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一、產能過剩已成為不容回避的現實
有被訪談者透露,在2020年之前國家不再審批增加任何飼料加工企業,這是國家從整體上修正產能過剩的舉措。
二、“水岸現象”
最近,王石、韓家寰聯手進軍生物環保領域,主攻方向就是解決環保污染問題。據國家有關部門披露,環保治理已成為國人關注的焦點,缺乏環保意識的企業將被擠兌出局。
三、為食品服務還是為利潤服務?
事實已經證明,只有完整的產業鏈才能“鏈”出好食品,因此,全產業一體化企業將承擔起食品安全控制的歷史重任。
四、“豬在風口上能飛起來”
互聯網、眾籌、電商平臺,正賦予消費者更多的心理需求和文化內涵;以 精準、標準為特點的新型養殖管理模式,將養殖終端的行情預測、防疫程序、技術管理,乃至棚舍溫度、濕度等,變為可落地的數據,直接顯示在手機終端??傊?, 互聯網是一個時代的開始,是一種思想,而不僅僅是一種工具。“豬在風口上能飛起來”,這只在說明企業家把握機會和機遇的重要性。
五、“創力量”
創新是當前各企業試圖走出困境的共同意愿,但破局的方式方法正確與否,將取決于對養殖和消費兩個終端的掌控,專業化將服從于系統化,養殖業高度發達的地區,已經證明這是一種必然趨勢。
六、產業鏈發展秩序揭示“車間化生產”的秘密
“車間化生產”揭示的是利潤中心的轉移,也就是說飼料廠、冷藏廠開始服務于養殖和食品加工兩個終端的中間環節。這一點溫氏的啟發很大,當溫氏進入一個新辟市場的時候,它的擴張程序是:以40公里為半徑,率先發展養殖事業,飼料廠是自然而然作為加工車間出現的,尤為重要的是它的運營是建立在與養殖戶長期穩定交易的基礎上。
七、同質化競爭沒有贏家
特種養殖的空間、本土化產品養殖的空間,將為差異化經營提供巨大的利潤空間?;貧w消費需求,將是全行業關注的重點,否則,“走得太遠,就忘記了開始的地方。”
八、國際戰略與文化融合
我們應該有一個正確的判斷,通過國際化實現資本藍海增長的可能性不大,只有融入當地經濟的發展,完全服務于市場消費,才能實現文化融合,國際市場和國內市場的軌跡最終是完全重合的。
九、大資本將對行業產生進一步影響
有分析人士判斷,資本流向一種將進入養殖終端,另一種將進入食品行業,這將大大改變市場格局,或將掀起一輪新的并購、重組大潮。
十、最后的競爭是對消費者的爭奪
對于畜牧業企業而言,若看不見消費終端,無法競爭消費群,后果是很難預料的。極速變化、移動互聯、跨時代跨行業整合、將在3年內導致行業巨變,這不僅是一種警示,而是一種文化的再造,也是一個文化+的問題,“終端導向、懂得合作、激活、創新+成長”,這將是行業文化共同弘揚的主旋律。