸濕飼料數量多但未變質時,可將其取出與干料拌勻后分投在料槽上喂給;③對酸敗、發霉的飼料,應立即取出,并對污染的飼槽進行防霉處理。7.作供水記錄。蛋雞飲水量的變化除與氣溫高低有關外,還可以作為觀察雞群是否有潛在疾病或中毒情況的依據。雞發病時,往往首先表現為飲水量降低,食欲下降,產蛋量有變化,然后才出現其他癥狀,有的急性病例根本看不到癥狀;而雞中毒后則相反,多變現為飲水量突然增加。因此,作好日常供水記錄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