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一、臨床癥狀
病鴨兩腿發軟,精神委頓,食欲喪失,常呈側臥姿勢,兩腿或單腿后伸,拉黃白色或黃綠色糊狀稀糞。將癱瘓鴨移至室外或隔離飼養一段時間后,部分病鴨可不治自愈,嚴重者因衰竭而死。該病在新開產1—2個月或正值產蛋高峰期的蛋鴨群中多發,死亡時間多在后半夜或凌晨。
二、癥狀
剖檢可見:胸骨彎曲或變軟;肺臟淤血、水腫;肝臟暗紅,質地脆而易爛;脾腎充血;卵巢濾泡發育正常,但濾泡表面有出血點;輸卵管、陰道部發炎,出現黏膜水腫,管腔擴張受限。
三、病因分析
剛開產的蛋鴨身體發育尚未完全成熟,由于產蛋引發營養消耗增加,致使鴨只體內各種營養物質缺乏,容易造成癱瘓。光照時間過長會使鴨只早熟,導致初產蛋鴨不能維持正常產蛋,最終引發癱瘓。鴨群發生腸炎或個別養鴨戶亂用抗菌素和消毒藥,也會影響鴨只對營養物質的吸收,最終引發癱瘓。有些養殖戶一直給初產蛋鴨飼喂青年鴨飼料,或是自配飼料中蛋白質、鈣、磷比例不當,導致鈣、維生素D缺乏,最終也會引發該病。
四、防治措施
1.調整日糧中的鈣、磷比例.添加維生素A和維生素D,。對于病鴨,應及時將其隔離飼養,以免其因踩踏或不能飲水、采食而死。若飼料中鈣多磷少,則應在飲水中添加O.1%的磷酸二氫鈉;若飼料中鈣少磷多,則可在飲水中添加1%。2%的碳酸氫鈉。盡可能地使病鴨在室外活動,使其接受日光照射。同時給予一定的青綠飼料。
蛋鴨進入產蛋期后,要在飼料中適量添加維生素A和維生素D,,還應適量補充骨粉或貝殼粉。在鴨群產蛋率超過5%時,要及時更換蛋鴨飼料配方,必要時還要適當補充蛋白質,以確保蛋鴨旺產。此外,還應在飼料中適當添加一些抗生素。以防發生大腸桿菌病等疾病。
2.加強飼養管理。加強鴨舍的通風換氣,秋冬季節不能急于提高飼養密度。飼養人員應勤觀察,發現病鴨要及時隔離,并用土霉素、痢菌凈等藥劑防止病鴨拉稀和繼發感染,一般均可康復。此外,還應搞好鴨舍環境衛生。料槽、水槽要定期清洗,糞便要及時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